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试卷]DSA技师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858616       资源大小:86.50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试卷]DSA技师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DSA 技师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 20 世纪 80 年代继 CT 之后出现的一项医学影像新技术,它是(A)电子计算机与常规 X 线血管造影相结合(B)电子计算机与常规 CT 血管造影相结合(C)电子计算机与常规 MRI 血管造影相结合(D)电子计算机与常规 US 血管造影相结合(E)电子计算机与常规 ECT 血管造影相结合2 首次在人体上做血管造影检查的是(A)Haschek(B) Lindenthal(C) Berberich and Hirsh(D)Berberich(E)Seldinger3

    2、首次在人体上做血管造影检查是哪一年(A)1895 年(B) 1923 年(C) 1931 年(D)1939 年(E)1950 年4 使技术操作人员从暗室转向明室透视,为数字化成像奠定基础的关键是(A)计算机技术的应用(B)电视技术的应用(C)光电子技术的应用(D)影像增强器的应用(E)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5 在 Wisconsin 和 Cleveland Clinic 医院安装首台 DSA 商用机是哪一年(A)1950 年(B) 1960 年(C) 1968 年(D)1978 年(E)1980 年6 DSA 初期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注射对比剂来观察全身的动脉、静脉及心脏形态(A)外周静脉(B)中心静

    3、脉(C)足背动脉(D)股动脉(E)颈静脉7 由于 DSA 设备性能的改进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被广泛应用的介入治疗技术是(A)动脉 DSA(B)静脉 DSA(C)选择性 DSA(D)超选择性 DSA(E)选择性和超选择性 DSA8 影像增强器的视野小,一个部位需要多次曝光时,可采用(A)增加像素量(B)对比剂跟踪和步进式曝光(C)积分和滤波(D)图像加权(E)扩大矩阵9 为解决运动部位的成像以及运动性伪影的产生,可采用(A)缩短曝光时间(B)减少肢体运动(C)超短波脉冲快速曝光(D)减少对比剂用量(E)使用门控技术10 关于逆变器方式的 X 线高压发生装置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频交流电频率越

    4、高则高压脉冲越小,X 线能量越高(B)高频交流电频率越高则高压脉冲越大,X 线能量越高(C)高频交流电频率越小则高压脉冲越小,X 线能量越高(D)高频交流电频率越小则高压脉冲越大,X 线能量越高(E)高频交流电频率越小则高压脉冲越小,X 线能量越低11 焦点尺寸对图像质量影响很大,在通常情况下 DSA 使用的 X 线管的焦点尺寸是(A)04 mm(B) 05 mm(C) 06 mm(D)08 mm(E)10 mm12 DSA 摄影时,由于需要重复和长时间曝光,要求 X 线球管最大热容量达(A)100 HU(B) 200 HU(C) 250 HU(D)350 HU(E)400 HU13 关于影像

    5、增强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影像增强功能(B)具有图像增强功能(C)具有影像增强功能和图像增强功能(D)具有将光电子转换为可见光功能(E)具有将荧光转换成光电子功能14 影像增强器的总增益等于缩小增益和流量增益的乘积,总增益一般为(A)10 210 3(B) 10310 4(C) 10410 5(D)10 510 6(E)10 610 715 影像增强器输入屏大小有别,头部和心脏冠状动脉 DSA 摄影需要的影像增强器为(A)9 英寸(B) 12 英寸(C) 14 英寸(D)16 英寸(E)18 英寸16 9 英寸影像增强器的中心分辨力应为(A)10 LPcm(B) 20 LPcm(C) 3

    6、0 LPcm(D)40 LPcm(E)50 LPcm17 量子测出效率(DQE)表示有效 X 线的效率,常为多少时较为适宜(A)40(B) 50(C) 60(D)70(E)8018 在一定范围内,关于变换系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换系数越大则图像越亮(B)变换系数越小则图像越亮(C)变换系数越大则图像越暗(D)变换系数越小则图像无变化(E)变换系数对图像亮度影响不大19 为降低图像运动伪影,DSA 通常使用的脉冲式透视方式是(A)12 ms(B) 26 ms(C) 68 ms(D)810 ms(E)1012 ms20 在 DSA 的 TV 摄像机中,使用最多的摄像管是(A)光电式摄像管(B)

