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艺术硕士(MFA )全国联考美术学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填空题1 美术的社会功能不包括( )。(A)认识功能(B)教育功能(C)审美功能(D)娱乐功能2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汉语的“ 美术” 是 19 世纪末出现的,古汉语中没有“ 美术”二字(B)劳动说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C)艺术是不断发展的,只会繁荣,不会衰亡(D)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艺术起源表现说的代表人物3 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门类是( )。(A)建筑(B)雕塑(C)油画(D)版画4 一般认为,油画技法的奠基人是( )。(A)提香(B)凡 .艾克兄弟(C)达
2、.芬奇(D)拉斐尔5 已知的中国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产生于( )时期。(A)春秋(B)战国(C)西汉(D)西周6 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发创于( )时期。(A)东汉(B)魏晋南北朝(C)隋唐(D)两宋7 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属于( )时期。(A)西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D)隋唐8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美术作品应以客观反映对象为根本准则(B)视觉形式美的创造是作品成功的重要条件,与艺术家才能无关(C)艺术构思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D)构思决定构图,构思不受构图影响9 下列关于空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A)在美术中,空间表现为多维性的层次(B)雕塑作品在不同方向和距离间与环
3、境取得谐调程度的印象,亦称空间感(C)在抽象风格或构成主义艺术中,空间处理是作为实现视觉经验的内视心理意象的表现(D)中国传统美术里,空间处理体现为高度的表现自由。中国画不受散点透视的局限,而放观以焦点透视10 初唐时期中原风格人物画的代表人物是( )。(A)李思(B)王维(C)尉迟乙僧(D)阎立本11 欧洲文艺复兴三杰不包括( )。(A)拉斐尔(B)达 .芬奇(C)米开朗琪罗(D)多纳泰罗12 西方古典主义美术的风格是( )。(A)显示威严和力量(B)小巧优雅,轻快潇洒(C)偏重理性,注意形式完美(D)偏重情感,热情奔放13 西方浪漫主义美术的风格是( )。(A)显示威严和力量(B)小巧优雅
4、,轻快潇洒(C)偏重理性,注意形式完美(D)偏重情感,热情奔放14 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美术评价理论的是( )。(A)传神论(B)六法论(C)书画同源(D)黄金分割15 中国画史上最早运用“传神” 评价美术现象的是 ( )。(A)顾恺之(B)谢赫(C)董其昌(D)张彦16 顾恺之的传神论是( )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A)人物画(B)花鸟画(C)山水画(D)文人画17 ( )提出了中国古代美术品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论。(A)顾恺之(B)谢赫(C)董其昌(D)张彦18 董其昌以禅宗南北两个宗派来比喻( )画的不同风格。(A)人物画(B)花鸟画(C)山水画(D)文人画19 ( )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
5、了书画同源的问题。(A)顾恺之(B)谢赫(C)董其昌(D)张彦远20 黄金分割比率最早是由( )发现的。(A)古希腊人(B)古罗马人(C)古埃及人(D)古巴比伦人二、多项选择填空题21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美术作品内容的特征,取决于反映对象的特殊性和艺术表现方式特殊性的统一(B)形式美在美术作品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视觉形式美的创造是作品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C)艺术构思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D)在造型艺术中,想象可以促使艺术家在观念上对一切造型、色彩等手段的效果做到胸有成竹(E)艺术构思就是艺术体验22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艺术风格具有多样化与同一性的特征(
6、B)汉语的“美术” 是 20 世纪初出现的(C)审美功能是美术的最本质而又最普遍的功能(D)艺术构思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E)艺术体验是艺术构思的结果23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真正意义的欧洲美术从古希腊开始(B)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C)欧洲 “中世纪” 以基督教艺术为代表(D)哥特式艺术出现在 12 世纪至 16 世纪初期的欧洲(E)真正意义的欧洲美术从古罗马开始24 基督教的教堂建筑分为( )。(A)巴舍里卡式(B)罗马式(C)拜占廷式(D)哥特式(E)古牌式25 清朝初期以( ) 为代表。(A)四王(B)四僧(C)金陵八家(D)扬州八怪(E)齐白石三
7、、论述题26 简述中国画的审美特征27 综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的发展状况28 谈谈你对顾恺之“ 传神写照 ”论的认识29 试概述中国古代四大石窟艺术30 试述宋代绘画对后世的影响在职艺术硕士(MFA )全国联考美术学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填空题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美术学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美术学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美术学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美术学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美术学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美术学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美术学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美术学9 【正确答案】 D【
