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内科学(肝胆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1 患者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象弦滑。治宜选用( ) (2002 年第 59 题)(A)羌活胜湿汤(B)川芎茶调散(C)半夏白术天麻汤(D)天麻钩藤饮(E)春泽汤2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神疲乏力,舌红苔少,脉细弱者,其证属( ) (1999 年第71 题)(A)血虚头痛(B)阴虚头痛(C)肾虚头痛(D)气虚头痛(E)肝阳头痛3 偏头痛的病机多为( ) (1998 年第 61 题)(A)肾虚精髓不足(B)气血亏虚,不荣于脑(C)外邪侵袭,阻遏络道(D)瘀血阻滞脑络(E)肝经风火上扰4 刚明经头痛部位是( )(1994 年
2、第 60 题)(A)在前额部,连及目系(B)在前额部及眉棱骨处(C)在头之侧,并连及耳部(D)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E)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颈5 少阳头痛可选用下列哪组引经药( ) (1992 年第 65 题)(A)黄苓、蔓荆子、川芎(B)柴胡、川芎、黄苓(C)吴茱萸、藁本、钩藤(D)葛根、自芷、柴胡(E)羌活、川芎、柴胡6 患者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其治法是( ) (2011 年第 64;2004 年第67 题)(A)平肝潜阳,滋养肝阴(B)化痰息风,平肝止眩(C)镇肝熄风,化痰通络(D)滋阴潜阳,息风通络7 治
3、疗眩晕瘀血阻窍证,应首选( 题) (2009 年第 63 题)(A)血府逐瘀汤(B)通窍活血汤(C)癫狂梦醒汤(D)桃红四物汤8 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治法是( )(2007 年第 54 题)(A)清化湿热,健脾化痰(B)燥湿祛痰,健脾和胃(C)化湿除痰,理气和胃(D)化痰理气,健脾消食9 患者实感天旋地转,恶心欲吐,站立不稳,跌倒在地,神志清楚,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应诊断为( ) (2005 年第 70 题)(A)中风(B)厥证(C)痫证(D)昏迷(E)眩晕10 眩晕发生时,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2001 年第 65;1995 年第 68 题)(A)肺、
4、脾、肾(B)心、肝、肾(C)肝、脾、肾(D)肺、胃、肾(E)心、脾、肾11 眩晕的病因病机,与下列哪项无关( ) (1994 年第 154;1993 年第 57 题)(A)痰湿中阻,升降不利(B)肝阳上亢,上扰清空(C)血瘀内停,闭阻清窍(D)气血亏虚,脑失所养(E)肾精不足,髓海空虚12 患者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目赤口苦,便干溲赤,舌苔黄燥,脉象弦数,其治疗主方应为( )(1992 年第 66 题)(A)天麻钩藤饮(B)镇肝熄风汤(C)龙胆泻肝汤(D)丹栀逍遥散(E)当归芦荟丸13 眩晕病机颇为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下列哪四个方面( ) (1991 年第 60 题)
5、(A)痰、火、风、瘀(B)风、痰、湿、瘀(C)风、痰、虚、瘀(D)痰、湿、虚、瘀(E)以上都不是14 若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其治法是( )(2011 年第 69 题)(A)祛风养血,化瘀通络(B)滋阴潜阳,息风通络(C)清肝息风,辛凉开窍(D)豁痰息风,辛温开窍15 若兼见而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雍盛,舌苔白腻,脉沉滑者,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2011 年第 70 题)(A)苏合香丸合涤痰汤(B)苏合香丸合温胆汤(C)局方至宝丹合羚羊角汤(D)安宫牛黄丸合羚羊角汤16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出现日合口张,鼻鼾息微,E 撒肢冷,汗多,二便失禁,舌痿,
6、脉微欲绝者,此时的治法是( )(2011 年第 71 题)(A)清肝息风,辛凉开窍(B)益气固阳救阴固脱(C)豁痰息风,辛温开窍(D)滋阴潜阳,息风通络17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舌喁斜,言语不利,手指 动,半身不遂,舌质红,脉弦细数,其病机是( )(2007 年第 166 题)(A)脉络空虚,风邪入中(B)肝火偏旺。阳亢化风(C)肝肾阴虚,风阳上扰(D)痰热阻滞,风痰上扰18 与中风发病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2007 年第 64 题)(A)心、肝、肾(B)心、脾、肝(C)脾、胃、肝(D)肝、肾、脾19 平素头晕耳鸣,寐少梦多,与他人争吵后突发口眼喁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
7、,舌红苔黄,脉弦滑,治疗选用( ) (2005 年第 62;1999 年第 72 题)(A)天麻钩藤饮(B)镇肝熄风汤(C)牛黄清心丸(D)安宫牛黄丸(E)局方至宝丹20 下列哪项不是辨别中风闭证与脱证的依据( ) (2004 年第 61;2000 年第 64 题)(A)口开目合与口噤不开(B)手撒肢冷与两手握固(C)二便自遗与大小便闭(D)躁动不安与静而不烦(E)肢体软瘫与肢体强痉21 中风阴闭的治法是( )(2002 年第 64 题)(A)益气回阳,开窍豁痰(B)养阴息风,通络开窍(C)化痰息风,理气开窍(D)益气养阴,化痰息风(E)豁痰息风,辛温开窍22 症见突然昏仆,小省人事,口眼喁斜