    7、光导式摄像管(C)固体摄像管(D)氧化铅摄像管(E)硫化锌硫化镉光导摄像管21 阴极射线管 TV 显示器的扫描线应达到多少(A)900 线以上(B) 950 线以上(C) 1000 线以上(D)1050 线以上(E)1100 线以上22 决定 TV 显示器上显示图像对比度的因素有(A)影像增强器(B) TV 摄像机、 补偿(C) 补偿、影像增强器(D)TV 显示器(E)影像增强器、TV 摄像机、 补偿、TV 显示器23 在焦点附近安置的多叶遮线片由几层组成(A)一层(B)二层(C)三层(D)四层(E)五层24 准直器中内置滤过装置是为了减轻 X 线低吸收部分产生(A)晕影(B)伴影(C)星状伪

    8、影(D)点状伪影(E)散射线25 使用附加滤过吸收低能光子可减少术者方向产生的(A)晕影(B)伴影(C)散射线(D)星状伪影(E)点状伪影26 降低辐射效果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材料种类(B)材料厚度(C)被照体厚度(D)管电压大小(E)物体形态27 目前,医学影像设备中使用最多的平板探测器是(A)CCD 探测器(B)非晶体硒探测器(C)非晶体硅探测器(D)溴化铯探测器(E)碘化银探测器28 间接转换型平板探测器的模式是(A)X 线可见光数字图像电荷图像(B) X 线电荷图像可见光数字图像(C) X 线数字图像电荷图像可见光(D)X 线可见光电荷图像数字图像(E)X 线数字图像可见光电荷图像

    9、29 非晶硅探测器接收一个 X 线光子可产生多少个光电子(A)600800(B) 8001000(C) 10001100(D)11001200(E)1200150030 下列哪个是直接成像的平板探测器(A)非晶硅(B)碘化铯(C)二极管(D)闪烁晶体(E)非晶硒31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结构不包括(A)X 线转换介质(B)探测器单元阵列(C)高速信号处理(D)数字影像传输(E)荧光体层32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数字影像传输主要是将(A)电荷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B) X 线光子转换成电荷信号(C) X 线光子转换成数字信号(D)X 线光子转换成可见光(E)X 线光子转换成数字图像33 平板探测器的像素

    10、小,一般为(A)109 m(B) 119 m(C) 139 m(D)149 m(E)159 m34 CCD 探测器 X 线成像原理为(A)电信号电荷数字 X 线图像(B)光信号电荷数字 X 线图像(C)光子 电荷数字 X 线图像(D)X 线电荷数字 X 线图像(E)光电子电荷数字 X 线图像35 下列探测器产生的图像质量由好到坏的排序是(A)非晶硅非晶硒CCD(B) CCD非晶硅非晶硒(C)非晶硒非晶硅CCD(D)非晶硅CCD非晶硒(E)CCD 非晶硒非晶硅36 下列哪项不是微机控制电动高压注射器的特点(A)精度更高(B)性能更稳(C)更加安全(D)操作更方便(E)操作更复杂37 高压注射器的

    11、电加热器使注射药液的温度保持在(A)35(B) 36(C) 365(D)37(E)37538 高压注射器如果在短时间内速度无法下降,将产生(A)电机以 10减速(B)停止注射(C)继续注射(D)指示灯报警(E)自动切断电源39 高压注射器对比剂流速的选择应依据导管端所在血管的血流速度,一般流速应(A)等于或略小于血流速度(B)等于或大于血流速度(C)等于血流速度(D)小于血流速度(E)大于血流速度40 高压注射器注射有一线性上升速率,一般其上升时间设定在多少秒比较适宜(A)02 s(B) 03 s(C) 04 s(D)05 s(E)06 s41 在 DSA 检查和治疗中,医务人员接受的辐射属于

    12、(A)散射线(B)原发射线(C)透视(D)试验曝光(E)系列曝光42 心血管造影时,距离地面 100 cm、150 cm 高度检测不同方向的散射线,被照体(A)右侧比左侧量大(B)左侧比右侧量大(C)左右两侧量一样大(D)头侧量大(E)足侧量大43 下列关于步进式血管造影的描述,错误的是(A)采用脉冲曝光采集图像(B)采用实时减影成像(C)曝光中,球管与影像增强器保持静止(D)主要用于四肢动脉 DSA 检查及介入治疗(E)步进式血管造影,对比剂用量较大44 在 DSA 检查中,术者尤为重要的防护区域距 X 线束中心(A)2 m 以内(B) 15 m 以内(C) 1 m 以内(D)05 m 以内

    13、(E)02 m 以内45 在 DSA 检查和治疗中,有从上臂插管进行造影的方法,也有从下肢插管造影的方法,关于术者所受辐射剂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肢比下肢距 X 线中心远(B)上肢比下肢所受的辐射剂量小(C)上肢比下肢所受的辐射剂量大(D)下肢比上肢所受的辐射剂量大(E)两者一样大46 下列关于辐射防护的说法,错误的是(A)X 线的防护方法有时间防护(B) X 线的防护方法有距离防护(C) X 线的防护方法有屏蔽防护(D)照射时间越长累积的剂量越大(E)照射量与距离成反比47 下列哪种方式对术者甲状腺部位的防护较好(A)缩光器(B)悬挂式防护板(C)近台防护板(D)床置式防护板(E)树脂防护

