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 10(无答案)一、选择题0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 25 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 1979 年和 2005 年土地利用类型。1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2 下图表示我国某城市 2008 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3 2008 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
2、)居住用地(B)工业用地(C)道路用地(D)绿地用地4 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条件(B)发展高技术工业(C)改善交通建设(D)美化城市环境5 下表为 2005 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5 右图是某国沿海地区的一水利工程示意图。该工程自 1960 年开始。历时 13 年建成。6 修建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南部城市
3、和农业用水问题(B)加强南北地区的交通联系(C)缓解北部农业用水紧张的压力(D)开发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7 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南北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A)南部位于雨影区(B)南部地区属于温带沙漠气候(C)北部受副极地低压控制。终年盛行上升气流(D)北部地区降水多于南方7 读图文材料。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8 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A)原料、劳动力(B)原料、市场(C)技术、市场(D)交通、能源9 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A)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B)地域
4、文化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C)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系(D)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9 读某日 08 时地面天气图和文字信息。10 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 ab 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11 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B)形成源地(C)移动路径(D)移动快慢11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12 图中 E、F 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0.50(B) 0.300.50(C) 0.550.35(D
5、)0.300.3513 导致 E、F 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地形(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14 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B) F(C) G(D)H14 读“美国地形简图 ”15 下列关于美国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部分国土都在温带(B)平原面积广大、耕地广大(C)森林、草地、矿产资源丰富(D)河流、湖泊很少,内河航运不发达16 下列能正确反映美国中部自西向东地势起伏的剖面图是( )。17 我们坐北朝南的教室正午太阳照射面积最大时为( )。(A)夏至日(B)冬至
6、H(C)春分日(D)秋分日18 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B)地球自转的结果(C)地球公转的结果(D)地转偏向力的影响19 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是个球体(B)地球不停地自转(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D)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总是保持 66.5o 的夹角20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 7 月 6H,非阴影部分为 7 月 7 日,则甲地的时间为( )。(A)15 时(B) 9 时(C) 3 时(D)12 时20 下表为三个不同地区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21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7、(B) (C) (D)22 若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23 下图等高距相同,则有关 ab,c ,d 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c=d(B) acdb(C) bdca(D)cbad24 右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25 塔里木河出现断流时( )。(A)地中海沿岸多雨(B)新西兰正值冬季(C)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D)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二、综合题25 根据下图所示信息,回答:26 该区域位于(南、北)半球。河流的大致流向为_
8、。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则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是_。27 解答上述问题,必须用到的基本地理原理和方法有_。28 请描述杭州(北纬 30o15,东经 120o10)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值以及“北京时间” 与杭州的地方太阳时之差。29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全球地震带、火山带分布规律。30 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31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优势。32 地理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纲要信号” 图示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围绕一种作为 “纲要信号”图表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讲授、记忆、复习的教学方法。而所谓的“ 纲要信号”图表,就是一种提纲挈领的概括教师所讲
9、内容的图表,它用简单的符号、关键性的语言文字和简洁的示意图等形式概括教材内容。请你说说“纲要信号” 图示法教学的优点,并为“ 海陆水循环 ”设计一个“纲要信号”图表。32 读下面教材内容,完成以下各项。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发洪涝灾害。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不论是在南方和北方,还是在沿海和内陆。都曾因暴雨而酿成过洪涝灾害。春夏之交,夏季风开始在华南地区一
10、带盛行,同时北方冷空气仍较活跃,冷暖空气多交绥于华南地区,暴雨时常发生。在 6、7 月份,夏季风北进,冷暖空气再交绥于江淮地区,形成江淮梅雨。在 7、8 月份,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北移,多雨带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北方进入盛夏暴雨季节,西南地区受西南夏季风的影响,也时降暴雨。在 8、9 月份,东南沿海常受热带气旋,尤其是台风的影响,形成狂风暴雨。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有时还因多个暴雨天气系统叠加,形成特大暴雨。暴雨范围广、历时长和强度大,往往引发特大洪水。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洪涝灾害。33 为本节教学内容设计一个适宜的导入。34 为完成本节教学内容,你准备用什么具体的教学手段或教学工具,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5 某班学生准备针对“ 私家车逐渐增多 ,出现了交通拥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为此撰写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方案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研究计划、预期成果、展示等几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