8、,牙关紧闭,肢体强痉而不温,而白唇黯,喉中痰声,静卧不烦,苔白腻,脉沉滑,其治疗宜选用( ) (2001 年第 66;1996 年第 68;1991 年第 65 题)(A)局方至宝丹(B)菖蒲郁金汤(C)苏合香丸(D)牵正散加味(E)礞石滚痰丸23 室外劳作,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身热面赤,舌苔黄腻,脉弦滑者应首先灌服( )(1993 年第 70 题)(A)紫雪丹(B)玉枢丹(C)安宫牛黄丸(D)牛黄清心丸(E)苏合香丸24 中风偏枯不用,肢软乏力,面色萎黄,或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虚弱,治用何方最佳( ) (1991 年第 61 题)(A)桃仁红
9、花煎(B)天麻钩藤饮(C)当归四逆汤(D)黄芪桂枝五物汤(E)补阳还五汤25 疟疾症见寒多热少,休作有时,其治法是( ) (2007 年第 155 题)(A)祛邪截疟,和解表里(B)清热解表,和解祛邪(C)截疟除湿,化痰和胃(D)和解表里,温阳达邪26 患者,女,39 岁,症见心悸多汗,消谷善饥,消瘦手颤,五心烦热,急躁失眠,眼突颈胀,舌红苔少,脉弦细数,其辨证是( ) (2007 年第 162 题)(A)痰气热结(B)肝火旺盛(C)心肝阴虚(D)脾肾两虚27 患者颈前正中肿大,发胀,质软不硬,常太息,胸闷,两胁窜痛,苔薄门,脉弦,宜选何方(A)柴胡疏肝散(B)柴枳半夏汤(C)逍遥散(D)四海
10、舒郁九(E)海藻玉壶汤27 A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B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C解毒除瘴,清热保津D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E祛邪截疟,燥湿化浊(2003 年第 89,90 题)28 正疟的治法是( )29 温疟的治法是( )29 A通腑泄热,化痰祛瘀 B息风清火,豁痰开窍C化痰通络,凉营开窍 D平肝息风。化痰通络(2009 年第 107,108 题)30 中风中经络的治法是( )31 中风中脏腑阳闭的治法是( )31 A“外风 ”致病 B“内风” 致病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1997 年第 119,120 题)32 中风的病机在唐宋以前,以何者立论( )33 中风的病机在金元时代,以何者寺论( )33
11、 A芳香开窍 B豁痰息风C二者均可 D二者均不可(2005 年第 63;1993 年第 113,114 题)34 中风,猝然昏倒,不省人事,面门唇暗,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四肢小温,喉中痰呜,舌苔白腻,脉沉滑者治宜( )35 中风昏迷,口开目合,手撒遗尿,汗出息微,四肢厥冷,_壬短缩,苔白滑,脉沉伏者,治宜( )35 A镇肝熄风汤 B天麻钩藤饮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1992 年第 117,118 题)36 中风后遗症若见肝阳上亢,脉络瘀阻之半身不遂,可选用何方加减( )37 中风后遗症若见肝阳上亢,痰邪阻窍之语言小利,可选用何方加减( )37 A补脾益气,和胃化湿 B补脾益肾,益气和营 C补
12、养气血,健运脾胃D益气齐阴,健脾和胃 E补中益气,升清降浊(2010 年第 109,110;2002 年第 93,94 题)38 眩晕动则加剧,面色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治法官选( )39 时时眩晕,面门少神,便溏下坠,脉细无力。治法宜选( )39 A黄帝内经 B 河间六书 C 景岳全书D丹溪心法 E诸病源候论(2000 年第 98,97;1997 年第 95,96 题)40 “无痰不作眩 ”的论点出自何书 ( )41 “无虚不作眩 ”的论点出自何处 ( )41 A加味泽泻汤 B半夏白术天麻汤C两者均可用 D两者均不可用(1992 年第 119,120 题)42 治
13、疗痰浊头痛应选用( )43 治疗痰浊中阻之眩晕应选用( )43 A天麻钩藤饮 B四逆散C通窍活血汤 D半夏白术天麻汤(2009 年第 109,100 题)44 治疗头痛肝阳上亢汪,应首选( )45 治疗眩晕肝阳上亢证,应首选( )45 A六味地黄丸 B麦味地黄丸C左归丸 D大补元煎(2008 年第 111,112 题)46 治疗眩晕肾精不足者,宜首选( )47 治疗肾虚头痛者,宜首选( )48 下列选项中,符合胁痛辨证要点的有( ) (2011 年第 172 题)(A)痛剧喜温者多属血寒(B)隐痛绵绵者多属阴虚(C)胀痛无定处者多属气郁(D)刺痛有定处者多属血瘀49 治疗胁痛瘀血停滞的方剂是(
14、 ) (2007 年第 175;1996 年第 152 题)(A)膈下逐瘀汤(B)复元活血汤(C)大七气汤(D)旋覆花汤50 胁痛的主要病机有( ) (2005 年第 141 题)(A)肝气郁结(B)瘀血阻络(C)湿热蕴结(D)肾阳虚弱51 导致胁痛的病机是( )(2004 年第 140 题)(A)肝气郁结(B)瘀血阻滞(C)肝胆湿热(D)肝阴不足52 导致黄疽病阳黄证转化为阴黄证的因素有( ) (2010 年第 171 题)(A)久嗜生冷(B)感受寒湿之邪(C)湿邪阻遏阳气(D)过服苦寒之药53 黄疸急黄证的治法有( )(2007 年第 143 题)(A)辟秽化浊(B)清热解毒(C)疏肝理气
15、(D)凉营开窍54 黄疽的发牛,与下列哪些脏腑有关( )(2004 年第 144 题)(A)肝(B)脾(C)胆(D)胃55 黄疸之阳黄与阴黄当见( )(1995 年第 154 题)(A)目黄的有无(B)黄色的明暗(C)舌苔的黄白(D)大便的秘或溏56 聚证与积证之鉴别要点存于( )(2011 年第 171 题)(A)胀痛有无固定部位(B)结块是否固定不移(C)有无脘胁不适(D)有无腹痛57 积证的特征是( )(2009 年第 171 题)(A)结块有形可征(B)痛有定处(C)结块聚散无常(D)多为脏病58 积证患者见到下列哪些病证均属病重( )(2001 年第 156 题)(A)黄疸(B)吐血
