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1 小儿感冒可出现的兼证是(A)挟火、挟痰、挟湿(B)挟火、挟痰、挟食(C)挟风、挟痰、挟食(D)挟惊、挟痰、挟食(E)挟湿、挟惊、挟食2 “稚阴稚阳“ 的含义是(A)小儿阴阳俱虚(B)小儿阳虚导致阴虚(C)小儿阴虚导致阳虚(D)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E)小儿机体柔弱,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3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痄腮腮肿的特点(A)以耳垂为中心的漫肿(B)皮肤略红(C)触之有弹性感(D)边缘不清楚(E)不破不溃4 尿频的病因病理、主要是湿热之邪蕴结于(A)肺与大肠(B)脾与胃(C)心与小肠(D)肝与胆(E)肾与膀胱5 尿频发生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肺失宣肃(
2、B)脾失健运(C)膀胱气化失常(D)热盛伤津(E)三焦决渎失职6 将古代分述之各类迟证归纳在一起,并冠以“五迟“ 之称的医籍是(A)诸病源候论(B) 小儿药证直诀(C)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D)医宗金鉴.幼科心法(E)保婴撮要7 夏季热暑伤肺胃型,在初起症见鼻塞、壮热、无汗、舌苔薄白者,用方首选(A)藿香正气散(B)新加香薷饮(C)清暑益气汤(D)白虎汤(E)以上都不是8 万全的学术思想是(A)重视小儿的胎养、蓐养、鞠养(B)提出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C)对天花、麻疹、惊风等有独特见解(D)提出五脏以胃气为本(E)以上都是9 小儿感冒易引起惊厥的年龄是(A)6 个月以内(B) 6 个月3
3、岁(C) 6 个月5 岁(D)6 个月7 岁(E)任何年龄10 痄腮临床表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发病初起 12 天内,即可出现腮部肿大(B)腮部肿大有两侧或仅限于一侧者(C)肿胀以耳垂为中心漫肿(D)局部触之有压痛及弹性感(E)可破溃成脓11 五迟证中心血不足型的首选方型为(A)孔圣枕中丹(B)益气聪明汤(C)归脾汤(D)八珍汤(E)菖蒲丸12 在风痧发病中,下列哪种提法欠妥(A)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B)多发于冬春二季(C)多发于哺乳的婴儿,不易流行(D)淡红色斑丘疹(E)耳后及枕骨下晋核肿大13 下列症状除哪项外,其它均可在阳黄中出现(A)黄色鲜明(B)大便灰白而溏(C)烦躁神昏
4、(D)身有微热(E)舌苔厚腻微黄14 治疗水痘风热轻证的首选方剂是(A)透疹凉解汤(B)桑菊饮(C)银翘饮(D)柴葛解肌汤(E)宣毒发表汤15 麻疹早期特殊体征是(A)高热起伏(B)频频咳嗽(C)目泪汪汪,畏光(D)玫瑰色斑丘疹(E)麻疹粘膜斑16 治疗痄腮温毒在表型首选方剂是(A)普济消毒饮(B)味消毒饮(C)桑菊饮(D)银翘散(E)荆防败毒散17 治疗暑邪感冒的首选方剂是(A)银翘散(B)桑菊饮(C)藿香正气散(D)新加香薷饮(E)白虎汤18 下列哪项不属于脐风临床特征(A)唇青口撮(B)牙关紧闭(C)苦笑面容(D)肢抽搐(E)神志不清19 小儿暑温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其主要发生在(A)春
5、夏(B)夏秋(C)冬春(D)夏季(E)秋季20 最早提出“五软“ 之称的医籍是(A)小儿药证直诀(B) 幼幼新书(C) 婴童百问(D)保婴撮要(E)医宗金鉴21 麻疹的疹形为(A)淡粉红色斑丘疹(B)暗红色斑丘疹(C)玫瑰色小丘疹(D)鲜红色斑丘疹(E)红色细小丘疹22 胎黄的发病原因哪项说法欠妥(A)湿热熏蒸(B)寒湿阻滞(C)瘀积发黄(D)感受时邪(E)脾胃失和23 脐风的预防与下列哪项无关(A)普及新法接生(B)重视脐部清洁(C)防止产程过长(D)防止脐部感染(E)以上都不是24 婴幼儿顿咳可见的变证是(A)心悸(B)胁下痞块(C)口唇紫绀(D)昏迷抽搐(E)以上都不是25 胎黄的发病与
6、下列哪一脏腑无关(A)肝(B)胆(C)胃(D)肾(E)脾26 丹痧涉及的主要脏腑是(A)心肺(B)肺胃(C)脾胃(D)脾肾(E)心肝27 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首选方剂是(A)荆防败毒散(B)金沸草散(C)麻黄汤(D)桂枝汤(E)羌活胜湿汤28 麻疹主要受病的脏腑是(A)心肺(B)肺脾(C)心脾(D)肺肾(E)心肝29 麻疹的发病原因是(A)胎毒(B)风邪(C)胎毒加风邪(D)胎毒加疠气(E)以上都不是30 下列哪项不是暑温的治疗原则(A)在表宜清暑透表,使邪从外泄(B)在里宜甘寒清热或通腑泄热(C)邪郁化火入营入血,则宜苦寒或咸寒清营之品(D)若痉厥抽风者,可按痫证论治(E)若暑湿挟痰蒙蔽清窍,
7、可分别施用开窍豁痰,清心泻火等法31 著有小儿药证直诀的医家是(A)万全(B)钱乙(C)巢元方(D)孙思邈(E)张仲景32 水肿风水相搏型的治则是(A)清热利湿(B)健脾化湿(C)渗湿利水(D)泻肺逐水(E)疏风利水33 小儿的病理特点是(A)脾常不足(B)肝常有余(C)稚阳未充、稚阴未长(D)易虚易实(E)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34 除哪项外,均可导致营卫失调,发生汗证(A)四时杂感(B)过用发散(C)气血受损(D)卫阳受损(E)营阴内方35 水痘愈后有(A)色素沉着(B)脱皮(C)脱屑(D)瘢痕(E)以上都不是36 下列顿咳的别名,哪项是错误的(A)顿呛(B)顿嗽(C)百啐
8、嗽(D)颅鹚咳(E)天哮呛37 五硬发病率较高的季节为(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E)夏秋之季38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是说明小儿为(A)纯阳之体(B)稚阳之体(C)稚阴之体(D)盛阳之体(E)稚阴稚阳之体39 水痘多见于什么季节(A)秋冬(B)冬春(C)夏秋(D)春夏(E)春季40 麻疹所伤脏腑,惟哪项为甚(A)心(B)肝(C)脾(D)肺(E)肾41 五硬的病位多在(A)肝肾(B)脾胃(C)心脾(D)肝脾(E)心肝42 生理性黄疸自行消退的时间是(A)生后 46 天(B)生后 68 天(C)生后 810 天(D)生后 1014 天(E)生后 1420 天43 哪项症状不是丹