8、知识模块】 美术学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美术学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美术学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美术学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美术学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美术学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美术学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美术学1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美术学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美术学1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美术学2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美术学二、多项选择填空题21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美术学22 【正确答案】 A,C,D【知识模块】 美术
9、学23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美术学24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美术学25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美术学三、论述题26 【正确答案】 同西方绘画相比,国画的审美特征是:(1)绘画工具材料的特异性。国画以水为调和剂、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毛笔为主要工具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 或“彩墨画”。“ 笔墨”不仅成为中国画技法的核心,而且成为中国画学理的支柱,也是中国画形式变幻的标志。笔法技巧,使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墨法技巧还使墨色产生浓、淡、干、湿等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笔墨相互映衬、有机结合,创造了丰富无比、变
10、幻无穷的形式美。(2)散点透视的观察与表现方式。散点透视法,可以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较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使形象创造和画面构图有更大的自由度。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著名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就是以散点透视法将汴河两岸数十里的繁华景象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画面,通过这种全景式的构图展现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从城郊农村到城内街市的热闹情景。(3)重视空白的运用。例如画人物不画或少画背景,画游动的鱼虾而不画水,山水画中的天空、云雾和水面也经常使用空白来表现,造成“虚实相生” 的效果。如北宋马远的山水画汉江独钓图,画面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几乎全为空白,但却突出地表现了江面上一种空旷渺漠,寒意萧条的气氛,
11、更加衬托出渔翁的孤寂与垂钓的神气。(4)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国画通常都有题赋和款书,将诗情、画意、书法、篆刻融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人画家往往又是诗人和书法家,更是将诗、书、画、印的结合推向完美的艺术境界。(5)立意传神。国画特别注重物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 ”和“迁想妙得”,就是要求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现其内在精神。唐代画论家张彦远也将绘画创作规律总结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八个字,认为绘画应当以画家的主体精神与想象能力来超越客观物象的描绘,在“似与不似” 之间讲求一种意境美。【知识模块】 美术学27 【正确答案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混乱、社会最不稳定的历史时期之一,但在思想上,却是最为自由、最为解放、最为开放的时期。美术作为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主要表现为:(1)出现有文字记载的专业画家和雕塑家,有画家所署的独立成幅的绘画作品问世。如东吴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继他之后的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雕塑家戴逵等都有值得记载的突出贡献。其中,被称作是“六朝三杰” 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有突出地位和重大影响。顾恺之画中人物皆以线造型,线条流畅而富节奏感,人物形象优美,体现了顾恺之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
13、 “春蚕吐丝 ”、“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的美感特征。另外,像陆探微的“秀骨清像 ”则反映出这一时期人物品藻的标准。(2)绘画题材的多样化。人物、山水、花鸟画逐渐成为独立表现的绘画题材,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花鸟画的萌芽时期,除了出现较为成熟的人物画,山水画的发展不可小觑。虽然没有作品来证实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的独立,但从文献著录中可以了解到有单纯描绘的花鸟画作品及专工的画家存在,这说明花鸟画在当时还只处于孕育阶段。(3)有较为成熟的绘画理论专著出现。 对绘画理论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首推顾恺之,他既是著名人物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在其理论著作论画中明确提出了对
14、绘画的要求,即在重视绘画技巧的同时,强调人物画的传神,要对绘画对象有深入了解,传达人物的性情和气质。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理论作品,如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其中画山水序为第一篇山水画理论著作,提出了“ 求真悟道 ”为山水画创作之目的,创作者要 “写山水之神”。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画山水序中,宗炳阐述山水画“畅神” 的功能,一变儒家以成教化、存鉴戒为功能的比德传统,重新确立了山水画的审美体验功能。(4)佛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景象。佛教美术传人中原后,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与支持,佛教美术出现兴盛局面,各地大规模的建造寺庙、开凿石窟。由此,在佛教艺术界,各种形式的佛教美术如敦煌莫高窟、云