16、(C)水鼓(D)胁痛59 积聚病情演变中,常见病证有( ) (1998 年第 156 题)(A)内伤发热(B)黄疸(C)吐血(D)水肿60 积聚病情演变中,常见病证有( ) (1998 年第 156 题)(A)金铃子散合失笑散(B)大七气汤(C)加味逍遥散(D)五积散中医内科学(肝胆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头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头痛昏蒙是由于痰浊阻遏清窍所致,胸脘满闷、呕吐痰涎及舌脉均为内有痰浊之征,痰浊头痛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降逆,故选 C。羌活胜湿汤用治风湿头痛,春泽汤非头痛用方。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
17、头痛的辨证论冶,属于应用型考题。头痛且空,眩晕耳鸣是由于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所致,属于肾虚头痛,故选 C。血虚头痛是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并伴血虚症状;肝阳头痛是头昏胀痛并伴有肝阳上亢的表现。3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头痛的病因病机,属干识记型考题。、偏头痛在头的一侧,或左或右,属于肝胆经的循行部位,偏头痛的病因虽多,但与肝阳偏亢、肝经风火上扰最为密切。故选 E。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头痛的辨证要点,属于识记型考题。阳明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骨处,故选 B。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颈;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侧,并连及耳部;厥阴头痛多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5 【正确答案
18、】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头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少阳头痛选用柴胡、川芎、黄苓,故选 B。太阳头痛选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用葛根、白芷、知母,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等。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眩晕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是由于阳亢风动,风火上扰清窍所致;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及舌脉均是肝阳上亢之征。辨证为肝阳上亢之眩晕,治当平肝潜阳,滋养肝阴,故选A。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眩晕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瘀血阻窍之眩晕是由于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所致,治当祛瘀生新,活血通窍,方用通窍活血汤,故选
19、 B。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虽然也有活血化瘀之功,但作用部位不在脑窍,故排除。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眩晕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眩晕而见头重如蒙是脾失健运,痰湿上逆,蒙蔽清窍所致,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均是痰湿中阻之征,此乃痰湿中阻之眩晕,治当以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故选 B。9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眩晕的诊断,属于应用型考题。患者神志清楚,无昏迷或意识丧失,可以排除中风、厥证、痫证和昏迷,患者感觉天旋地转故诊断为眩晕。故选 E。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眩晕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眩晕的病位在头窍,其病
20、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肝阳上亢;脾失健运,痰湿中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肾精不足均可致眩晕。故选 C。11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眩晕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眩晕的病因病机主要有肝阳上亢,上扰清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肾精不足,髓海空虚,上下俱虚;脾失健运,痰湿中阻,升降不利。故选 ABDE。12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眩晕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根据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辨证为肝阳上亢之眩晕,当选天麻钩藤饮,但由于本证伴有目赤便秘,故选用当归芦荟丸以通腑泄热。故选 E。13 【正确答案】 E【试题解
