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综合)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848073       资源大小:3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综合)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1、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综合)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甲出于盗窃枪支的故意,窃得警察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A)结果加重犯(B)结合犯(C)吸收犯(D)想象竞合犯2 甲某劫持客机,打死一名机组人员重伤一人的,应( )。(A)按牵连犯处断(B)进行数罪并罚(C)将故意杀人、致人重伤作为劫持航空器罪的加重情节(D)按想象竞合犯处断3 甲某为某教育委员会主任,利用职务便利,通过伪造民办教师名册,从 1998 年2 月贪污 2300 元,19

    2、99 年 5 月贪污 1800 元,2000 年 11 月 3400 元。对于甲某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属于连续犯构成贪污罪(C)属于继续犯构成贪污罪(D)属于牵连犯构成贪污罪4 甲某于 2000 年多次盗割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致使数辆列车延误,造成严重后果,甲的行为构成:( )(A)破坏交通设备罪(B)破坏通讯设备罪(C)盗窃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5 甲为杀死乙,放火把乙家的房屋点着,造成乙的一家三口死亡,房屋烧毁,甲的行为属于( )。(A)想象竞合犯(B)实质数罪(C)牵连犯(D)吸收犯6 甲为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而伪造公文、印章,甲的行为属于( )。(A)想象竞

    3、合犯(B)数罪(C)牵连犯(D)吸收犯7 甲窃得内有一张信用卡的皮包,甲用此信用卡去银行取款,其行为类型属于( )。(A)想象竞合犯(B)连续犯(C)吸收犯(D)结合犯8 某工厂仓库工作人员甲利用晚上值班的机会,在一周内三次窃取通信电缆,甲的行为属于( )。(A)继续犯(B)吸收犯(C)牵连犯(D)连续犯9 甲向乙讨债不成,遂将乙劫持并关押月余。甲的行为是( )。(A)牵连犯(B)结合犯(C)连续犯(D)继续犯10 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 )。(A)牵连犯(B)吸收犯(C)想象意合犯(D)异种数罪11 下列哪种情形是

    4、没收财产刑( )。(A)甲某贩卖毒品 1000 克被当场查获,对其 1000 克毒品予以没收(B)甲某是用自己的渔船组织偷越国(边)境,被法院予以没收(C)甲某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非法利益 400 万元,法院予以没收(D)甲某犯贪污罪,法院没收属于其个人所有的全部财产12 某甲因犯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 10 年,剥夺政治权利 3 年,有期徒刑从 1989 年7 月 1 日起执行,对甲实际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 )。(A)1989 年 7 月 1 日至 1992 年 6 月 30 日(B) 1999 年 7 月 1 日至 2002 年 6 月 30 日(C) 1989 年 7 月 1 日至

    5、 1999 年 6 月 30 日(D)1989 年 7 月 1 日至 2002 年 6 月 30 日13 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 1 日折抵刑期 2 日的刑种是( )。(A)剥夺政治权利(B)拘役(C)管制(D)有期徒刑14 主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是( )。(A)罚金(B)管制(C)拘役(D)有期徒刑15 管制的期限一般是( )。(A)3 个月以上 2 年以下(B) 15 日以上 6 个月以下(C) 2 个月以上 3 年以下(D)3 年以上 15 年以下16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A)监狱(B)检察机关(C)基层单位(D)公安机关17 拘役的期限为( )以上 6 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 1

    6、 年。(A)15 日(B) 1 个月(C) 2 个月(D)3 个月18 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之日起计算。(A)判决确定(B)判决执行(C)死刑缓期执行期满(D)判决公布19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符合下列( )情况,2 年期满后,经合法程序批准后减为无期徒刑( )。(A)有悔罪表现(B)没有故意犯罪(C)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有立功表现20 吴某被判处死刑缓期 2 年执行,于 1988 年 7 月 27 日考验期满,其所在服刑的监狱于当日上报了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两天后即 7 月 29 日,吴某因同监舍的郑某无故辱骂他而将郑某打聋了一只耳朵。对吴某应当如何处理?( )

    7、(A)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B)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C)以无期徒刑和伤害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D)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20 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关于牵连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对牵连犯一般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B)对于牵连犯都是择一重罪处罚(C)刑法分则也有规定对牵连犯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D)分则条文也有对牵连犯规定了独立的法定刑的22 关于吸

    8、收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吸收犯的数行为必须存在吸收关系,即前行为是后行为所经的发展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的当然结果。(B)吸收犯必须是数个独立的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行为(C)入室抢劫罪的非法侵入住宅与抢劫行为存在吸收关系(D)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属于吸收犯23 实质的一罪有( )。(A)想象竞合犯(B)结果加重犯(C)继续犯(D)连续犯24 在以下犯罪形态中,行为人实施了数个行为的有( )。(A)结果加重犯(B)继续犯(C)连续犯(D)吸收犯25 数行为在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 )。(A)连续犯(B)牵连犯(C)吸收犯(D)惯犯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9、 15 分,共 6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5 胡某故意伤害范某一案,由某县公安局负责侦查,胡某在第一次被讯问后,发现负责本案侦查的侦查员代某是自己伤害范某的现场目击者,于是胡某提出申请,要求代某回避。但代某表示自己一定会公正处理案件,因此坚决不回避。问题:26 代某是否应当回避?27 代某的回避由谁决定?四、判断题28 对于教唆犯,应当作为主犯从重处罚。( )(A)正确(B)错误29 甲打击乙,乙奋力还击,丙路过,甲请丙帮忙,共同对乙实施打击,致乙重伤。甲、丙的行为属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 )(A)正确(B)错误30 任意共同犯罪的特点有:对其定罪量刑时不仅要

    10、引用刑法分则条文,还要引用刑法总则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 )(A)正确(B)错误31 李某因犯走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如果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应当只偿还其犯罪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A)正确(B)错误32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方法共有 8 种。( )(A)正确(B)错误33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A)正确(B)错误34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A)正确(B)错误35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A)正确(B)错误五

    11、、名词解释36 鉴定结论37 证明要求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综合)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C3 【正确答案】 B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D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D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A16 【正确答案】 D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案】

    12、 C19 【正确答案】 C20 【正确答案】 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20 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正确答案】 A,C,D22 【正确答案】 A,B,C23 【正确答案】 A,B,C24 【正确答案】 C,D25 【正确答案】 A,B,C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6 【正确答案】 代某应当回避。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三)担任过本案的证

    13、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代某是本案的证人,因此应当回避。27 【正确答案】 代某的回避决定应由某县公安局的负责人作出。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四、判断题28 【正确答案】 B29 【正确答案】 A30 【正确答案】 A31 【正确答案】 B32 【正确答案】 B33 【正确答案】 B34 【正确答案】 B35 【正确答案】 B五、名词解释36 【正确答案】 鉴定结论,是指受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作出的书面结论。37 【正确答案】 证明要求,是指法律要求公安司法人员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综合)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