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891905       资源大小:3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

    1、2014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某教材必修一设置“ 向青春举杯 ”主题单元,引导学生 “珍爱青春,感受多彩的生活,编织斑斓的梦想,实现精神成长”。下列作品适合人选该单元的是( )。(A)史铁生我与地坛(B)舒婷 致橡树(C)狄金森篱笆那边(D)罗曼.罗兰扼住命运的咽喉2 某选修设置了“ 野草 选读” 专题,这一专题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A)新闻与传记(B)小说与戏剧(C)诗歌与散文(D)语言文字运用3 某教材选编了柳宗元渔翁一诗,编者在其“学习提示” 中提到“不少评家认为这首

    2、诗的最后一联可以删去。读后说说你的看法。”这段文字属于哪个教材系统?( )(A)助读系统(B)选文系统(C)作业系统(D)知识系统4 教学陈情表,教师用对联“相濡情,反哺情,孝情绵绵感天地;感激心,效命心,忠心耿耿耀春秋” 作为课堂小结,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A)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B)提高了学生运用对联的能力(C)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D)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情感5 教学渔父,教师要求学生多次读课文:第一遍在导入,自由朗读;第二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节奏;第三遍读出感情。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 )。(A)有利于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形象,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思考(B)学生多

    3、次朗读浪费时间,可播放录音,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情感(C)在教师分析文本前就让学生朗读,不利于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D)朗读的要求具体明确,层次分明,实现了“背诵全文”的主要目标6 教孥氓,有学生对教师说的“古代妇女在婚姻中备受压迫” 提出了质疑,针对这一情况,能有效引导全班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教师行为是( )。(A)肯定学生大胆质疑,继续课堂教学计划内容(B)肯定学生阅读认真,布置为课后选作的作业(C)肯定学生大胆质疑,就质疑内容展开课堂讨论(D)肯定学生阅读认真,请学生在课后找同学交流7 某教师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既有课堂学习活动的测评,也有课外活动的参与态度、表现、效果的记录。对这一做法

    4、分析正确的是( )。(A)综合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B)增加课外活动的测评,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认知水平(C)课内测评与课外活动结合,准确判断了学生的发展需求(D)评价主体单一,不能保证实现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8 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全班学生修改文章,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能力的活动设计是( ) 。(A)选取典型的考场样文,教师做权威讲解(B)提供修改后的作文,教师做详细的分析(C)学生分享修改经验,当堂进行修改实践(D)讲授写作修改知识,要求学生梳理总结9 某必修教材编排了“ 梳理探究 ”板块,其中设置了 “优美的汉字”专题,对该专题的设计意图阐述不正

    5、确的是( )。(A)引导学生认识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B)引导学生重视感受汉字的特点和规律(C)引导学生关注汉字重视提高识字能力(D)培养学生的汉字欣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二、案例分析题9 时间都去哪儿早晨醒来,一边洗漱,一边听着电视里的新闻;上班途中,坐着拥挤的电车,仍不忘用手机玩玩小游戏:工作间歇,打开浏览器闲逛门户网站、各大论坛现代化的生活中,人们迈着最匆忙的步子,用着最琐碎的时间,做着最休闲的事情。当我们感慨我们多么抓紧时间时,我们突然懊地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当我们迈进信息时代,享用着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我们以为有了科技便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便可以过闲适自由的生活。是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沟

    6、通交流,可以畅通无阻地了解这个世界但我们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有科学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意味着高效,意味着花更少的时间换来更多的成果。因此,我们有理由减少工作时间,更何况劳动法中有明确的条文保障我们的休息时间。然而,我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了吗?没有。当人们在问“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这往往会演变为对时代、对现代文明的痛斥。这个时代给与了我们最优越的条件,为我们增加休闲时间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当你在空余时间玩手机游戏,逛门户网站时,你怎能怪罪科技抢走了你的时间?当你本可以依照劳动合同在家休息时,你却依然去加班夜战,你又怎能痛斥现代社会抢走了你的时间? 当你

    7、把“ 杀死时间 ”的罪名推给科技、社会时,为什么商业大厦深夜不息的灯光还如此刺眼? 这不就是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同时。又在痛斥着现代文明吗?为什么我们打着利用时间的旗号,实质上却把时间消耗于无用之处? 为什么我们要在休息时仍需为名利奔波?因为我们要的太多,我们太贪婪了:我们既想要休闲,又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两者往往不能兼得。为了满足我们的贪婪,我们只好挤占休闲时间去实现我们的欲望。殊不知,人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自然进入恶性循环中,自然会发出“时间都去哪儿了” 之问。像嵇康,放弃仕途的争斗,过弹琴打铁的生活;像好利来总裁罗红,放弃商业帝国,搞热爱的摄影。放弃对名利的追逐,把追逐名利的时

