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选题)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2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即( )和回避失败的倾向。(A)追求利益的倾向(B)追求刺激的倾向(C)追求成功的倾向(D)追求名誉的倾向3 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4 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 俄罗斯教育心
2、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 人是教育的对象(C) 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5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6 奥苏贝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7 下列不符合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的是( )。(A)从表面到内部(B)从简单到复杂(C)从抽象思维发展到具体思维(D)从呆板的思维发展到灵活的思维8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
3、)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9 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研究学生特点(A)(B) (C) (D)10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11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 岁(B) 2-7 岁(C) 7-11 岁(D)1115 岁12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
4、如 12-18 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13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14 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叫(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15 测验中某些项目的分数与测验中另一些项目的相关称作( )。(A)重测信度(B)复本信度(C)折半信度(D)内部一致信度16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17 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5、。(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C)让学生学会知识(D)师生的交往互动18 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A)掌握间接经验(B)获得直接经验(C)超越间接经验(D)积累直接经验19 以下不属于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趋势的是( )。(A)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远大的、自觉的学习动机发展(B)从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具体的学习动机发展(C)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D)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20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
6、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21 在教学中讲授“ 果实” 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 概念。这是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22 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A)人类至少有 7 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它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2
7、3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24 幼儿期的记忆主要特点是( )。(A)有意识记占优势(B)有意义记忆为主(C)形象记忆为主(D)短时记忆容量为 7225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26 英语学得好会帮助法语学习,这是( )现象。(A)正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27 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 “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 。(A)命题
8、(B)案例(C)反例(D)正例28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A)道德理念(B)道德行为(C)道德品质(D)道德意识29 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30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选题)模拟试卷 2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对创造力进行详尽的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个体的成就动
9、机中包括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倾向。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而情感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作者是夸美纽斯,c 项作者是桑代克,D 项作者也是桑代克,经排除,答案选 B。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成熟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完善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答案选 C。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奥苏
10、贝尔“认知一同化说”的基本观点:同化说认为遗忘是学习到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可代替低级的,使低级的观念遗忘,从而简化知识,减轻记忆量,是积极的遗忘,相反,若巩固原有知识导致新旧知识混淆,导致记忆错误,是消极的遗忘。答案选 C。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抽象思维发展到具体思维是初中生所具有的认知发展。答案选C。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 cs 和与 cs 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
11、,铃声(CS)反复与食物 (US)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答案选 C。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后,大约从 11 岁15 岁。答案选 D。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青春期(1218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
12、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答案选 C。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图或意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而非实际的行为。答案选 B。14 【正确答案】 A15 【正确答案】 D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心理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答案选 A。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
13、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师生的交往互动。答案选 D。18 【正确答案】 A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C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答案选 B。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多元智力理论又叫“多元智能理论”。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 1983 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
14、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根据题意答案选 B。23 【正确答案】 A24 【正确答案】 C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或班级地位)的需要。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答案选 D。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根据题意,答案选 A。27 【正确答案】 D28 【正确答案】 B29 【正确答案】 D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内化。答案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