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选题)模拟试卷 4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 最为便利和经济的直观教学手段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课件直观(D)言语直观3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是(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起伏4 “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 描述的是 (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化(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5 学生的“向师性 ”和模仿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
2、师的劳动具有( )。(A)引导性(B)复杂性(C)主体性(D)示范性6 提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都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7 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8 教育法律关系的( ) 是教育法律关系的组成要素之一,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定而享有的权利与义务。(A)主体(B)客体(C)内容(D)权利9 学生学习三角形后,再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称为(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10 第斯
3、多惠说:“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一观点体现了教学的( ) 原则。(A)巩固性(B)启发性(C)循序渐进(D)系统性11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特别是( )的设计和应用方面值得我们重视。(A)教育软件(B)教学网站(C)教案(D)电化教育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 )。(A)快速发展期(B)战略机遇期(C)改革机遇期(D)战略转折期13 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 。(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14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4、)。(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5 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6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相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17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凝聚力(B)课堂控制(C)课堂管理(D)课堂气氛18 “举一反三 ”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创造性(B)学会学习(C)发现教学法(D
5、)学习迁移19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A)高于(B)不低于(C)同等于(D)不低于或高于20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A)马斯洛(B)盖仑(C)恩培多克勒(D)罗杰斯21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会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这种现象是( )。(A)晕轮效应(B)首因响应(C)近因效应(D)罗森塔尔效应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和义务(B)权力(C)义务(D)权利23 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 )体现出来。(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24 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6、是( )。(A)教师文化(B)学生文化(C)校园文化(D)活动文化25 心理断乳期是指( )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26 考试时注意自己答题速度和时间,属于(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C)学习时间策略 (D)监视策略27 人们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多种可能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思维( )。(A)常规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C)发散思维 (D)创造性思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选题)模拟试卷 4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
7、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是很困难的。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该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转移指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根据以上定义,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应属于注意的分配。故选 D。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A
8、【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题干所述的是对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解释。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动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该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发展自己的能力。第斯多惠的这一名言,正是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
9、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
10、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题干中教师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故选 A。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前运算阶段(二至六七岁):此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为了反对形式训练说,桑代克提出了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个完
11、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如:由于骑自行车与骑摩托车在协调和操作方式上有相同因素,所以迁移就容易发生。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习迁移又称为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就是典型的学习迁移形式。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定: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
12、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 【正确答案】 A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校园文化是学校创立的为保证各种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文化形态。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