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1924 年,( ) 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A)廖世承(B)王国维(C)房东岳(D)潘菽2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危机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3 小小、豆豆、丁丁三个小朋友一起玩耍,豆豆和丁丁一起把一个玩偶放到了抽屉里,然后丁丁就跑出去玩了,豆豆偷偷把玩偶从抽屉里拿出来,藏到了衣柜里,小小在旁边看到了整个过程,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小小会认为,丁丁从外面回来后会( )找玩具。(A)到衣柜里(B)到抽屉里(
2、C)到其他地方(D)不去4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并能适时调节学习进程的学生具备了较高水平的( )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5 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A)获得与消退(B)刺激泛化(C)分化(D)同化6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B)经典条件作用(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7 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结构图来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按照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理论,这种学习属于( ) 。(A)机械的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机械的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8 建
3、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的角色是( )。(A)知识的灌输者(B)父母的代言人(C)学生学习的促进者(D)学生生活的照看人9 个体通过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需要属于(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自尊的内驱力(D)避免规则的内驱力10 下列选项中,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11 “意大利地图的形状像皮靴” 是精加工策略中的 ( )。(A)谐音法(B)音符法(C)经验联系(D)形象联想12 学过电子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比较容易,这种迁移类型是( )
4、。(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逆向迁移(D)负迁移13 学生学习三角形后,再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称为(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14 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操作机制后,试图尝试做出某种行为的阶段是( ) 。(A)操作熟练(B)操作定向(C)操作模仿(D)操作整合15 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其他无关因素,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行为问题的表征是(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16 提出快速联想策略和头脑风暴法的是( )。(A)卢钦斯(B)奥斯本(C)布鲁姆(D)托尔曼17 心理学家
5、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认知与情感成分18 在一个班集体内部,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属于( )。(A)小组竞争(B)群体内竞争(C)群体间竞争(D)集体竞争19 “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 这句西方谚语说明在学生心理辅导中,我们要做到( ) 。(A)遵循发展性原则(B)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C)尊重整体性发展原则(D)尊重因材施教原则二、多项选择题20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把他在临床治疗中创立的当事人中心治疗法推广到教育领域,提出了著名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 ) 。(A)真诚一致(B
6、)无条件积极关注(C)通情(D)因材施教2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略有( )。(A)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B)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C)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D)丰富材料呈现方法22 常用的记忆术有( ) 。(A)关键词法(B)谐音联想法(C)位置记忆法(D)缩简和歌诀法23 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有( )。(A)认知结构(B)学习情境的相似性(C)学习者的认知策略(D)教师的指导24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5 该学生站在教室后面听课,可能会产生的心理症状是( )。(A)强迫症(B)
7、抑郁症(C)狂妄症(D)恐怖症三、判断题26 关键期是一个相对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段时间后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A)正确(B)错误27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A)正确(B)错误28 对于那些常说“ 我知道这样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 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意志的培养。( )(A)正确(B)错误29 课堂管理就是管纪律。(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3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1218 岁)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世界一样。小小看到了豆豆把玩偶藏到了衣柜里,自然就想到丁丁从外面回来会去衣柜里找玩具。【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
9、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题干描述的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认知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了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同化是皮亚杰提出的概念。【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
10、用理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 J 嗤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 (撤消惩罚)之分。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从而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一现象表明了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的重要作用。结合题干,本题应选操作性条件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首先,学生借助的是老师提供的结构图,属于接受学习;其次,学生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就是有意义学习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生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
11、生不是空着脑子进入教室的,这都要求教师改变角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外部的低级的动机,不是最重要最良性的学习动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将意大利地图的形状想象成“皮靴”的形状,这属于精加工策略中的形象联想。【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
12、互影响,也叫横向迁移。电子琴和钢琴是处于同一抽象概括水平的学习,故二者产生的迁移是水平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理解问题的概念。理解问题指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其他无关因素,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行为问题的表征。【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头脑风暴法,是由奥斯本于 1939 年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其目的是以集思广益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方法,大量产生各种主意。【知识模块】 教育心
13、理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情感是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喜爱或厌恶等,它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不同小组分属不同的群体,不同小组间的竞争则是群体间竞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引导,但是不可以强求,说明在心理辅导中,我们要做到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把他在临床治疗中创立的当事人中心治疗法推广到教育领域,提出了著名的以学生为中心
14、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2) 真诚一致,不能虚伪做作;(3)移情性理解(也称通情) 。【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略: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第二,丰富材料呈现方法;第三: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常用的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主要受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A 、C 属于主观因素,B
15、、D 属于客观因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从学生学习时内部的认知活动看,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和作用表现在三种关系水平上: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该学生站在教室后面听课可能会导致他产生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情绪消极、淡漠,产生抑郁症的心理症状;考试分数少,被班主任训斥并罚站,可能会使这名学生对考试产生恐惧感。故选 B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判断题2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
16、案】 A【试题解析】 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表现为能够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的把品德的行为坚持到底。题中学生管不住自己恰恰就是道德意志不坚定的表现。【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节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协调与控制的过程;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中的人、事、时、空等要素进行协调的过程;是教学互动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不能单纯将课堂管理等同于管纪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