    14、板48 下列哪种方式对术者生殖腺部位的防护较好(A)床置式防护板(B)悬挂式防护板(C)近台防护板(D)树脂防护板(E)铜材滤过板49 关于影像增强器与受检者距离(PID)对图像锐利度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PID 增加,图像锐利度下降(B) PID 减小,图像锐利度增加(C) PID 增加,图像锐利度不变(D)PID 增加,图像锐利度增加(E)PID 减小,图像锐利度不变50 下列哪种对比剂是最理想的血管造影对比剂(A)泛影匍胺(B)威视派克(C)三代显(D)欧乃派克(E)优维显51 用于 DSA 检查的水溶性碘对比剂属于有机碘化合物,其基本结构为(A)苯环 2、4、6 位上有碘原子,1、

    15、3、5 位上有基团(B)苯环 1、2、3 位上有碘原子,4、5、6 位上有基团(C)苯环 1、4、6 位上有碘原子,2、3、5 位上有基团(D)苯环 2、5、6 位上有碘原子,1、3、4 位上有基团(E)苯环 2、3、6 位上有碘原子,1、4、5 位上有基团52 对比剂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结构的称为单体,单体中含有碘原子数为(A)1 个(B) 2 个(C) 3 个(D)4 个(E)5 个53 对比剂分子中含有二个苯环相连结构的称双聚体,双聚体中含有碘原子数为(A)2 个(B) 3 个(C) 4 个(D)5 个(E)6 个54 离子型对比剂渗透压高,溶于水后发生(A)水解(B)电离(C)扩散(D)

    16、分解(E)电解55 非离子型对比剂是三碘苯甲酸酰胺类结构的衍生物,在水中不产生电离,使血浆渗透压(A)升高(B)降低(C)不变(D)发生化学反应(E)发生物理反应56 非离子型对比剂分子中不含羧基,为提高其亲水性,常在其侧链上结合(A)羟基(B)羧基(C)钠离子(D)钙离子(E)氯离子57 被用作静脉注射的胆系对比剂是(A)泛影葡胺(B)碘番酸(C)碘比乐(D)胆影葡胺(E)三代显58 属于非离子型二聚体对比剂的代表性药物是(A)碘比乐(B)碘海醇(C)三代显(D)优维显(E)伊索显59 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与组胺引起的反应相似,下列不正确的是(A)化学传递物质游离(B)急性活化反应(C)过敏

    17、反应(D)抗原抗体反应(E)光化学反应60 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非离子型对比剂比离子型对比剂的安全性提高(A)4 倍(B) 5 倍(C) 6 倍(D)7 倍(E)8 倍61 关于水溶性对比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配系数越小,亲水性越高,水溶性越好(B)分配系数越大,亲水性越高,水溶性越好(C)分配系数越小,亲水性越低,水溶性越好(D)分配系数越小,亲水性越高,水溶性越差(E)分配系数越大,亲水性越高,水溶性越差62 单体离子型对比剂的分配系数比单体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分配系数小,因为前者分子中有(A)羟基(B)离子基团(C)羧基(D)钠离子(E)钙离子63 离子型对比剂引起血管内皮损

    18、伤或血脑屏障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钠盐或甲基盐(B)钠盐或碘(C)甲基盐或碘(D)钠盐或钙盐(E)钙盐或碘64 关于渗透压与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浓度越高,渗透压越低(B)离子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C)离子浓度越低,渗透压不变(D)离子浓度越低,渗透压越高(E)渗透压的高低不受离子浓度影响65 注射高渗对比剂不会引起(A)血管内皮损伤(B)红细胞损害(C)血脑屏障损害(D)心、肾损害(E)记忆缺失66 渗透压高的对比剂容易造成(A)血容量减少(B)血容量增高(C)红细胞水肿(D)血管收缩(E)渗透压降低67 注射水溶性对比剂经肾脏排出(A)96(B) 97(C) 9

    19、8(D)99(E)10068 关于对比剂黏稠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对比剂碘含量越高,黏稠度越大(B)相同对比剂温度越高,黏稠度越大(C)分子量越大黏稠度越低(D)分子量越小黏稠度越大(E)双聚体比单聚体黏稠度大69 介入检查和操作时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A)心血管造影(B)经皮胆道引流(C) TIPSS(D)血管造影(E)脓肿引流70 在 DSA 检查室内,关于预防患者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A)最常用的方法是无菌操作(B)充分消毒伤口(C)检查室内不直接参与操作的工作人员可以不戴帽子和口罩(D)充分消毒穿刺部位(E)本着先无菌手术、后有菌手术的原则71 DSA 检查和治疗时,医务人员被患者

