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7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物质观点(B)辩证观点(C)实践观点(D)历史观点2 所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是指 ( )(A)物质(B)规律(C)实践(D)认识3 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 )(A)自觉能动性(B)社会性(C)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4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物质生产活动(B)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D)处理自然关系的活动5 社会革命和社
2、会改革、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都属于( )(A)生产实践(B)科学实验(C)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实践(D)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6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 ( )(A)劳动实践(B)认识结构(C)主体(D)客体7 关于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A)主体是现实的人(B)主体是实践、认识者(C)主体是由知、情、意构成的有机整体(D)主体决定认识的程序和规则8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 )(A)物质关系和意识关系(B)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C)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D)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9 最根本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 ( )(A)认识关系(B)实践关系(C)价值关系(D)
3、审美关系10 直接经验 ( )(A)就是实践活动(B)只是感性认识(C)是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D)是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获得的经验11 人们通过读书和他人传授掌握的知识是 (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感性认识(D)理性认识12 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 )(A)认识是实践的先导(B)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C)认识具有历史继承性(D)认识可以使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13 恩格斯指出,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物质(B)意志(C)实践(D)认识14 在人的认识和客观世界之间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贬损人的理性,为信仰主义保留和开辟地盘。这种错误
4、是 ( )(A)机械唯物主义(B)经验主义(C)不可知论(D)诡辩论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 ( )(A)现实的人(B)实践、认识者(C)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D)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17 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
5、本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A)客观物质性(B)直接现实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18 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有 ( )(A)阶级斗争(B)艺术活动(C)教育活动(D)科学实验19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 ( )(A)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间环节(C)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D)实践活动中运用、操作工具的程序和方法20 实践活动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包括 ( )(A)自然客体(B)社会客体(C)精神客体(D)人类客体2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人的
6、认识是( )(A)从实践中产生的(B)为实践服务的(C)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D)受实践检验的2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同于旧哲学的认识论的鲜明特点是 ( )(A)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坚持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认识论(D)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认识领域23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 )(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C)前者是唯物论,后者是唯心论(D)前者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后者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24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构性,其基本结构包括 ( )(A)主体(B)客体(C)中介(D)反映25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是因为 ( )(A)认识是为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而产生的(B)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形成都是由于实践的需要(C)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D)主体的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7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列宁指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所以,备选 C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毛泽东
8、说,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所以,备选 C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物质是指客观实在的东西。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是精神性的活动,具有间接现实性。因此,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特征是直接现实性。所以,备选 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都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产劳动实践,
9、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所以,备选 A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C 两项不符合题意。备选 D 项观点错误。物质生产活动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中包含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还包括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等。所以,备选 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生产实践指物质生产活动,也就是处理人和
10、自然之间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探索性、准备性的实践活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劳动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所以,备选 A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认识的基本结构包括主体、客体和中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认识的程序和规则是对客观事物固有的本质关系的反映,它由实践决定不是由主体决定的。所以,备选 D 项观点错误,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
11、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所以,备选 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错误。主体是有意识的人。客体包括物质客体和意识客体。备选C、D 两项不是主体与客体的根本关系,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践关系决定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因此,最根本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实践关系。所以,备选 B 项是符合题
12、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是直接经验。所以,备选 C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观点错误。直接经验是认识,不是实践活动。直接经验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获得的经验是间接经验。【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们通过读书和他人传授掌握的知识是间接经验。所以,备选 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直接经验是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
13、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是认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所以,备选 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也是认识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但不是“最突出的表现”,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恩格斯指出,“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所以,备选 C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
14、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种观点是不可知论错误。所以,备选 C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从个人或局部的经验出发是经验主义的错误。否认相对静止、是非不分是相对主义错误,属于诡辩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心主义路线。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坚持先验论。主观
15、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所以,备选 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经验论认为只有感性认识是可靠的,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主体是现实的人,即实践、认识者,也就是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所以,备选 A、B、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6、备选C 项不符合题意。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指客体。【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动物的本能活动不具有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所以,备选C、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不符合题意。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都具有直接现实性即客观物质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所以,备选 B、C 、D 三项是符合题意
17、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不符合题意。阶级斗争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所以,备选 B、C 、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不符合题意。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的环节包括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实践活动的客体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和人类客体。所以,备选 A、B、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8、【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为实践服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所以,备选 A、B、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
19、被反映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全面地揭示了认识的辩证过程,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人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这两方面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同于旧哲学的认识论的鲜明特点。所以,备选 C、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哲学认识论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
20、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坚持先验论。所以,备选 B、C 、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错误,唯心主义哲学也有可知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包括主体、中介和客体。所以,备选 A、B、C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D 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是因为: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认识内容和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所以,备选 A、B 、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