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 20 及答案与解析1 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强调的是(A)早期诊断(B)先安未受邪之地(C)治病求本(D)急则治其标(E)扶正祛邪2 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调整阴阳(D)三因制宜(E)标本缓急3 下列适用于“ 扶正祛邪并用 ”治法的是(A)邪盛正未衰(B)正虚邪不盛(C)邪实正虚但补之易留邪(D)正虚邪实但尚能耐攻(E)正虚邪实但泻之易伤正4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5 “阴虚则热 ”所致病证的性质是(A)实热证(B)虚热证(C)真热假寒证(D
2、)真寒假热证(E)上热下寒证6 扶祛邪兼用的基本原则是(A)先扶正后祛邪(B)先祛邪后扶正(C)扶正为主,兼以祛邪(D)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E)祛邪为主,兼以扶正7 异病同治的实质是(A)证同治同(B)证异治同(C)证同治异(D)病异治同(E)病同治同8 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9 经脉有表里关系的是(A)手太阴与手少阳(B)足厥阴与足少阳(C)手少阴与手阳明(D)足太阳与足太阴(E)足少阴与足阳明10 手足少阳经交接的部位在(A)目内眦(B)目眶下(C)拇指端(D)目外眦(E)鼻翼旁11 交接于目内眦的两条经脉是(A)手
3、少阳与足少阳(B)手阳明与足阳明(C)手太阴与手阳明(D)手太阳与足太阳(E)手少阳与足阳明12 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13 在循行过程中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A)足少阴经(B)足太阴经(C)足厥阴经(D)任脉(E)冲脉14 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循行交叉,变换前中位置,是在(A)外踝上 8 寸处(B)内踝上 2 寸处(C)内踝上 3 寸处(D)内踝上 5 寸处(E
4、)内踝上 8 寸处15 在十二经脉走向中,足之三阴是(A)从脏走手(B)从头走足(C)从足走胸(D)从足走腹(E)从手走头16 按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太阳经行于(A)面额(B)后头(C)头侧(D)前额(E)面部17 绕阴器的经脉是(A)足厥阴经(B)手厥阴经(C)足少阴经(D)手太阴经(E)足太阴经18 金的特性是(A)从革(B)稼穑(C)炎上(D)曲直(E)润下19 按五行属性分类,五化中属水者是(A)生(B)长(C)化(D)收(E)藏20 五行调节事物整体动态平衡的机制是(A)生我(B)我生(C)克我(D)我克(E)制化21 属于“子盗母气 ”的是(A)肝病及肾(B)肝病及脾(C)肺病及肾(
5、D)脾病及肺(E)脾病及肝22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的病机传变是(A)木克土(B)木乘土(C)土侮木(D)母病及子(E)子病犯母23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断,出现何种情况其病为逆(A)客色胜主色(B)色脉相符(C)主色胜客色(D)生色之脉(E)以上都不是24 属于上焦生理功能特点的是(A)主气的升发(B)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C)通行三气(D)原气之别使(E)以上都不是25 何为“髓之海 ”(A)骨(B)脑(C)脉(D)肾(E)以上都不是26 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关系的是(A)肺与肝(B)肺与肾(C)肝与脾(D)肝与肾(E)肺与脾27 脏与脏关系中主要为气机调节的两脏是(A)
6、心与肺(B)肺与肝(C)脾与肾(D)肝与肾(E)肺与肾27 A既病防变B治病求本C因人制宜D因地制宜E因时制宜28 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 ,体现的原则是29 “上工治未病 ”,体现的原则是29 A标本缓急B正治反治C异法方宜D同病异治E异病同治30 胃下垂和子宫下垂可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反映了哪种治则31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反映了哪种治则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 20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7、】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经络系统的组成:由经脉(包括正经十二,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包括十五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组成。【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十二经脉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至胸。【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
8、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足阴经和手阴经在胸部内脏交接。【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功能: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经络的生理功能:沟通联系作用、运输渗灌作用、感应传导作用、调节作用。【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4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7
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9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0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6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0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