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同样两个灰色的小方块,一个放在白色的背景上,一个放在黑色的背景上,结果在白色背景上的小方块看起来比黑色背景上的小方块要暗得多。这反映的是( )。(A)继时对比(B)正后像(C)负后像(D)同时对比2 小张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头脑中呈现出孙悟空的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3 教师要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表现;学生上课时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还一边思考。这体现了注意的( )。(A)转移(B)稳定性(C)广度(D)分配4 “在能力和兴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改变
2、自我” ,这属于下列哪类智力的任务?( )(A)语言智力(B)社交智力(C)自我认知智力(D)自然观察者智力5 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热爱,对偏见和迷信的排斥等感情都属于( )。(A)情绪(B)美感(C)道德感(D)理智感6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体现了情绪的( )功能。(A)适应(B)动机(C)组织(D)社会7 以下不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中尊重的需要的是( )。(A)信心(B)自觉性(C)成就(D)自我尊重8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成分中的( )遵循的是“ 快乐原则” 。(A)本我(B)忘我(C)超我(D)自我9 人人都希望得到关心和照顾,渴望得到家庭、团体、同事、朋友
3、的关怀、爱护和理解。这表明人有( ) 。(A)尊重的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0 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属于哪种个体心理特征的表现?( )(A)性格(B)情绪(C)人格(D)气质11 以下不属于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的是( )。(A)全身松弛训练(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二、多项选择题12 个性心理包括( ) 。(A)个性倾向性(B)社会倾向性(C)个性心理特征(D)社会心理特征13 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 )几个方面。(A)认识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C)行为过程(D)意志过程14 注
4、意的主要功能包括( )。(A)选择功能(B)指向功能(C)保持功能(D)调节和监督功能15 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哪些特点?( )(A)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B)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C)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D)思维的逻辑性和非逻辑性16 意志具有的品质包括(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17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应该( )。(A)预防与发展相结合(B)面向全体学生(C)以教师为中心(D)理解尊重学生三、名词解释18 智力19 动机四、填空题20 视觉是由外界物体所发生的或反射出的_作用于视分析器而引起的感觉。五、判断题21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5、。( )(A)正确(B)错误22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A)正确(B)错误23 悲伤是一种消极情绪,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A)正确(B)错误24 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是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 )(A)正确(B)错误25 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格的特征也是可以变化的,从而使人格具有可塑性的特征。例如,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可能因为一次重大打击,从此变得郁郁寡欢。( )(A)正确(B)错误26 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将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所做的一种简明的记录,这种方法叫作档案袋法。( )(A)正确(B)错误27 针对
6、学生的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使用抗焦虑药物来处理。( )(A)正确(B)错误六、简答题28 在教学中,教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29 简述人格的基本特性。30 怎样理解人格具有稳定性的特征?3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现象。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继时对比现象,如吃梨会感觉梨很甜,但吃了糖之后接着吃梨,就会感觉梨很酸。题
7、干所述属于同时对比现象。【知识模块】 认知发展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创造想象是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小张头脑中呈现的孙悟空形象并不是独立创造的,排除 A 项;无意想象强调的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题干并没有体现出这些,排除 C 项;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排除 D 项;再造想象是在语言文字描述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形象。小张正是在西游记文字的基础上,自己再造出孙悟空的形象,可见本题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认知发展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
8、的持久性,是指在一定的事物或活动上注意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知觉客体的数量。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上。题干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体现了注意的分配。【知识模块】 认知发展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自我认知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反映的智力任务是理解我们自己理解我们是谁,什么使得我们行动,在能力和兴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改变自我。故本题应选 C。【知识模块】 认知发展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
9、观体验,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如热爱真理、热爱科学、摒弃偏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等都是深厚的理智感。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知识模块】 情感与意志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情绪的功能有:(1)适应功能,指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2)动机功能,指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激活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3)组织功能,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
10、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4)社会功能(信号功能 ),是指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5)调节功能,是指情绪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故本题应选 C。【知识模块】 情感与意志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的尊重、被他人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故本题应选 B。【知识模块】 人格心理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成分:本我、自我、超我
11、。其中本我是唯一与生俱来的人格结构,由生物本能与欲望组成,遵循“快乐原则”。【知识模块】 人格心理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根据题意,本题应选 C。【知识模块】 人格心理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和性情。因此,“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这都是气质的表现。【知识模块】 人格心理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2、 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包括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和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三种。其中,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等。故本题应选 B。【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育二、多项选择题12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个性心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性意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知识模块】 心理学概述1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
13、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知识模块】 心理学概述1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注意的主要功能包括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调节和监督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知识模块】 认知发展1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灵活
14、性与敏捷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考问题时能有主见地、客观地评价事物。思维的逻辑性是指能有根据地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的非逻辑性是指没有经过充分的逻辑推理就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表现为知觉和灵感。【知识模块】 认知发展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
15、韧性和自制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能坚持自己的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从而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故本题选 ABCD。【知识模块】 情感与意志1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教师做心理辅导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C 项说法错误,其余三项均正确,故本题选 ABD。【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育三、名词解释18 【正确答
16、案】 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知识模块】 人格心理19 【正确答案】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压力。【知识模块】 人格心理四、填空题20 【正确答案】 光波【知识模块】 认知发展五、判断题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都是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的。【知识模块】 心理学概述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题干中的表述少了“直接”这一关键词。故不正
17、确。【知识模块】 认知发展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的基本情绪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情绪,如喜悦、期待、信任等;一类是消极情绪,如悲伤、恐惧、厌恶等。其中,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是有益的,如悲伤也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悲伤发生时,个体可能会产生求助于他人的需要,因此,悲伤可能让个体向他人发出求助信息,加强社会联系。然而高强度、持续的悲伤对个体的身心是十分有害的。【知识模块】 情感与意志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为直接近景性学习动机的概念。例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由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等因素激发的。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等较长远的
18、目标相联系的动机。【知识模块】 人格心理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格具有稳定性特征,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知识模块】 人格心理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所描述的方法为轶事记录法。档案袋法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
19、教育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试焦虑症是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法等都有较好的效果,必要时可以使用抗焦虑药物来处理。【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育六、简答题28 【正确答案】 (1)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的情境;(2)丰富学生必要的感性知识经验;(3)引导或指导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知识模块】 认知发展29 【正确答案】 (1)整体性,是指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2)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
20、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3)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4)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知识模块】 人格心理30 【正确答案】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每个人的自我,在世界上不会存在于其他地方,也不会变成其他东西。二是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人格的某项特性不会因为情境的一时变化而变化。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人格的稳定性特征也是相对的,人格的特征并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格具有可塑性的特征。例如,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可能因为一次人生的重大打击,从此变得郁郁寡欢。【知识模块】 人格心理31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1)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3)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