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59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849269       资源大小:3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59及答案与解析.doc

    1、综合练习试卷 25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出自该地区的文明成果是( )(A)金字塔(B)佛教(C) 汉谟拉比法典(D)星期制度2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A)优先发展重工业(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3 哥白尼的日心说并非科学,但我们也给予它很高的评价,主要是因为( )(A)为近代自然科学奠定了基础(B)确立了人类新的宇宙观(C)

    2、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D)使人类认识到自己是地球的主人4 下列对于清代财政体制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清代实行严格的三级财政管理体制(B)清代恪守“量入为出”、财权集中的原则(C)滇铜、漕运和盐业是关系清代国民生计的重要经济支柱(D)高度集权与计划性,以及恪守“不加赋” 祖制的传统观念,导致了清朝财政体制的僵化5 女真长期处于契丹统治之下,饱受奴役和压迫之苦。女真在南者,编入契丹户籍,号( ),在北者不入契丹户籍,号( )(A)肃慎 勿吉(B)生女真 熟女真(C)勿吉 肃慎(D)熟女真 生女真6 三国时期下列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黄河流域(B)西南地区(C)江东地区(D

    3、)荆州地区7 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和民族精神 唤醒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弱势(A)(B) (C) (D)8 1948 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币制改革,宣布以( )取代法币,决定强行收兑国人的金银和外币(A)金圆券(B)银(C)美元(D)军用票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9 印度教10 米兰敕令11 撒切尔主义12 “混一戎华 ”13 瑷珲条约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14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

    4、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中世纪晚期的西欧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哥伦布的遗嘱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捕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

    5、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材料二“美洲和东印度洋的发现,扩大了交往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一一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请回答:(1)哥伦布为什么 “不走通常的东行路,而走向西的海路”?(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3)为什么材料

    6、二说新航路的开辟“ 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我国远洋航海业起步早,但为何未能使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5 评价拿破仑战争性质。16 简述两税法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评价。综合练习试卷 25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各古代文明的文化成就,考生可以采取列表或其他的方式记忆,并注意区别,防止混淆。【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辨

    7、别比较能力,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初期,哥白尼的太阳是宇宙中心的学说虽是错误的理论,但却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因为它推翻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使得天主教神学受到严重的打击。【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清代的财政体制。清代实行的是严格的四级财政管理体制,即中央财政、省区财政、道府财政、州县财政,自上而下,逐级负责,将全国财政的决策权、管理权最大限度地集中于中央部院,最后集中于皇帝之手。【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女真一部分

    8、被辽迁至辽东,编入户籍,称为“熟女真”,未迁徙者社会形态相对落后,称为“生女真”。【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曹魏所在的中原地区即黄河流域,本身是历史发展最长的地方,其他地区的发展时间尚短,再加上曹魏实行屯田制,屯田民由国家组织、保护,给予优惠的政策,为了经济和军事的需要,还先后开凿和修整了许多的水利设施,所以这个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民族资产阶级的势力单薄,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而并非变法的历史意义,前三项为正确选项,考生应仔细掌握,在简答中考查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变法期间的重要文

    9、件及著作也有可能在史料分析题中出现。【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困兽犹斗时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9 【正确答案】 4 世纪前后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逐渐演化而成,8 世纪经商羯罗改革形成新型印度教。印度教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 轮回” 、 “业报”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印度教是三大教派的泛称,主神是互相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 ,即婆罗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印度教主张神人同性说,每个主神都有许多面孔和化身。印度

    10、教教派繁多、教义繁杂,教规和宗教仪式五花八门。印度教的原始性和复杂性,是印度社会各阶层和集团的现实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因此,它符合新兴封建主阶级的需要,一方面利用印度教的禁欲主义向广大贫苦信徒鼓吹忍受现实痛苦,麻痹人民斗志;另一方面利用印度教纵欲狂欢的宗教仪式向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纵情享乐。【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兰发布的宽容基督教的敕令。313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合力征服罗马帝国东部,并与李锡尼在米兰达成协议,签署米兰敕令,停止迫害基督教。宣布罗马帝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求各地归还被没收的教产。至此,初步奠定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试题解析】

