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模拟试卷 1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四川南充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窖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 45 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窖套小窖的办法。使黄瓜贮存期可达到 3 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 ”。下列关于 “自体保藏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C)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密封控温(15 摄氏度),贮藏时间会更长(D)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2 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 AT
2、P 的合成(B)进行 mRNA 的合成(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3 椎实螺外壳的螺旋方向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右旋对左旋是显性。利用椎实螺进行杂交试验,当右旋左旋时 F1 代为右旋;当左旋 右旋时,F 1 代为左旋;则椎实螺外壳螺旋方向的遗传属于( )。(A)不完全显性遗传(B)伴性遗传(C)细胞质遗传(D)随机遗传4 红螺菌生活在湖泊、池塘的淤泥中,它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在缺氧的条件下,以有机酸、醇等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使自身迅速繁殖。红螺菌同化作用的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型(B)光能异养型(C)化能自养型(D)化能异养型5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
3、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6 有人在清除果园虫害时误喷了一种除草剂,使果园中的某些灌木叶片枯死、脱落。你认为这种除草剂最可能含有( )。(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乙烯7 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时,观察到小液滴下降现象,这说明( )。(A)植物组织水势等于外界溶液水势(B)植物组织水势高于外界溶液水势(C)植物组织水势低于外界溶液水势(D)无法判断8 曼陀罗的花夜开昼闭,南瓜的花昼开夜闭,这种现象属于( )。(A)光
4、周期现象(B)感光运动(C)睡眠运动(D)向性运动9 某男孩 O 型血,母亲 A 型。父亲 B 型。他妹妹与他一样血型的概率是( )。(A)1/16(B) 1/8(C) 1/4(D)1/210 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 C2H103O45N17S2 的肽链中最多含有肽键( )。(A)16 个(B) 17 个(C) 62 个(D)63 个11 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见表),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B)微生物(C)湿度(D)温度12 水稻的某 3 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3 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
5、处理。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 )。(A)1 种(B) 4 种(C) 8 种(D)16 种13 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灌溉,容易导致农作物萎蔫。其主要原因是( )。(A)叶片蒸腾剧烈,水分散失快(B)植物体温度下降,气孔关闭(C)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减少(D)根系渗透吸水下14 2007 年 7 月,大阪大学松永幸大等研究人员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SURA 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B)在减数分裂两次分裂的间期 ASIJRA 都可能大量合成(C)缺少 A
6、SURA 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D)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的变化与 ASURA 密切相关15 分化中的两栖类细胞核中,RNA 的合成非常旺盛,但移植到去核卵细胞后,RNA 的合成立即停止。下列对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移植的核基因结构改变了(B)卵细胞内含有阻抑基因表达的物质(C)卵细胞内缺少合成 RNA 聚合酶的细胞器(D)实验中丢失了 RNA 合成的模板16 激素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殖发育等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如表表示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人体代谢活动的影响。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时。两种激素对人体代谢的调节为( )。(A)两种激素的作用相同(B)肾上
7、腺素的调节处于主导地位(C)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处于主导地位(D)两种激素都不起作用1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B) 2003 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 1.329(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18 下列有关循环的一些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循环的最主要的直接动力是日光能(B)碳循环中,推动碳进入群落的直接动力是日光能,推动碳在群落中流动的直接动力是化学能(C)碳和氮的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而磷和硫的循环则属于沉积型循环(D)物质循环是需能量推动的,其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8、 ATP19 调查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人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 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B) (C) (D)20 下述( )催化的反应不属于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A)磷酸甘油酸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丙酮酸激酶(D)琥珀酸辅助 A 合成酶二、多项选择题21 下列两种激素之间存在明显拮
9、抗作用的组合是( )。(A)甲状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C)胰岛素和肾上腺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22 下列健康人的 4 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A)尿液(B)胃液(C)汗液(D)唾液23 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非编码区对于抗虫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不可缺少(B)重组 DNA 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产生近缘作用,从而造成基因污染(D)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
10、对抗生素抗性来确定的24 向 5 只试管分别加入 2mL,0.5molL 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见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的是 l 号试管和 3 号试管的实验(B)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2 号试管和 3 号试管的实验(C) 4 号试管和 5 号试管的实验说明在这两种条件下酶均失活(D)4 号试管和 5 号试管实验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溶液酸碱度的影响25 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I 的浓度最低(B) 的浓度较低(C) 的浓度最高(D)可能是蒸馏水三、简答题
11、26 简述现代教师的角色。27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28 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29 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 A、B ,各注入 2ml 体积分数 3的 H2O2 溶液;再向 A 管滴人 2 滴 3.5FeCl 3 溶液,向 B 管滴人 2 滴质量分数 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3)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 H2O2 的分解,产生的O 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
