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849446       资源大小:4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2 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应该呈现( )。(A)仅仅是描述统计(B)仅仅是推断统计(C)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D)既不是描述统计也不是推断统计3 (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 1879(C) 1798(D)18974 某研究发现,近 40的少年犯来自单亲家庭,请问该研究使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 )(A)自

    2、然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实验法5 信度之于效度正如( )。(A)准确性之于一致性(B)一致性之于准确性(C)偏差数之于常模(D)常模之于偏差数6 首先提出加因素法实验逻辑的是( )。(A)斯腾伯格(B)汉尼尔顿(C)霍克基(D)唐德斯7 Posner 等人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 ( )两个连续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A)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C)听觉编码和语义编码(D)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8 对偶比较法中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 n 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 )。(A)n(n 1)/2(B)

    3、 n(C) n1(D)n(n 1)9 某研究者想使用信号检测论方法考查新教师与老教师抓作弊学生的能力,在这里噪音是( ) 。(A)没有作弊的学生(B)新教师(C)旧教师(D)作弊的学生10 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属于( )。(A)维量等级量表(B)分化情绪量表(C)应用性情绪量表(D)形容词检表11 最初对图形与背景加以区分的是( )。(A)布生(B)考夫卡(C)惠特海默(D)鲁宾二、多选题12 下列研究中适宜使用非人类被试的实验有( )。(A)图形推理实验(B)损毁饱中枢以观察摄食情况的变化(C)学习能力在代际间的传递(D)睡眠剥夺对记忆能力的影响13 文献搜集的原则有( )。(A)在时间上应

    4、当从现在到过去,即采用倒查法(B)搜集的范围、数量应当有所限制(C)应注意全面搜集代表各种观点,得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结论的资料。(D)应搜集第一手资料而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14 一个 23 的多因素设计可以得到( ) 。(A)一个主效应(B)两个主效应(C)三个主效应(D)六个主效应15 反应变量应具备的特点有( )。(A)特异性(B)客观性(C)数量化(D)量程恰当16 反应的潜伏期包括( )。(A)感觉器官接收刺激的时间(B)大脑加工所需的时间(C)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D)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选择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B)刺激相似程度越低,

    5、反应时越长(C)刺激选择数目越少,反应时越长(D)刺激相似程度越高,反应时越长18 最小变化法产生的主要误差有( )。(A)习惯误差(B)动作误差(C)期望误差(D)时间误差19 敏感性可以表现为内部噪音分布 fN(X)与信号加噪音分布 fSN(X)之间的分离程度,( )。(A)两者的分离程度越大,敏感性越低(B)两者的分离程度越小,敏感性越低(C)两者的分离程度越小,敏感性越高(D)两者的分离程度越大,敏感性越高20 维量等级量表的四维是( )。(A)愉快度(B)紧张度(C)冲动度(D)确信度三、简答题21 心理科学研究中有一些基本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等。你认为实验法、问卷法的本质

    6、区别在哪里?并说明实验法由此而采用了哪些手段?22 什么是序列反应时范式?23 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有哪些?四、综合题24 试述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25 试比较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优缺点。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8 【正确答

    7、案】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二、多选题12 【正确答案】 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B,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A,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A,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B,D【知识模块】 实验

    8、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试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问卷法是心里研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问卷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研究过程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了盲目性和主观性;二是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并得出结论。调查研究只能确定相关关系,不能确定因果关系是因为相关性只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没有什么联系,说明两者没有相关;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则呈负相关。如果两个变量呈现一

    9、致的变化方向,则呈正相关。我们的调查研究很多时候只需要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办法称为实验法。在实验法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地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地创设出一些条件使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与其他方法相比,实验法的显著特点是:(1)要操纵或控制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景;(2)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采用的手段主要是严格的实验设计,严格控制了无关变量。实验法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于自变量来说:(1)给自变量下具体明确的操作性定义;(2)正确划分自变量水平;(3)防止自变量