9、痧的临床表现(A)初起发热,咽喉红肿糜烂(B)发热数小时1 天内出疹(C)皮疹鲜红密集成片先见颈-胸然后遍布全身(D)恢复期有色素沉着(E)口周苍白圈,杨莓舌44 顿咳好发年龄哪项是正确的(A)1 岁以内(B) 2 岁以内(C) 3 岁以内(D)5 岁以内(E)7 岁以内45 下列病名哪项不是指的脐风(A)脐带风(B)马脾风(C)四六风(D)七日风(E)锁口风46 五硬是指(A)头项硬、口硬、手硬、足硬和肌肉硬(B)头项硬、舌硬、手硬、足硬和肌肉硬(C)耳硬、口硬、手硬、足硬和肌肉硬(D)头项硬、口硬、手硬、腿硬和肌肉硬(E)头项硬、口硬、手硬、足硬和腹硬47 麻疹好发年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10、)6 个月1 岁(B) 6 个月3 岁(C) 6 个月5 岁(D)6 个月7 岁(E)6 个月10 岁48 脓疱疮与水痘的鉴别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疱疹躯干部位多(B)疱疹较大(C)多发于夏季炎热时节(D)疱疹含脓液(E)疱疹易破,蔓延附近皮肤49 痄腮主要病变的经脉是(A)心(B)肺(C)胆(D)肝(E)胃50 关于紫癜的描述,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淤点淤斑,压之不褪色(B)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C)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D)多见于婴幼儿(E)是一种较重的证候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 4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
11、儿科学2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4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8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10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1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15 【正确
12、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18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1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2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2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22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2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2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2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2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2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28 【正确答
13、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29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3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3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3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33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3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35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3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3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38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3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4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4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4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4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4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4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4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4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4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4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5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