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综合(能量代谢与体温)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1 在简易法测算能量代谢时,常用的数据包括(A)耗氧量(B)氧热价(C)食物的热价(D)身高与体重2 临床上和科研中,能用来代表深部体温的是(A)食管温度(B)直肠温度(C)腋窝温度(D)鼓膜温度3 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机体的散热方式为(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4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发生下列哪些生理变化(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C)皮肤血流量增加(D)代谢率增加5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下列哪些因素参与正常体温的维持(A)汗腺分泌减少(B)战栗产热(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收缩6 下列关于发汗的
2、叙述,错误的是(A)汗液中水分占 99(B)注射阿托品后会大量发汗(C)大量发汗易导致低渗性缺水(D)长时间处于高温度环境中,发汗速度会明显减慢7 参与体温昼夜节律性控制的结构包括(A)视网膜(B)松果体(C)视束(D)视交叉上核8 人体代谢产热功能最强的组织是(A)肝(B)皮肤(C)褐色脂肪组织(D)骨骼肌9 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A)肝(B)皮肤(C)褐色脂肪组织(D)骨骼肌10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A)脑干网状结构(B)视前区-下丘脑前部(C)下丘脑视交叉上核(D)下丘脑11 热敏神经元较多分布于(A)脑干网状结构(B)视前区-下丘脑前部(C)下丘脑视交叉上核(D)下丘脑12 冷敏
3、神经元较多分布于(A)脑干网状结构(B)视前区-下丘脑前部(C)下丘脑视交叉上核(D)下丘脑13 生物节律的控制中心多位于(A)脑干网状结构(B)视前区-下丘脑前部(C)下丘脑视交叉上核(D)下丘脑14 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浓缩与稀释尿液(B)分泌醛固酮(C)分泌抗利尿激素(D)排泄 Na+和 Cl-15 下列哪种激素不是由肾脏合成的(A)抗利尿激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 1,25-二羟胆固化醇(D)前列腺素16 肾小球滤过膜中,影响蛋白质滤过的关键屏障是(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基膜(C)足细胞的足突(D)滤过裂隙膜17 健康成人两肾的血流量约为(A)200mlmin(B) 5
4、00mlmin(C) 800mlmin(D)1200mlmin18 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A)100mlmin(B) 125mlmin(C) 200ml/min(D)250mlmin19 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的因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C)肾血流量(D)滤过膜的面积20 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A)低蛋白血症(B)快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600ml(C)肾小囊内压升高(D)血压由 90mmHg 升 165mmHg21 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A)肾小球滤过率和体表面积的比值(B)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C)肾血浆流量和体表面积的比值(D)肾小球滤过率和肾
5、血流量的比值22 原尿与血浆成分相比,最大不同在于(A)葡萄糖含量(B) Na+含量(C)尿素含量(D)蛋白质含量23 建立起肾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物质基础是(A)NaCl(B)尿素(C) NaCl 和尿素(D)KCl24 小管液中水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于(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细段(D)髓袢升支粗段25 给家兔静脉注射 25葡萄糖 10ml 后尿量增加,其原因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肾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26 逆流倍增机制的原动力主要是(A)近端小管对 NaCl 主动重吸收(B)髓袢降支对 NaCl 主动重吸收(C)髓
6、袢升支对 NaCl 主动重吸收(D)远端小管对 NaCl 主动重吸收27 肾小管超滤液中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远端小管28 下列关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Na +为主动或被动重吸收(B) Cl-为主动重吸收(C) K+为被动重吸收(D)HCO 3-为主动重吸收29 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A)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少(B)各种物质重吸收的量少(C)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D)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30 髓袢升支粗段对 NaCl 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可造成(A)髓质渗透浓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B)内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C)外髓质问质渗透压
7、梯度(D)远端小管始段小管液高渗31 关于肾小管分泌 H+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主要发生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B)乙酰唑胺可促进 H+的分泌(C)远曲小管的主细胞可分泌 H+(D)pH 降低时肾小管碳酸酐酶的活性降低西医综合(能量代谢与体温)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食物的热价是指 1g 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在简易法测算能量代谢时,常用的数据包括氧热价,不是食物的热价。【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腋窝处是皮肤表面的一部分,其温度较低,不代表深部体温。【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3 【
8、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蒸发散热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为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机体的散热方式。【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寒冷刺激可使人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大量甲状腺激素,使代谢率增加。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增强,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剧减(C 错误) ,散热量大大减少,以维持机体的体热平衡。【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人体发汗速度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越高,发汗速度越快,但若人在高温环境中停留太久,发汗速度可因汗腺疲劳而明显减慢。汗液中水分占 99,固体
9、成分1。由于汗液中 NaCl 的浓度低于血浆,因此大量发汗后常导致高渗性脱水。注射阿托品可抑制汗液的分泌。【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6 【正确答案】 B,C【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7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
10、;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的胞体内合成,沿下丘脑-垂体束的轴突被运输到垂体后叶释放入血。排泄Na+和 Cl-为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的,沿下丘脑一垂体束的轴突运输到神经垂体,最后释放入血发挥生理作用。【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窗孔直径 7090nm)、基膜(网孔直径 28nm)和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滤过裂隙膜的小孔直径 411nm)构成。因滤过膜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滤过膜上最小孔径,因此影响滤过的关键屏障是
11、基膜。【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1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于肾小囊内外晶体渗透压相同,所以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当肾动脉灌注压维持在 80180mmHg 时,由于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保持稳定,故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2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蛋白质的分子量最大,且带负电荷,很难从肾小球滤过,所以
12、其在血浆和原尿中浓度相差很大。【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2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近端小管为等渗重吸收,在近端小管末端小管液渗透压仍与血浆相等。髓袢降支细段对水有高度通透性,而对 NaCl 和尿素则不易通透,小管液在流经髓袢降支细段时,渗透浓度逐渐升高。【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2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2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2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2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2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升支粗段位于外髓,小管液经升支粗段向皮质方向流动时,由于升支粗段上皮细胞主动重吸收 NaCl,而对水又不通透,其结果是小管液在向皮质方向流动时渗透浓度逐渐降低,而小管周围组织中由于 NaCl 的堆积,渗透浓度升高,形成外髓质高渗。【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3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能量代谢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