    10、与其他的无关变量发生混淆;(4)正式实验前要进行预试。对于因变量来说,必须满足以下标准:有效性、客观性及敏感性。对于额外变量来说:(1)指导语标准化;(2)单盲或双盲试验;(3)对被试进行分组;(4)加大样本的容量,有利于消除被试的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5)消除法:就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6)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不变;(7)使无关变量的作用相互抵消: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序列效应,如拉丁方;(8)使无关变量的作用平衡;(9)统计控制法:对于那些在实验中无法加以控制或排出的因素来说,可以采用协方差分析或偏相关,将影响因素分析出来,以达到对额外变量的控制。【知识模块

    11、】 实验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1)序列反应时范式是尼森和比勒姆于 1987 年提出的。(2)这种研究范式以反应时为指标,整个实验过程十分类似一个选择反应时实验: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是决策及分别对应不同的反应键,每次呈现一个视觉刺激,被试按相应键尽快予以反应,该刺激随即消失,短暂的时间间隔之后出现下一个视觉刺激。(3)序列反应时范式的特点是,整个实验中刺激的呈现序列是有规律的。(4)序列反应时的研究表明,反应时的差异对应着心理过程的差异。在序列反应时实验中,对固定序列和随机序列的反应都是对同样刺激的同样规则的选择反应任务,因此两者的反应时差异只能说明对固定序列中的目标刺激做出反应相对容易,从

    12、而使反应时缩短,而对于随机序列,选择反应的心理过程没有易化,反应较为困难,因此反应时间相对较长。通常,这种心理过程的易化只能是由个体的学习所引发,这种学习就是内隐学习。(5)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无意识心理过程的研究,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然而标准序列反应时实验的内隐性还是受到了质疑。有研究者认为,标准序列反应时中的序列规则对被试太过简单,很容易被意识到。【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知觉恒常性是指距离、缩影比、照明改变的时候,知觉对象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相对固定性。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和位置恒常性(或方向恒常性)。(1)经验和知

    13、觉恒常性实验。认知心理学提出,知觉不单纯是客观世界的映像,而且还包含着对客体的解释。知觉不可能只单纯从刺激一方描述,人的过去经验在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在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而产生的,它的内容比感觉基础远为丰富。知觉恒常性作为知觉的特性,正说明了过去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埃默特定律。埃默特发现,知觉到的后像的大小与眼睛和后像所投射的平面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后人把埃默特发现的这条规律称之为埃默特定律。可用公式来计算:a=A/D。a 表示实际物体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A 表示物体的大小,D 表示人眼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根据这一公式,如果客体的大小不变,那么 a 的大小

    14、同距离 D 成反比例关系。这个定律可以用简单的实验演示出来。布伦斯维克比率。我们在知觉物体时存在着恒常性,即不完全依赖于视角规律来判断物体的大小,但是我们的知觉大小常常与物体的物理大小也不尽一致。例如,观察者在 5 米处观察一个身高 18 米的人,如果按视角计算,观察者看到的人只有 181/5 (m),即 036 术,但是实际上我们是不会这样来知觉的,我们很有可能把他知觉为 176 米,也可能把他知觉为 184 米。布伦斯维克提出了一个测量恒常性程度的公式,即布伦斯维克比率(BR):BR=(RS)(AS)。BR 表示布伦斯维克比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R 表示被试知觉到的物体大小,亦即被试对大小

    15、判断的结果;S 表示根据视角计算的物体映像大小;A 表示物体的实际大小。当知觉到的大小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很接近时,布伦斯维克比率趋于 1,这表示趋于完全恒常性;当知觉到的大小与按视角计算的大小很接近时,则表示基本上没有恒常性。前面将身高 18 米的人在 5 米处观察时被知觉为 176 米,那么BR=(176 036)/(18036)=097,即大小知觉的恒常性保持了 97。邵勒斯比率。邵勒斯提出的计算恒常性系数的公式与布伦斯维克的公式基本相同,只是取了 R、S 、A 三个数的对数:TR= (lgRlgS)/(lgAlgS)邵勒斯比率的计算结果也在 0 到 1 的范围内。但是用邵勒斯公式计算出的恒

