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选题)模拟试卷 2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2 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声象代码(B)视像代码(C)语义代码(D)图片3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4 加涅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划分为五类,其中态度属于( )。(A)认知领域(B)动作技能领域(C)情感领域(D)意志领域5 人们关于多次出现的有时间顺序的事件的图式表征
2、,称为(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脚本(D)子图式6 回答“知识与技能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时,需要运用的知识主要是 (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技能性知识7 顿悟说的奠基人是( )(A)考夫卡(B)韦特海默(C)苛勒(D)托尔曼8 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A)维果斯(B)霍尔(C)科尔伯格(D)皮亚杰9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B)内隐记忆(C)操作记忆(D)形式记忆10 下列关于高中学生思维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思维具有预见性(B)思维具有反省性(C)思维具有辩证性(D)思维具
3、有直观性11 从学习迁移的效果划分,可以将迁移分为( )。(A)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B)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C)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D)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12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中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A)可评价性变量(B)可辨别性变量(C)可利用性变量(D)稳定性变量13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 )。(A)廖世承(B)陈鹤琴(C)潘菽(D)朱智贤14 个体对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了解、领会及掌握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5 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其从早到晚的发展顺序为(
4、)。(A)枕叶一顶叶颞叶一额叶(B)颞叶一顶叶一枕叶一额叶(C)枕叶一额叶一顶叶一颞叶(D)枕叶一颞叶一顶叶一额叶16 婴幼儿游戏中最高级的游戏形式是( )。(A)单人游戏(B)集体游戏(C)创造性游戏(D)活动性游戏17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A)成熟(B)遗传(C)发育(D)发展18 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A)(B) (C) (D)19 奥苏贝尔用来解释有意义学习过程的是( )
5、。(A)强化论(B)试误说(C)同化论(D)发现说20 程序教学的形式之一是斯金纳提出的( )。(A)循环式程序(B)分支式程序(C)直线式程序(D)交叉式程序21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部分是( )。(A)原我(B)自我(C)超我(D)A 和 B22 婴幼儿的主导活动是( )。(A)饮食(B)睡眠(C)游戏(D)学习23 发展幼儿身体技能的游戏称为( )。(A)创造性游戏(B)教学性游戏(C)活动性游戏(D)技能性游戏24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25 1882 年,德国生
6、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A)彪勒(B)普莱尔(C)冯特(D)哈维斯特26 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成熟最晚的是( )。(A)顶叶(B)颞叶(C)额叶(D)枕叶27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B)行动一致(C)观点趋同(D)相互理解与扶持28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B)不团结,不信任(C)拉帮结伙(D)互相为难29 某套智力测验的分数与儿童平时学习成绩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良好的( ) 。(A)内容效度(B)效标关联效度(C)构想
7、效度(D)复本信度30 “先行组织者 ”教学策略是一种 ( )的教学技术。(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选题)模拟试卷 2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场依存型个体主要利用外部的视觉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场独立型个体主要利用身体内部的知觉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声象代码形式储存。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五类结果,表现为五种不同的能力,即言语信息、
8、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其中态度属于意志领域。答案选D。5 【正确答案】 C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陈述性知识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根据题意答案选 A。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格式塔学派的代表认为,苛勒最早提出了学习顿悟说。他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就是突然的顿悟。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9、】 皮亚杰根据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其他学科有关认识论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关于认识论的理论。它试图以认识的历史、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为根据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答案选 D。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思维具有直观性是初中生所具有的思维特点。答案选 D。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A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价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道德判断力的提高等。答案选 A。15 【正确答
10、案】 D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成熟是指儿童个体成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和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是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遗传是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答案选 B。18 【正确答案】 D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同化论是奥苏贝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用以解释概念或命题意义获得的心理机制的学说,强调新旧知识
11、的相互作用,涉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强调概念和命题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及教材由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答案选 C。20 【正确答案】 C21 【正确答案】 A22 【正确答案】 C23 【正确答案】 C24 【正确答案】 A25 【正确答案】 B26 【正确答案】 C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答案选 B。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际排斥是指人们对自己不感兴趣或讨厌
12、的人,就会产生回避、拒绝或排斥行为。它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行动对抗。答案选 A。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所谓效标关联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某一外部效标间的一致性程度,即测验结果能够代表或预测效标行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程度,因此答案选 B。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先行组织者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 1960 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根据奥苏贝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但是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因此属于下位学习),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答案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