12、,设计了如下实验。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3 号试管内加人的物质是( ) 设计2 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如果 2 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 )号试管。四、综合分析题30 免疫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对病原性物质的侵害所形成的特殊防御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HIV 是具有包膜的( )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请简述 HIV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3)除了 AIDS 外,还有其他免疫缺陷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一般可通过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方法进行部分治疗。骨髓移植,其实质是( )移植,能替代受
13、损的免疫系统,实现免疫重建。基因治疗,取患者的( )作为受体细胞,将正常的( )转染受体细胞后,再回输体内,以替代、修复或纠正有缺陷的基因。五、教学设计题31 “减数分裂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 生物必修 2 中第 2 章第 1 节的内容。请据此教材内容设计教案。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生物)模拟试卷 1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有氧呼吸就被抑制得越彻底,但无氧呼吸的强度也随之增大,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会更多。其产物酒精还会伤害植物细胞,不利于瓜果蔬菜的贮藏。因此 D 项错误。2 【正确答案】 C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4、 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表现为母系遗传,Fl 总是表现出母本的性状,且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由题干信息及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可推断出椎实螺外壳螺旋方向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细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主要碳源不同,光合细菌可分为两类:光能自养型细菌是以光为能源,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的生物;光能异养型细菌是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为主要碳源的生物。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将与养殖业争夺饲料;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大力开垦湿地将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故
15、 ABD 三项措施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长素在高浓度时会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生长素施于离层近轴端可以促进叶片脱落。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当植物组织与外液接触时,如果植物组织的水势低于外液的渗透势,则组织吸水而使外液浓度变大:反之,则失水而使外液浓度变小;若二者相等,则外液浓度不变。取浸过植物的溶液一小滴,放在原来与其浓度相同而未浸植物组织的溶液中,就可根据液滴的升降情况而断定其浓度的变化,小液滴下降说明植物组织水势低于外界溶液水势。故选 C。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曼陀罗的花夜开昼闭,南瓜的花昼开夜闭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中的
16、感光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是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光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分子中含有 17 个氮原子,所以最多有 17 个氨基,最多有 16 个肽键。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影响枯落物分解的因素很多,它们主要是通过影响分解生物而起作用,这些因素有树种、温度、湿度、酸碱度、污染等,所以非主要影响因素是光。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将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只可能是纯合子,所以是 8 种。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较低温度的地下水会使根细胞的呼吸作用的酶活性下降,产生的能量减少,根细胞吸收的矿质离子便
17、减少了,随着已吸收矿质离子随着水分向上运输,根系的渗透压下降,根系渗透吸水能力下降,这时蒸腾作用基本不变,所以导致农作物缺水萎蔫。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SJRA”是一种蛋白质,其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故A 正确;“ASURA”可以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此时出现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不需要大量合成此蛋白质,故 B 错误;缺少 AStIRA 的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能发生异常,导致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故 C 正确;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所以与。ASURA 密切相关,D 正确。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通过题干给出的信息可知,RN
18、A 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后,RNA 合成立刻停止,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是细胞核本身内部的基因发生变化,移植时细胞核完整,也不会丢失基因;卵细胞中也并不缺少核糖体。因此,A、C 和 D 均不是合理的解释。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移植后由于细胞质的影响,使核基因表达暂时受到抑制。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以得知两种激素的作用效果并不完全相同,肾上腺素起主要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不明显或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故选 B。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C 项中是橡树种子,是个体不是种群,其他三项均描述的是种群。故应选 C。1
19、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物质循环是需能量推动的,其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故 D 错误。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号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因纤毛虫是吃细菌的,纤毛虫多,可推测出细菌多,是有机物污染;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单细胞藻类多,表明无机盐多,为水体富营养化;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表明是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就号和 号而言, 号发展下去就可以变成号的状态,所以 号污染比号重;就 号和 号而言,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所以污染重;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污染最轻,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从严重