21、析】 此题考查眩晕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眩晕的病机五版教材认为是风、火、痰、虚,故选 E。(但七版教材认为是风、火、痰、瘀)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辨证论治,属于理解型考题。患者突然出现昏倒不省人事而无两目上视,口中怪叫等可以排除痫证,无四肢逆冷可以排除厥证,诊断为中风。由于有神志症状,故为中风中脏腑,根据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辨证为痰火瘀闭证,治当清肝息风,辛凉开窍。故选 C。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杏中风的辨证论治,属于理解型考题。由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及舌脉诊断为痰浊瘀闭之阴闭,治当辛温开窍,豁痰息风,方用苏合香丸
22、合涤痰汤,故选 A。局方至宝丹、羚羊角汤、安官牛黄丸都是凉开剂,温胆汤适合痰热着,故排除 BCD。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辨证论治,属于理解型考题。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撇肢冷,汗多,二便失禁,脉微欲绝是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将离,元气衰败之脱证的表现,急用参附汤合生脉散益气固阳,救阴固脱。故选 B。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头晕耳鸣,腰酸,少寐多梦是肝肾阴虚的表现,风阳上扰则突发口舌喁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等中风中经络的表现。故选 C。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中风
23、的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神明为心脑所主,病理基础则为肝肾阴虚,因肝肾之阴下虚,则肝阳易于亢上,复加饮食起居不当,情志刺激或感受外邪,气血上冲于脑,神窍闭阻,故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故选 A。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突发口眼 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诊断为中风,无神志改变故为中经络,由平素头晕耳鸣,寐少梦多辨证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治当滋阴潜阳,镇肝息分,方选镇肝熄风汤,故选B。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临床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闭证是邪实内闭的实证,表现为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口噤不开、大小便闭、多为无汗、脉弦滑数
24、或滑;脱证是阳气欲脱的虚证,表现为手撒肢冷、肢体软瘫、口开目合、二便自遗、汗多不止、脉微细欲绝、舌痿软或短缩。躁动不安与静而不烦是阳闭与阴闭的区别,故选 D。21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治法,属于理解型考题。中风阴闭是由于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所致,治当豁痰息风,辛温开窍。故选 E。(参考五版教材)。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根据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诊断为中风中脏腑,由肢体强痉而不温,面白唇黯,喉中痰声,静卧不烦辨证为痰浊瘀闭证,当以温:干法,方选苏合香丸。故选 C。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
25、考查中风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根据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诊断为中风中脏腑,根据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身热面赤辨证为阳闭,当以凉开为法,由于患者热象较甚,当先以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急救苏醒后,再服用羚角钩藤汤,故选 C。24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辨证论治,属于理解型考题。根据肢软乏力,舌淡紫或有瘀斑辨证为气虚血瘀型,属于中风恢复期,治当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故选 E。桃仁红花煎无益气功效,天麻钩藤饮用于肝阳上亢证,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血痹,当归四逆汤用于血虚寒凝证,故排除 BCDE。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疟疾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