    11、 基督教是历年来的重要考查点,米兰敕令在基督教史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此题中考生需注意对敕令签署时间、人物和内容的掌握。【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 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的混血儿,在新工党执政前主宰英国政坛近 20 余年。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 ”,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提出“ 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 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 ,平等主义的政策 (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 )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

    12、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南北朝时期,统一中国北方的鲜卑族拓跋部皇帝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素怀大志,并不以鲜卑族是少数民族而自外于中原民族的大家庭。“廓定四表,混一戎华”,这个概念最早就是由他提出的,太武帝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口号,并巩固北魏的统治长达百多年,和他提倡各民族间的融合是分不开的,而且在他的统治内,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也都是围绕巩固这个多民族的统一而进行的。【试题解析】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汉族以及其他少数

    13、民族建立的政权中,许多政策都对民族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考生应对这类内容重点掌握,可能在大题中出现。【知识模块】 综合13 【正确答案】 是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58 年趁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威胁北京之际,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条约规定:(一)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二 )江东六十四屯仍由中国人民“ 永远居住”,归中国官员管理,俄人 “不得侵犯”;(三)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 共管之地” 。该条约使中国领土完整与主权蒙受重大损害。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政府没有批准,但是占领已成事实。

    14、【知识模块】 综合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14 【正确答案】 (1)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2)材料一所述的目的是为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建立海外殖民统治、掠夺黄金。(3)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经济利益,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刺激下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是以侵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形式;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所以说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我国航海业的发展从经济方面看缺乏强劲的驱动力(商品经济发展

    15、不充分);从政治方面看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重农抑商、闭关政策)。【试题解析】 答案仅为要点,考生可以自由补充发挥,第(3)小题第一问只要讨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然后总结到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上来即可,第二问考生只要从经济、政治两方面考虑,体会到我国自然经济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即可。【知识模块】 综合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5 【正确答案】 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既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基本成果的性质,又有强烈的侵略扩张性质。(1)拿破仑战争挫败了反法同盟的进攻,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成果;它涤荡了德意志诸邦、意大利各国及波兰、比利

    16、时等国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在欧洲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不过,在 1807 年以前,法国的对外战争在主导方面还是反干涉的。到 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之后,拿破仑执政,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其主要目的在于掠夺欧洲财富和土地,抢占殖民地,为资产阶级争取在欧洲和海外的工商业霸权、奴役别国人民,因而是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是侵略性的和霸权主义的。【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唐德宗建中元年在宰相杨炎的主持下实行两税法。(1)背景: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大批流失,军阀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山东、河北、河南不再为朝廷所有,政府的经济实力大幅削弱,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国家控制的土地微

    17、乎其微,指望依靠名存实亡的均田制以解决财政危机,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了应付浩大的财政支出,政府增加了许多新的税目,这种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境,反而造成赋役制度的进一步混乱。方镇州县各自为政,巧立名目,贪官污吏夤缘为奸,中饱私囊。豪强富户百般规避,转嫁负担,贫弱百姓则旬输月送,不得休息。以上情况表明不改变旧的赋役征收原则,仅靠加重对现存课丁的压榨来维持财政收入的办法已经走上了绝路。 (2)内容:基本原则是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主要内容包括:统一税目,以户税与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他一切赋敛纳入两税。依据土地财产划分户等,不论主客、丁中一律按户等

    18、高下征税,行商由所在地征收三十分之一。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量出以制入,以大历十四年的全国垦田数作为两税征收的基准额分摊各州。(3)评价:两税法是中国古代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赋役制度改革。顺应了赋役制度发展趋势,扩大税源,使唐政府的财政状况走出困境。立法较为公平,有助于改变赋役不均的现象,大大增加了政府控制的户口。成为调节国家、地主、农民三者关系的重要的手段。唐政府长期不调整户等,使以贫富为差的原则不能充分体现。户税以钱定数,而钱币流通不足,渐至钱重物轻,农民实际负担随着物价趋贱不断加重。小的附加税并未完全囊括入内,政府仍有加重剥削的机会。总的来看,这些缺陷主要是统治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非法之不善。【试题解析】 古代的几次大的赋役制度改革是基础知识,是每年的必考点必须掌握,两税法就是其中的一次影响比较大的,也是比较成功的改革,考生在复习中要把几次改革联系在一起,比较异同,进而挖掘其内在的规律。【知识模块】 综合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59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