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1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理念2 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B)主体价值(C)创造价值(D)教育价值3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4 某一测验在多次试测后所得的分数稳定、一致的程度称为(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5 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
2、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求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6 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7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A)拿破仑(B)华盛顿(C)伊达尔哥(D)俾斯麦8 虽成“空壳 ”,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 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新航路开辟奴隶贸易(B)英国工业革命印度民族大起义(C)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D)启蒙运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 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 经世致用”11 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是( )。(A)虎门条约(B) 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C) 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12 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
4、工业作坊大量增多(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13 1948 年 11 月至 1949 年 1 月,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是( )。(A)邓小平(B)刘伯承(C)陈毅(D)粟裕14 唐朝继续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朝的内史省在唐朝改名为(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内侍省15 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能体现出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B) 人权宣言(C) 独立宣言(D)1787 年宪法二、简答题16 简述墨家的教育思想。17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18 试评价唐初确立的史馆修史
5、制度。19 试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三、材料分析题20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
6、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下面的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21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在当年麦哲伦遇难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栽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 年 4 月 27 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
7、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亚号,在埃尔卡诺指挥下,于 1 521 年 5 月 1 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 1 522 年 9 月 6 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 521 年 4 月 27 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请回答:(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还有哪些远航活动?(3)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 1500 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
8、水岭,从此人类白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说明原因。四、论述题22 试述高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方法。23 试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其特征。五、教学设计题24 谈谈你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所掌握的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25 假如你是一名历史教师,从讲解艺术上来说,主要应把握哪些方面?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1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虽然教师劳动本身有创造性,但因教师的劳动成果不是一般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而是符合
9、一定社会需求的人,所以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关于教学的本质,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题干中所述的测验就具有较高的信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故选 A 项。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用科学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7 【正
10、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华盛顿是开国者。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显然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故排除A、B、C 三项。“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但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名存实亡,成为“空壳”,故本题答案为 D。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和 D 项是有显著的因果关系的。B 项中,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方式和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印度社会各阶层最终联合起来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C 项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 20 世纪,而工业革命是在 18 世纪,没有因果关系。故选
11、C。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心为万化根源”,可知诗句体现的是心学“理在自己心中”的观点。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至孟子,至明朝的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二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具有清晰而独立的脉络。故本题选 C。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843 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进一步规定,倘中国以后要变更税则,必须得到对方“议允”,正式把协定关税的条款写入条约。故选 B。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
12、而 C 项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雇佣关系。因此,C 项为正确答案。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淮海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故选 A 项。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内史省改为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789 年 8 月 26 日,法国大革命中的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这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纲领性文件,其基本精神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人权和法制。二、简答题16 【正确答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 和“
13、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实用技术的传习。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 、 “闻知”和“ 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 ,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在教育上,墨翟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使他们能够运用富有逻辑的语言说服别人。他认为,人的言行正确与否,有三个衡量标准:第一,历史的知识和经验;第二,民众的经历;第三,实践的检验。不同于儒家被动地等人上门求学的做法,墨家主张主动去教。他还批评儒家只介绍古代典籍,而没有自己的创造。墨翟重视在继承先前经验基础上的创造,认识到了人类文明有一个创造、继
14、承、发展的过程。在教育方法上,墨翟重实践,主张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认为只有对生活实际有用的才值得学。此外,他还提出量力原则,即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17 【正确答案】 我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标的。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教学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18 【正确答案】 公元 629 年,唐太宗决定把史馆移到皇帝直接控制下的门下省,修史工作统由宰相任监修。这一措施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书编纂工作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从此,纪传体正史的编纂全由政府掌握,而宰相监修国史也就成为以后历朝修史的定制。史馆修史可以集合众人之力,充分发挥各个史
15、家的特长,同时能够得到政府财力物力的支持,因此能用较少的时间修出较多的史书,如唐朝一共修出八部正史。但是史馆修史也存在不少弊端,如部分修史官员缺乏主见、不敢直笔,监修官任意干预修史内容等。19 【正确答案】 (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所谓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即要实行政治上的统一就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所谓“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 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他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统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
16、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但他同时又在“天人感应”的旗号下认为圣人、天子要 “法天而立道,亦博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若天子无道,上天必降灾害于他,“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 三纲五常”,即所谓的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标准。他提倡孝道,认为孝天经地义。(4)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 仁政” 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的主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行“有为” 政策的时代需要,因而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有利
17、于节约民力,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三、材料分析题20 【正确答案】 (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独立和民主。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2)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3)我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和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使我国避免了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先后领导民主革命,但是由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都未能领导中国革命
18、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21 【正确答案】 (1)不矛盾。对拉普拉普和麦哲伦船队活动的记录,反映了维护民族主权尊严和缅怀艰难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样重要意义。(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的活动还有:中国郑和下西洋;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并发现“新大陆” ;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人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3)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美洲等地的联系,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各地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四、论述题22 【正确答案】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19、,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学习评价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在学习评价实施过程中,应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有效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索中来。(1)学习档案通过建立历史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应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历史学习档案一般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建立。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历史习作、调查报告、历史制作、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师生
20、和家长的评语等。建立历史学习档案,有利于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查和较为全面的评价。(2)历史习作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通过撰写历史习作,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3)历史制作历史制作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通过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和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可以考查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4)历史调查历史调查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历史调查活动,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5)考试历史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
21、主要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运用这些考试形式时,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23 【正确答案】 种姓制度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正式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和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为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为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而且还能通过战争获得大量财富。第三等级为吠舍,是雅利安人属于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商等职业,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等级。他们有参加雅利安人宗教仪式的权利。第四等级为首陀罗,
22、他们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职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这一等级中有少数人是奴隶,有些人是雇工,其地位是近似奴隶的下层平民。种姓制度的特征:(1)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2)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3)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4)各等级在法律地位上是不平等的。五、教学设计题24 【正确答案】 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1)反复复习。针对学过的知识,制定一个复习周期,以便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牢固地掌握。(2)系统总结。历史知识里有很多类似的事件以及逐步发展进步的历史现象,对这些知识要点纵深地进行对比总结。课外学习历史的方法有:(1
23、)经常阅读一些历史材料,在丰富自身历史知识的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史论结合,反复提高。(2)多去参观一些跟历史有关的古迹、遗址以及访问相关人物,让历史知识更加形象地保存在自己的脑海里。(3)要注意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调动大脑的积极性。(4)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任何情况下,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25 【正确答案】 (1)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须精心设计,即具有启发性,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2)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精讲,切忌一味宣读讲稿。(3)讲解过程中,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4)讲解时不能脱离教材,要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并转化为智力和能力。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注意深入浅出,化难为易。(5)在讲解历史事件时,不仅要生动形象、具体,而且要系统、准确地揭示出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切忌把本来有内在联系的历史现象割裂开来,变成一个个孤立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