26、型考题。从题干所述疟疾为寒多热少,休作有时,不难诊断此证属于寒疟,而寒疟为素体阳虚,疟邪入侵,寒湿内盛,治宜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故选 D。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瘿病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根据眼突颈胀辨为瘿病。心悸、五心烦热及失眠是由于心阴亏虚,心失所养;肝阴虚风动则手颤;消谷善饥、消瘦及舌脉均为阴虚有热之象。辨证为瘿病心肝阴虚证。故选 C。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瘿病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根据主症颈前正中肿大辨为瘿病。气郁痰阻,痰气壅结颈前则颈前肿大,发胀,质软不硬;肝气郁滞,肝经不舒则常太息,胸闷,两胁窜痛。此乃气郁痰阻之瘿病,治当理气舒
27、郁,化痰消瘿,方用四海舒郁丸。故选 D。28 【正确答案】 B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疟疾的辨证论治,属于综合型考题。正疟为疟邪伏于少阳,与营卫相搏,正邪交争而成,治当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故选 B。温疟为阳热素盛,疟邪与营卫相搏,热炽于里而成,治当清热解表,和解祛邪。故选 D。30 【正确答案】 D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辨证论治,属于理解型考题。中经络者病位较浅,是由于肝风夹痰,横窜经络,血脉瘀阻,气血不能濡养机体所致,冶当平肝息风,化痰通络。故选 D。中脏腑之阳闭是由于风阳痰火内闭神窍所致,治当息风清火,豁痰开窍。故选 B。32 【正确答案】
28、A3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历史沿革,属于识记型考题。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故选 A。唐宋以后多以 “内风”学说为主。故选B。34 【正确答案】 C3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辨证论治,属于理解型考题。猝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白唇暗,牙关紧闭,两手握固是由于内风引动痰湿,上蒙清窍,闭阻经络所致;痰浊阻滞,阳气不得温煦则四肢厥冷,此乃中风痰浊瘀闭证,治当芳香开窍、豁痰息风。故选 C。中风昏迷,口开目合。手撒是由于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将离,元气衰败所致;正气虚脱,阳气暴竭则遗尿,汗出息微,四肢厥冷。辨证为中风脱证,治当回
29、阳救阴,益气固脱。故选 D。36 【正确答案】 C3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风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中风后半身不遂属于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证治当平肝潜阳,息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皆有平肝潜阳,息风通络的功效。故选 C。中风后语言不利属于肝阳上亢,痰邪阻窍证治当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方选解语丹。故选 D。38 【正确答案】 C39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眩晕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从 109 题题干面色咣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饮食减少及舌脉是眩晕气血亏虚的表象,治当以归脾汤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故选 C。从 110 题题干面白少神,便溏下坠为中气
30、不足,清阳不升的表现,当以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清降浊。故选 E。40 【正确答案】 D4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眩晕的历电沿革,属于识记型考题。丹溪心法.头眩强调“无痰不作眩”,提出了痰水致眩学说。故选 D。 景岳全书.眩晕强调“无虚不作吱”。故选 C。42 【正确答案】 B4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头痛和眩晕的辨证论治,属于识记型考题。痰浊头痛当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降逆,故选 B。痰浊中阻之眩晕应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故选 B。44 【正确答案】 A4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头痛和眩晕的辨证论治,属于理解型考题。治疗头