    8、间分给自己热爱的生活,时间便回来了。是否懂得放弃,是否不再贪婪,我们就拥有了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 放弃贪心,寻回时间。问题:10 找出第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第 段中的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11 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014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外文学。“向青春举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专题。A 项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长篇抒情散文,是他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B 项致橡树

    9、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C 项篱笆那边是一首形式短小的诗歌,写“我 ”看到篱笆那边的一颗草莓后的心理活动,以一个孩童的口吻将小诗写得天真稚气、惟妙惟肖,却又不乏理趣。D 项扼住命运的咽喉选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写了贝多芬不同人生阶段所受的苦难及其心灵轨迹。A 项我与地坛符合题意,故选择 A 选项。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选修系列的掌握。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适合入选“诗歌与散文”系列。故选择 C 选项。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系统的掌握。助读系统是指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如注释、提示、

    10、评点、目标、图像等。选文系统指的是课文。作业系统指的是实践活动系统和训练系统。知识系统包括关于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培养的知识;关于语言的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关于文体的知识和文学知识等。题干中的“学习提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故选择 A 选项。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实施。题干中教师所采用的对联简洁生动地概括了李密对祖母的“孝情”和对君主的“忠心”,用来例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情感。故选择 D 选项。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实施。语文课堂要读中促悟,朗读是常见、常用、必要的学习方法。题干中教师的做法,

    11、符合朗读读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要求。B 选项“浪费时间”错,当然,有的文章也可播放录音,但学生的朗读是不可缺少的。C 选项“不利于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错,教师分析文本之前先让学生朗读,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形剧刍己的初步感知,有利于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D 选项“实现了背诵全文 的主要目标”错。故选择 A 选项。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实施。抓住题干中“引导全班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进行分析,只有 C 选项符合题干要求。故选择 C 选项。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题干中教师采用了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定量评价等评价方式,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采用,有

    12、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B 选项“有效评价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 选项“准确判断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择 A 选项。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设计。C 选项先让学生分享修改经验,再当堂进行修改实践,有利于学生形成修改的标准、意识,提升修改能力。A 、B 选项明显错误,忽视了学生“独立修改能力”的培养。D 选项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故选择C 选项。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材。设置“优美的汉字”专题,有助于学生感受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义美,认识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C 选项“提高

    13、识字能力”过于浅显,不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不符合“优美的汉字”专题设置的意图。故选择 C 选项。二、案例分析题10 【正确答案】 错别字:段中改“ 给与”为“给予” ,改“深夜不息” 为“深夜不熄”。病句:段中 “是否懂得放弃,是否不再贪婪,我们就拥有了时间”改为“懂得放弃,不再贪婪,我们就拥有了时间。”11 【正确答案】 (1)本文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文章围绕着“时间都去哪儿了” ,从现实生活着手,写出了现代文人生活的现状。由生活现象,剖析造成时间紧张的原因。又针对原因,提出要懂得放弃,放下贪心。从现实生活取材,以人们常见的生活现状为内容,层层递进,挖掘“时间都去哪儿了” 的原因,

    14、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心明确、深刻。(2)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文章前三段写现代人的生活现状:一是人们忙里偷闲“做着最休闲的事” 时。才意识到时间不知都去哪儿了;二是科技高度发展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人们却发现没有时间享受生活;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但人们却用休闲时间加班。第四段自然转入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分析。第五段作者用“为什么 ”明确告诉读者,他对 “时间都去哪儿了”有自己的看法,而“ 为什么”的内容仍然是前三段提出的生活现象。第六段作者列举出两个例子告诉人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最后一段用设问,写出自己的观点:“放弃贪心,寻回时间” 。全文摆现象、析原因、提办法、明观点,采用驳论的方式。思路严谨清晰。(3)语言平实生动,又富有气势。全文语言平实生动,形象易懂。第一段,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富有气势,点题又与下文照应。第四段用“当你时,你怎能”这种第二人称反问句,把读者带入作者提出的问题中,引起读者反观自身有无此类现象的思考。另外,文章多处采用设问,引起注意,又增强了表达效果。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