    16、常性系数有时比用布氏计算的要大些。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研究大小、形状、颜色及亮度等知觉的恒常性,但是在大小、形状知觉中更常用市氏比率,而在亮度知觉中则常用邵氏比率。这是因为物理亮度与知觉亮度成一定的对数关系。(2)大小恒常性实验。我们所知觉到的物体大小一般至少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即物体在网膜映像的大小和物体的表现距离。在同一距离上的两个物体,网膜映像大的我们知觉较为大些;若在不同距离上的两个物体其网膜映像大小相同,则距离较远的物体我们知觉为较大些。网膜映像大小和距离的这种关系是大小恒常性保持的基础。不因对象距离的改变,把它知觉为平常大小的倾向,叫做大小恒常性。我们从视角的概念中已经知道,网膜映

    17、像的大小取决于对象的距离的远近。但是当一个对象的距离在变化时,我们视觉的大小或主观大小并不因网膜上大小的变化而感到它的大小在变化。如果深度知觉的线索具备,知觉就有很高的大小恒常性。如果把这种线索消除洳觉的对象又不熟悉,那么它的大小知觉便会接近透视大小。(3)形状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是指从不同角度观看一个熟悉的物体时,虽然这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映像各不相同,但是我们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恒常的形状。但是,我们的知觉也不尽是完美到与客体保持一致的程度,知觉形状与客体某一状态下的形状有时会有不同。邵勒斯发现,观察者对测验物体的判断形状大多在物体的真实形状与倾斜之间。判断的条件越少,判断形状与真实形状的差异

    18、越大,但即使在正常的视觉条件下,观察者也很少表现出完全的恒常性。莱博维茨研究了年龄与形状恒常性的关系。实验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形状恒常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指导语的影响,而故意按照网膜大小来进行形状匹配作业。【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四、综合题24 【正确答案】 (1)课题的选择与文献查阅:选择研究课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选择研究领域;二是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课题来源:a实际需要。实际的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实验研究来解决。例如,有的研究工作者在从事语文教学时发现有一些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经常添字漏字或颠倒字的顺序,并据此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学生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完成

    19、朗读呢?是他们不够认真仔细吗?是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其他同学差吗?b理论需要。从理论或学说中推演出的某个假设是否符合实际,这就需要实验来检验。c个人经验。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理学问题。例如,为什么男孩的攻击性高于女孩?d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实验研究虽然不一定要从文献出发,但是在确立课题前,系统地查阅有关文献是必要的。阅读文献可以发现什么问题已经解决,什么问题尚待研究,从而得出可研究的课题。选择研究课题的原则:a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b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实践依据;c创造性与创新性;d研究者对其感兴趣。查阅研究文献:a查阅研究文献对于研究者系统、全面地掌握所要

    20、研究问题的情况,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做好研究设计,撰写研究论文,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文献搜集的原则如下:一是在时间上应当从现在到过去,即采用倒查法;二是搜集的范围、数量应当有所限制;三是应搜集第一手资料而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四是应注意全面搜集代表各种观点,得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结论的资料;五是不但要搜集本领域内直接相关的资料,还应该注意跨学科、跨领域地去搜集资料。c文献搜集的方法。检索工具查找法;计算机检索工具;参考文献查找法。(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如何提出问题?在阅读文献过程中,研究者对文献不断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

    21、归纳和总结,并将其纳入到当前正在进行或关注的研究问题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实验类型的确定:一种是探求规定行为的条件“是什么” 的“什么型实验”,即因素型实验;另一种是探求各种条件是“怎样” 规定行为的 “怎样型实验”,即函数型实验。如何提出研究假设?研究假设一般是对研究问题可能的结论的一种预期。研究假设应该有理论或实践等方面的科学依据,能预期可能取得的研究结果,具有可验证性。a所谓假设,就是关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陈述。针对因素型、函数型两种实验类型,假设的陈述也包括因素型假设和函数型假设两种方式:如果把对条件的叙述记为 a,把对行为的叙述记为 b,那么因素型假设就是“ 如果a,