    20、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患者的血液飞溅到皮肤(B)血液溅到伤口(C)患者血液飞溅到眼睛(D)患者体液飞溅到口腔黏膜(E)被针刺72 关于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A)提取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必须使用医用手套(B)容器必须有盖(C)使用过的针头、手术刀放在专用容器内(D)清洁被血液污染的检查床时可以不使用医用手套(E)避免局部麻醉用量不足时患者躁动造成穿刺术者针刺事故73 被 HIV 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感染后,最迟在几小时内使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A)1 h(B) 2 h(C) 3 h(D)4 h(E)5 h74 发生针刺事故时,术者首先进行(A)包扎(B)快速清洗(C)消毒(D

    21、)注射疫苗(E)向医院感染办公室报告75 DSA 的成像原理是(A)光学图像AD减影图像DA血管图像(B)增强图像AD减影图像DA血管图像(C)图像信号AD减影图像DA血管图像(D)扫描图像AD减影图像DA血管图像(E)蒙片图像AD减影图像DA血管图像76 DSA 的减影程序是(A)平片蒙片减影片血管造影片(B)蒙片 平片减影片血管造影片(C)减影片平片蒙片血管造影片(D)蒙片减影片平片血管造影片(E)平片蒙片血管造影片减影片77 在 DSA 检查期间进行两次曝光,mask 像是在(A)对比剂到达兴趣区之前的图像(B)对比剂到达兴趣区之后的图像(C)对比剂到达兴趣区的图像(D)对比剂浓度最大时

    22、的图像(E)对比剂浓度最小时的图像78 在 DSA 检查期间进行两次曝光,造影像是在(A)对比剂到达兴趣区的图像(B)对比剂到达兴趣区浓度最大时的图像(C)对比剂到达兴趣区之后的图像(D)对比剂到达兴趣区之前的图像(E)对比剂到达兴趣区浓度最小时的图像79 DSA 的信号是由哪项因素决定的(A)血管的管径(B)对比剂的种类(C)对比剂的浓度(D)注射压力(E)对比剂的温度80 DSA 显示血管及病变的能力与血管内碘浓度的关系是(A)与血管的管径成正比(B)与碘浓度成正比(C)与曝光剂量成正比(D)与病变的体积成正比(E)与碘浓度和曝光剂量平方根的积成正比81 使一直径 2 mm 及其内 1 m

    23、m 狭窄血管得到同样的显示,则需要(A)曝光量加倍(B)曝光量不变,碘浓度加倍(C)曝光量加倍,碘浓度加倍(D)碘浓度加倍或曝光量加 4 倍(E)碘浓度不变,曝光量加倍82 显示同样的血管尺寸和精度,碘浓度提高 3 倍曝光量为原来的(A)12(B) 13(C) 16(D)18(E)1983 时间视频密度曲线间接地反映兴趣区的(A)时间值(B)视频密度值(C)视频信号量(D)碘的清除过程(E)碘的浓度84 IADSA 显示的时间一视频密度曲线是(A)低峰宽底(B)高峰窄底(C)低峰窄底(D)高峰宽底(E)低峰平底85 在 DSA 检查中,所需对比剂最低限度的碘量与血管直径的关系是(A)与血管直径

    24、成反比(B)与血管直径成正比(C)与血管直径平方成反比(D)与血管直径平方根成反比(E)与血管直径平方根成正比86 正常情况下,脾循环时间为(A)4 S(B) 8 S(C) 10 s(D)12 S(E)16 s87 正常情况下,肺循环时间为(A)4 s(B) 8 s(C) 10 s(D)12 S(E)16 S88 正常情况下,脑循环时间为(A)4 s(B) 8 s(C) 10 S(D)12 s(E)16 S89 正常情况下,肾循环时间为(A)4 s(B) 8 s(C) 10 S(D)12 S(E)16 s90 外周静脉法造影,对比剂到达右心室的时间为(A)35 s(B) 46 s(C) 57 s(D)67 s(E)79 s91 外周静脉法造影,对比剂到达主动脉的时间为(A)35 s(B) 46 s(C) 57 S(D)67 s(E)79 s92 外周静脉法对比剂到达感兴趣区的时间为(A)中心静脉法减去 1 s(B)中心静脉法减去 2 s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试卷]DSA技师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