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 15 及答案与解析1 以下关于阴阳的论述错误的是(A)脏为阴,腑为阳(B)夏为阳,冬为阴(C)胸为阳,腹为阴(D)脏为阳,腑为阴(E)心为阳,肾为阴2 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A)阳虚则寒(B)重阴必阳(C)寒者热之(D)阴损及阳(E)阴盛则阳病3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属于以下何种治法(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以上都不是4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5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说明阴阳的(A)制约(B)
2、交感(C)消长(D)互根(E)互用6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7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8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心(B)脾(C)肝(D)肺(E)肾9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0 “阳病治阴 ”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阳损及阴(B)阳盛伤阴(C)阴虚阳亢(D)阳气暴脱(E)阳虚阴盛11 “阴病治阳 ”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A)阴胜阳虚(B)阳胜
3、阴虚(C)阴虚阳亢(D)阳虚阴盛(E)阴阳两虚12 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不是13 “滋水涵木 ”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侮(B)五行相乘(C)五行相克(D)五行相生(E)五行制化14 五行中木的“ 所不胜” 是(A)水(B)木(C)土(D)金(E)火15 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木与土(B)火与金(C)水与土(D)水与金(E)火与水16 下列哪项是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A)滋水涵木法(B)益火补土法(C)培土生金法(D)泻南补北法(E)金水相生法17 “木火刑金 ”在五行学说中属于(A)相乘
4、(B)相侮(C)相生(D)子病及母(E)母病及子18 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A)益火补土法(B)培土生金法(C)泻南补北法(D)金水相生法(E)滋水涵木法19 五行中木的特性是(A)曲直(B)炎上(C)从革(D)稼穑(E)润下20 五行中的所胜是指(A)生我者(B)我生者(C)我克者(D)克我者(E)我侮者21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抑木扶土(B)佐金平木(C)滋水涵木(D)泻南补北(E)培土制水22 怒能胜(A)喜(B)悲(C)恐(D)思(E)忧23 脾病传肾属于(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24 属于“子病犯母 ”的是(A)脾病及肺(B
5、)脾病及肾(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E)肺病及肾25 “泻南补北 ”法适用于(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B)心阴虚而心阳亢(C)肾阴虚而心火旺(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E)肾阳虚而心火浮越25 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E阴阳平衡26 阴或阳一方偏盛至极,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在外,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为27 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影响到另一方,为27 A相克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E相生28 脾病及肝,属于29 胆气犯胃,属于29 A承载、受纳B滋润、向下C生长、条达舒畅D清洁、肃降E温热、上升30 木的特性是31 火的特性是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 15 答案与解析1 【
6、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事物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如:昼为阳,夜为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夜为阴中之阴,后夜为阴中之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人体下为阴,里为阴,脏为阴,腹为阴;上为阳,表为阳,腑为阳,背为阳。五脏中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阴;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1)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2)阴阳对立制约:指阴阳相反,导致阴阳相互制约。阴阳双方制约的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平衡,如:“动极者镇
7、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3)阴阳互根互用: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和助长对方。如:“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决,精气乃绝”。(4)阴阳的消长平衡:消,即减少;长,即增加。阴阳消长是指一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与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如:“阴消阳长”、“
8、阳消阴长”、“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5)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转化,是指一事物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日: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日: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按五行系统归类:木:五脏为肝,五气为风,五化为生;火:五脏为心,五气为暑,五化为长;土:五脏为脾,五气为湿,五化为化;金:五脏为肺,五气为燥,五化为
9、收;水:五脏为肾,五气为寒,五化为藏。【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五行相生顺序: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顺序:木土水火金相克。五行中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疾病由母脏传至子脏,称为“母病及子”。疾病由子脏传至母脏,称为“子病犯母”或“子盗母气”。五行制化,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是指五行运动中“生”与“克”的相互作用,即:以维持动态平衡的关系。如果只有相生而无相克,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不会有生化。所以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
10、件。只有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事物的生化不息。【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
11、础理论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