15、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石窟艺术气势宏大,同时寺庙建筑、壁画彩塑、石雕像等亦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佛教美术,呈现出早期特征:以人物塑造为例,受时代审美思潮影响,人物形象大多具有“秀骨清像” 之美,同时人物的服装、相貌等方面,又具有西域特征;画面构图方面,如鹿王本书图,仍属早期的连环画式构图,自由而随意,尚未形成固定格式。(5)民间美术活动兴盛。作为这一时期民间美术的呈现形式,出现了嘉峪关墓室砖画、孝子棺石刻画、宁懋石室画像、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等有着成熟技巧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人物动态及神情、背景处理、画面布局上体现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独有的时代特征。(6)美术作品仍然表现出早期艺术的特征,无论
16、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佛教美术与民间美术,都呈现出这一艺术发展的早期特征。以山水画为例,虽然山水画理论发展迅速,但在山水画的表现技法上还仍处于稚拙阶段:当自然山水开始成为人的自觉描绘主题后,并不能一下子从原先的人物画中脱离出来,画面比例上表现为“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笔法上近似人物画的游丝描,勾轮廓,刻画山石树干无皴擦,画水也全部用线勾水纹,用色晕染较工细。【知识模块】 美术学28 【正确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美学家开始自觉地将哲学领域中的形神论引入审美和艺术领域,其标志是东晋顾恺之在人物画领域中提出的“传神写照 ”论。(1)“传神写照”一语来自世说新语中记载
17、的顾恺之对人物画创作思想的表达,所反映的是顾恺之对人物眼睛的传神描绘的重视。(2)顾恺之提出绘画创作中的“ 传神写照”论,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注重人物眼睛的描绘和所处环境的安排,以体现描绘对象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3)“写照”,即描写作者所关照到的对象的形相。“传神”即将此对象所蕴藏之神,通过其形相表达出来。“ 照 ”是可视的,神是不可视的,神必须由 “照”显。写照是为了传神,写照的价值由所传之神来决定。(4)“传神写照”论是对魏晋审美风尚的体现。魏晋所流行的人物的审美风尚是 “秀骨清像”,文人士大夫要 “瘦形而神气远”,既要有潇洒飘逸的外表,又要富有内涵,即所谓的“魏晋风度 ”。顾
18、恺之 “传神写照”论即是这一风度在人物画上的要求:以潇洒之外形,表达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5)顾恺之“传神写照”论的提出具有极高价值和深远意义。顾恺之之后,有关形神关系的讨论,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逐渐扩大:在山水画的表现要求中要“写山水之神”;在花鸟画题材的创作中要表现或传达出动植物的生命活力。【知识模块】 美术学29 【正确答案】 (1)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麦积山,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后经隋唐到明清历代开凿和重修,现存窟龛 194 个,层层雕镌在一峰独起、望若麦积的悬崖绝壁之上。石窟因山体石质疏松,造像以泥塑为主,共计 3 000 多尊,其中以北朝塑像为精华。由于地处南北分水岭,麦积山
19、石窟受到各方文化的影响,其清新秀丽又浑厚质朴的艺术风格在北方石窟中独树一帜,较早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体系。(2)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鸣沙山东麓,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至今尚存492 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 2 400 余尊,壁画约 45 000 平方米。莫高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十六国至明清历代都有建造,是中国佛教美术的宝库。莫高窟保存了千余年的历代壁画和彩塑,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佛教艺术从 5 世纪到14 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3)云岗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州山(又名云冈) 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 1 公里,现存大小造像 50 000 余尊,是由北魏皇室开凿的第一所大型
20、石窟。最早由沙门统昙曜(yao)主持开凿 5 所,就崖雕造佛像,即今天的云冈 1620 窟,通称昙曜五窟,其雕像雄伟粗壮,面形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4)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又称宾阳三洞)、古阳洞等。其造像多为身材秀挺、面容瘦削的秀骨清像,服饰为宽服大袍、褒衣博带,表情显得温和而世俗化。艺术风格从云冈的浑厚粗犷转向优雅端庄,更具民族特点和中原风格,是形成中国式佛教艺术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
21、巨大的规模和造像的完美均是石窟艺术中罕见的。【知识模块】 美术学30 【正确答案】 宋代绘画是我国古代绘画的黄金时期,各类绘画都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此后数百年的发展都是在宋代基础上的发展完善。(1)写实、工致画风的确立。宋代院画空前兴盛、职业画家十分活跃。宋徽宗赵佶酷爱和重视绘画,大力扩充画院,兴办画学,画院内一时人才济济,成为中古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画院的考试标准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 ,既要求状物绘形的严格和写实技巧,又强调立意构思。画院画风也影响了山水画、人物画创作。如北宋初成就最高的李成、范宽,中后期的郭熙等人,燕文贵集山水界画于一体的“燕家景致
22、” 等。南宋画家致力于塑造秀丽的山水画形象,代表画家是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人物画是以李公麟为代表的白描人物画及以张择端为代表的历史风俗画等。(2)士大夫绘画潮流开始形成,明代董其昌的南北总论将水墨提高到相当地位,清代宫廷绘画代表“ 四王”成为文人画的集大成者。文人画在宋代基本成型,成为中国绘画的一大传统,水墨画在日后成为大统。宋代文人士大夫把绘画进一步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作画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法,多好水墨写意。宋代中后期以来文人画继续发展,文同、苏轼、扬补之、郑思肖等以绘画抒情寄兴,状物言志,爱画梅兰竹菊等题材,号称“四君子画” ,以表现高洁品格。同时法常的水墨写意花鸟用笔恣肆而形神兼备,也对明清水墨写意画产生重大影响。(3)绘画的题材风格多样化和专门化。宋代绘画题材内容广泛,绘画分科变细,有佛道、人物、山水、屋木、走兽、花卉、翎毛、蔬果、墨竹、龙鱼等门类。优秀画家往往各有专长而又兼善其他,但总的趋势是向专门化发展。【知识模块】 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