31、痛肝阳上亢选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故选 A。治疗眩晕肝阳上亢选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故选 A;,46 【正确答案】 C4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眩晕和头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肾精不足偏肾阴虚者选用左归丸滋阴补肾,益精填髓,故选 C。偏肾阳虚者选用右归丸。肾虚头痛选用大补元煎补肾填精,故选 D。4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胁痛的辨证要点,属于理解型考题。胁痛的辨证要点一是辨在气在血:胀痛无定处者多属气郁,刺痛有定处者多属血瘀;二是辨属虚属实:实证之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疼痛较重而据按,病程短,来势急。虚证多为阴血不足,其痛隐隐,病程长,来势缓。故
32、选 BCD。血寒不是胁痛的辨证要点。49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胁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旋覆花汤疏肝散结,活血通络。复元活血汤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二方均适用干瘀血胁痛,故选 BD。参考五版教材,七版教材选用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现在主要以七版教材为主,不过多选题都选。5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胁痛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胁痛的主要病机有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肝阴不足四个方面,肾阳虚弱不会引起胁痛。故选ABC。5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胁痛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胁痛的病理变化可以归纳为“不通则
33、痛”和“不荣则痛”。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证者有肝气郁结、瘀血阻滞、肝胆湿热,是为“不通则痛”。虚证者为肝阴不足,是为“不荣则痛”。故选ABCD。52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黄疸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阳黄久嗜生冷或过用苦寒药,损伤脾阳,正虚邪恋,可转化为阴黄,故选 AD。阴黄过用温燥药或重感外邪则可转化为阳黄。53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黄疸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急黄当清热解毒,凉营开窍,故选 BD。5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黄疸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黄疸的发生是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
34、利,致胆汁疏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黄疸的病位主要在肝、胆涉及脾、胃。故选 ABCD。55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黄疸的类证鉴别,属于理解型考题。阳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阴黄黄色晦暗,舌苔白腻。故选 BC。目黄是黄疸的特征,二者都有。阴黄和阳黄都可出现大便溏,故不选 AD。56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积聚的类证鉴别,属于应用型考题。聚证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乃为腑病;积证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故选 AB。二者均有腹痛或脘胁不适的表现。57 【正确答案】 A,B,D【试
35、题解析】 此题考查积聚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积证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故选 ABD。结块聚散无常是聚证的特征。5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积聚的预后转归,属于应用型考题。积证日久可并发黄疸、吐血、水鼓属重病,胁痛病初就可见,不属重证,故选 ABC。5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积聚的预后转归,属于应用型考题。若气滞血瘀日久气郁化热或血瘀化热可致内伤发热。若脾虚不能统血或瘀血阻络,血行不畅,致血不循经而出血。湿热蕴结,肝脾失调,胆汁泛溢而成黄疸。气血瘀阻,水湿泛滥,可出现腹满肢肿。故选 ABCD。6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积聚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气滞血阻之积证治当理气活血通络消积,方以金铃子散合失笑散;若气滞血阻较甚,兼有寒象者,可用大七气汤加丹参、桃仁等以攻其积。故选 AB。、 (参考五版教材,目前七版教材则用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