20、到轻的排列顺序是。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高能化合物的放能水解作用或与基团转移相偶联的 ATP 合成作用。糖酵解途径中产生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甘油酸-1,3-二磷酸和烯醇式磷酸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 ADP 分子上生成 ATP。又如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高能硫酯化合物琥珀酰辅酶 A 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琥珀酸,同时使 GDP 磷酸化为 GTP,GTP 再与 ADP 作用生成 ATP。这些都是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实例。磷酸果糖激酶是糖酵解作用的限速酶,不属于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
21、上腺髓质所分泌,两者对心和血管的作用,有共性,不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降钙素具有降血钙和降血磷的作用,甲状旁腺激素可以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近端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故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存在明显拮抗作用;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则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2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接触后的颜色呈紫色,4 种液体样本中,只有B 和 D 中含有蛋白质,所以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B、D 两项。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基因非编码区对于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故 A 正确;如果增加碱基对的位置在抗虫基因中的编码区下游 DNA
22、区段或增加在重组 DNA 中的抗虫基因以外的 DNA 区域,对毒蛋白没有影响,故曰正确;抗虫基因不一定总是以质粒形式存在,也可能整合到核基因中,故可以存在于花粉中,所以 C 正确;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进行抗虫性检测的田间实验、生化检测检查棉花体内是否含有杀虫化学物质、机械抗性鉴定等来确定,D 项错误。2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作为催化剂可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唾液中几乎不含过氧化氢酶,所以 1 中几乎无气泡,3 中有大量气泡,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 正确;锈铁钉上的 Fe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2 号产生少量气泡与 3 号试管相比能说明
23、酶具有高效性。B 正确;4 号和 5 号试管中均有少量气泡产生,并不能说明这两种条件下酶失去了活性,只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溶液酸碱度的影响,C 错误,D 正确。25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根据细胞渗透吸收的原理,I 溶液中马铃薯吸水质量增加,说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高于 I 溶液浓度。溶液中马铃薯失水质量降低程度最多,说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比溶液低,而溶液的浓度应该等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细胞质量没有变化,故只有 A 正确,B、C、D 均错误。三、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2)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3
24、)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4)教师是共同指导学生学习的合作者;(5) 教师是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27 【正确答案】 安排课程表; 分析教学任务; 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28 【正确答案】 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1)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2)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的过程;(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
25、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4)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29 【正确答案】 (1)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 Fe3+催化效率的高低)(2)H 2O2 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3) 2ml 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 滴 H2O2 溶液,2ml 马铃薯块茎提取液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四、综合分析题30 【正确答案
26、】 (1)RNA(逆转录)(2)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然后分别指导合成大量的病毒遗传物质(RNA)和病毒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3) 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淋巴细胞(脐带血细胞)外源基因(目的基因)五、教学设计题31 【正确答案】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生已有的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为基础,同时也是这部分内容的延伸,并且为后面的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作必要的知识铺垫,因此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减数分裂保证了有性生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运用 PPT 等常规教学手
27、段,学生难以理解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因此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中的减数分裂的动画资源,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也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期的染色体变化,努力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本部分内容更多的是教师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学生安静地听讲、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这一节课的设计,教师试图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更深刻、灵活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因此教师设计了两个主要的学生活动环节,一是让学生在已有的有丝分裂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图,发现两
28、者之间的异同,旨在加强学生的识图、比较和发现、假设和推理的能力;二是学生利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进行重点分裂期的染色体排布模拟活动,意在检验学生是否确实理解这部分知识。并且通过该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二、教学目标:1,通过自制的染色体模型模拟染色体排布的活动过程,体验并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能归纳减数分裂的定义和表述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的主要特征,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2,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形态、数目、行为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了解生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3,通过观察、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发现能力。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难点: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及其行为与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关系。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比较 学习单。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