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3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 世纪初,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A)教育实用心理学(B) 教育心理学(C) 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2 某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儿童此时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 学习缺乏主动性、易受外部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是( )。(A)沉思型(B)抽象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4 下列关于学习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A)学习的结果仅表现为个体行为的变化(B)广义
2、的学习,专指人的学习(C)学习是在意识水平上进行的,不存在无意识水平的学习(D)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5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进行猜想和尝试,随着尝试的进行,错误的反应越来越少,而正确的反应逐渐被保留下来。这种关于问题解决过程的观点是( )。(A)试误说(B)顿悟说(C)干扰说(D)提取失败说6 打过几次针的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哭或躲避。这种现象属于( )。(A)无条件反射(B)先天本能(C)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D)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7 李明看到张红帮助老师擦黑板,但日后他自己不一定这样做,因为他未看到老师表扬张红。这属于观察学习的( )过程。(A)注意(B)保持(C)动作再现(D
3、)动机8 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这是( )的观点。(A)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论(B)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C)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论(D)巴班斯基的最优化学习理论9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属于(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10 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1 一名中学生在学习植物生长
4、时,以时间为轴,将植物由种子到成熟这一过程全部展现出来,制作一幅植物生长一览图。这属于学习认知策略中的(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12 如果在掌握了汉语语法的情况下,再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这种情况属于学习的( )。(A)正迁移(B)负迁移(C)零迁移(D)一般迁移13 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 )。(A)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识注意(B)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C)重叠的产生式导致迁移(D)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14 学生在掌握了“ 萝卜”“白菜”“茄子” 等概念之后
5、,再学习“ 蔬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同位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5 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操作机制后,试图尝试做出某种行为的阶段是( ) 。(A)操作熟练(B)操作定向(C)操作模仿(D)操作整合16 由于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加工方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习惯性反应,使得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反应去解决问题。这种现象是( )。(A)感觉统合(B)注意转移(C)记忆再现(D)思维定势17 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意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8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
6、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19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 )。(A)正常小学生(B)严重精神病人(C)人格障碍者(D)残疾患者20 ( )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所引起,这一理论又被称为 ABC 理论。(A)沃尔普(B)斯金纳(C)弗洛伊德(D)艾利斯21 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的能力、精力和体力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是( ) 。(A)心理气氛(B)职业倦怠(C)人格取向(D)自居作用二、多项选择题22 皮亚杰提出主体
7、通过( )形式来实现对客体的适应。(A)图式(B)同化(C)变量(D)顺应23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的心态、价值观念在长期学习中能够发生改变,这属于( ) 。(A)模仿(B)外部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24 张军在校运动会男子百米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他将此归因为下列四项,其中( )属于不可控的归因维度。(A)平时经常训练,努力程度高(B)今天天气非常合适短跑(C)运气比较好,一个强劲的对手起跑慢了(D)今天身心状态良好25 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有( )。(A)准确的示范与讲解(B)必要而适当的练习(C)充分而有效的反馈(D)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三、判断题26 负强化与惩罚在本质上是
8、相同的。 ( )(A)正确(B)错误27 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学习的认知一同化学习理论。 ( )(A)正确(B)错误2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其学习观、学生观和认识观体现出来的。 ( )(A)正确(B)错误29 人本主义学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实现的过程,与“自我”的形成无关。 ( )(A)正确(B)错误30 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和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水平迁移。 ( )(A)正确(B)错误31 斯滕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自律道德向他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 )(A)正确(B)错误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
9、)模拟试卷 3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房东岳于 1908 年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概述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和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一般需要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撑,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
10、与教育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习的内涵主要包括:(1)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性活动;(2)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4)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5)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6)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因此,本题答案为 D。【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盲目的、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该观点也被称为试误说。【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6 【正确答案】 D【试
11、题解析】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射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射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动机过程是指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班杜拉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学习者做出示范行为: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老师未表扬张红,因此李明未受到替代性强化。属于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
12、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方式,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
13、,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常见的组织策略主要有:(1)列提纲;(2)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 流程图模式图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3)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图;(4)概括和归纳。【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负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及其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消极影响。表现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
14、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操作机制后,试图尝试做出某种行为的阶段是操作模仿。【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思维定势是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体现,因此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15、。【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内化的概念,由内化的概念即可得出。【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校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艾利斯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也称为情绪困扰的 ABC 理论。【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故此题选择 B。【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
16、师心理二、多项选择题2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皮亚杰指出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实现对客体的适应。【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2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班杜拉认为,由直接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自我强化是指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护自己的行为。【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24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天气和运气都是不可控的因素。身心状态是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
17、的因素。【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操作技能_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示范、讲解是技能训练的第一步,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是指在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后,据此对其学习方法、计划和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反馈对技能的顺利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从结果中获得的反馈越多,练习的进步就越快。(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由运动
18、感觉和运动知觉构成的,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三、判断题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的认知一同化学习理论是由奥苏伯尔提出的,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和学习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28
19、【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建构主义者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学习观、学生观和认识观体现出来的。【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必然地与“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知识模块】 学习与学习理论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的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上属于同一水平层次,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垂直迁移是指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抽象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垂直迁移。【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