    22、那么 b”的形式。假设的另一种陈述方式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它用方程式 b=f(a)来表明自变量 a 与因变量 b 共变的函数关系,这个方程式表示 b 为 a 的函数。b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演绎推理法和归纳推理法。(3)研究设计与实施:被试样本的选择。研究设计中被试样本选择的问题有:是使用人类被试还是非人类被试?被试应该具备哪些机体特征?用哪一种取样方法才能使被试者样本代表总体?这些问题的解答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依据问题的性质选择被试者;二是依据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取样方法有随机取样和分层随机取样。确定研究设计方式。包括自变量的选择、因变量的选择和无关变量的辨别与控制

    23、。选择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有心理物理学的方法、传统行为实验研究的方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心理学研究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大致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四类。实验的因果结论,往往依赖于对数据的整合分析而得出,因此针对实验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过程,就成为能否从数据中挖掘尽可能确切的实验结论的关键。(5)撰写实验报告:题目。要言简意赅,要说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最好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别人一看到这种题目就知道所研究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研究者及单位。研究者应包括对该研究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如果是多人,应以贡献的大小排

    24、序。同时,要注明研究者所在单位名称及邮编。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应以概括、简洁的语言写出,内容应包括本课题解决的问题、使用的方法及得到的结论。关键词是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或术语。问题提出。这是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一般包括:叙述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前人对该问题研究的综述,研究该课题的价值、意义、目的,明确该课题所研究的重点。这部分的内容可多可少,一般要求简单明了,将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明即可。研究方法。在这一部分,主要说明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实验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研究对象。要说明研究对象是如何选择的?研究对象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年龄、性别、学历等特征说明研究对象的组成、如何分组等等。b材料、工具。将

    25、实验所用的仪器、材料列出,并注明仪器的型号、材料的来源,如使用的心理量表是自编的、翻译的还是修订的等等。c研究的具体程序。要说明研究具体是怎么进行的,方法、步骤是什么,用的什么指导语,控制了什么条件。要把研究设计的方案写清楚,以便别人能照此重复、验证。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这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即将原始材料经过整理、统计后,以图、表的形式表示出该实验的结果,对差异性检验要注明差异显著性水平。应该指出的是,实验结果必须客观、真实,不得加入研究者自己的主观见解,更不能随便修改或增减数据,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另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以及学生的口头报告,也可以列入这部分内容。从本研究的结果出发,凡结果

    26、可能引出的理论或需进一步解释的内容,均可在这里加以讨论。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对研究结果所说明的原理以及对发现的新现象的解释。b将前人在本课题上的观点和结论与本研究结果加以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和原因。c对意外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意外的结果可能导致意外的发现。d分析并提出本研究中尚未解决而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结论。说明本研究证实或否定了什么问题,用简洁、概括的语句表达出来。一般是以条文的形式,让别人看了一目了然。参考文献。将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列入实验报告的正文之后,并按引用先后的顺序排列。附录。把详细的观察、调查、实验等的记录、原始数据、实验结果、问卷调查题目等不宜放入正文的材料,列入附

    27、录中,以便查对。【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极限法的特点:刺激交替按“渐增” 或“渐减”两个方向变化,探求阈限所在位置。平均误差法的特点:被试调节比较刺激,直到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恒定刺激法的特点:只有经常被感觉到和经常不被感觉到这一感觉地带的 57 个刺激,而且这几个刺激在整个测定阈限的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1)从感觉阈限上比较:根据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极限法求得的阈限值较能符合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因被试知道刺激呈现的次序,他可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别需要集中的地方,从而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但却容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对于有一定后作用的刺激,不宜采用。(2)从被试者方面比较:平均误差法的实验程序对被试来说比较自然,让被试主动调整比较刺激,引起被试兴趣,因此,这方面平均误差法较好。(3)从误差方面比较:极限法测定的结果差异较小,平均误差法只得到近似值。(4)从效率上比较:恒定刺激法将每个记下的数据均用上,效率较高。【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