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为人师表 ”是由教育劳动的 ( )决定的。(A)开拓性(B)重要性(C)知识性(D)示范性2 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论(B) 教育漫话(C) 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3 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这一特性的是(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4 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D
2、)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5 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6 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迁移(B)同(C)顺应(D)模仿7 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A)分散(B)转移(C)分(D)分心8 按照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施教,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A)高速度(B)高难度(C)量力性(D)直观性9 “教学相长 ”最早出现在我国的著作 ( )中。(A)论语(B) 师说(C) 学记(D)劝学篇10 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
3、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11 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理论(D)学习目标12 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13 记忆的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基本环节( )(A)识记、保持和遗忘(B)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C)保持、再认或回忆(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4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
4、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15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这是充分运月了下列哪一种教育方法 (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法16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1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由( )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A)省级教育主管部门(B)市级教育主管部门(C)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D)学校19 促进个体发展从
5、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个人主观能动性(D)教育20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以下哪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 观念的形成( )(A)感知运动阶段(02 岁)(B)前运算阶段(27 岁)(C)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D)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二、填空题21 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_的结构主义理论、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22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_。23 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_、_、_。24 备课的内容包括:_、_、_。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6、法的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是_。26 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_作用。27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_、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28 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_的负加速趋势。29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_、_、_( )30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三、简答题31 教师专业化需要哪些基本条件?32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四、论述题33 结合实际谈谈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2014 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
7、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由此,教师要“为人师表”。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夸美纽斯 1632 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迁移是学习的一
8、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反二”“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例如,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题干描述的正是量力性教学原则的体现。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学相长”是学记中的教育思想。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
9、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包括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感知教材主要足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
10、的一个整体的表象,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必经阶段。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陶冶教育法的典型体现。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如机遇、条件和对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8 【正确答案】 C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
11、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发展中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去中心化并能逆向运算,因此,守恒能力迅速发展。二、填空题21 【正确答案】 布鲁纳22 【正确答案】 礼、乐、射、御、书、数23 【正确答案】 具体目标 产生条件 行为标准24 【正确答案】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25 【正确答案】 年满六周岁26 【正确答案】 主导27 【正确答案】 知识性课程28 【正确答案】 先快后慢、先多后少29 【正确答案】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30 【正确答案】 自我体验三、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
12、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3)教师的人格特征;(4)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32 【正确答案】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四、论述题33 【正确答案】 (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联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既
13、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采用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也小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十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