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2 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清末新政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3 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多出现于上海、广东、天津等地,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B)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C)受到本地政府的
2、大力支持(D)伴随着外资和洋务企业的产生而出现4 在 19 世纪的“ 实业救国 ”运动中,中国并没有因此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资金技术落后(B)实施的社会环境太差(C)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D)被频繁的战乱打断5 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一场骗局,并没有真正的实现(B)清政府借“新政” 之名增加税收,引起反抗(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6 洋务派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B)福州船政学堂(C)北洋水师学堂(D)湖北自强学堂7 中国政府第一次选派留学生是在( )(A)第
3、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甲午海战之后(D)清末新政时期8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后到来的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做的准备有( )充足的物质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力量指导方针(A)(B) (C) (D)9 对于清末的兴办教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张之洞、袁世凯是废除科举制的倡导者(B)各州县设立小学堂,不再以传授四书五经为主(C)实业教学在新兴的学政中颇见成效(D)新政期间形成了留学日、美的高潮10 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确立,将教育纳入国家政务的是( )(A)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B)颁行新的学制(C)创办京师大学堂(D)各省城改办大学堂11 近代中国伴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和近代工
4、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出现,社会机构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中国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瓦解买办资产阶级是官僚资本主义的前身无产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相当低下洋务派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A)(B) (C) (D)12 在引进西方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李善兰作出的贡献是( )(A)著有方圆阐幽(B)翻译 代数学(C)试制中国第一台蒸汽机(D)翻译天演论13 下列各项符合 20 世纪初梁启超史学主张的是( )反对把史书写成帝王谱牒提倡用章节体编写史书批判近代西方史学理论强调探讨社会进化之理(A)(B) (C) (D)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4 官厂商办15 李提摩太16 南张
5、北周17 福州船政学堂18 买办19 京师同文馆20 申报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1 清末新政的内容。22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特点。23 清末的教育改革都进行了哪些尝试?24 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中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25 简述预备立宪时期的改革内容及意义。历史学基础(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维新运动的过程中,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
6、和科学文化,唤起了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所以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是在 1905 年到 1909 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这条铁路是在英国和俄国的激烈争夺之下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铁路修建的垄断。【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上海、广州、天津等地都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在这些地方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便于获得劳动力等优势,民族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伴随着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而在大的商业城市发
7、展起来的。【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 19 世纪的“实业救国”运动中涌现了大量的爱国民族资本家,但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政府和洋人的双重压制,本身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所以在他们自保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实业救国”也只能流于口号而已。【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0 世纪初,清王朝已经走向崩溃,社会上的革命思潮盛行,一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促进了有组织的反清运动,再加上清政府的新政没有起到真正立宪的作用,所以当时的中国社会革命的趋势已经不可调和,无法挽回了。【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同
8、文馆是洋务派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主要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在同文馆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各个门类的学科,增加教授的内容,翻译了大量西文著作,促进了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了解。【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官方派遣留学生赴美国和欧洲留学是培养洋务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洋务运动进一步深化的标志。一些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向清政府上书建议派遣留学生,1872 年到 1875 年先后有四批选拔出来的幼童到美国留学。【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大机器生产的广泛使用,引起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最终为人们
9、普遍接受,它改变了人们陈旧的观念,激发了人们认识西方和学习西方的热情,为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奠定了思想基础,并积蓄了民众力量。【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过程中,虽然将科举考试的制度摒弃,但是在各个州县改设的小学堂和蒙养学堂内还是以教授四书五经和纲常大义为主,其他的选项均为正确表述,需要考生有所了解,可能在细节题中考到。【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清政府在 1904 年颁行了癸卯学制,在其内容中将学制分级,实行初级、中级高等教育,并详细规定了管理体制。清政府在全国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学
10、校教育制度,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宗旨的确立。【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个方面,所以其他两项并不属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考生需要注意掌握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的背景和在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题,基本只会在选择题中出现,所以考生只需要对基本的人物和他们的著作及贡献有所了解即可。【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梁启超是中国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史学
11、的诞生,其中主要的新主张就是指斥封建史学为帝王家谱,并称社会是在不断地进化演变之中,本题属于细节性考题。【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4 【正确答案】 官厂商办是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派官员管理的商业组织方式。在官厂商办的模式中,政府和商人是庇护人与受庇护人的关系。洋务运动时期,引进新式企业需要巨大的资本。清政府拿不出巨款直接投资,结果还是引用纲法的老法子,向私人募集股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派员管理,这种方法称为官督商办。【试题解析】 考生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出资办企业的大商人,往往与官府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职位,
12、所以后来他们也成了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部分。【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15 【正确答案】 英国浸礼宗来华传教士。1869 年来华后在山东、山西传教,1890年到天津任时报主笔,鼓吹维新变法。1891 年任上海同文书会总干事,后又任广学会总干事。与李鸿章、张之洞来往密切,与康有为、梁启超亦有联系,戊戌变法失败后曾协助康有为出走。著有救世教益留华四十五年等。【试题解析】 李提摩太的传教方式类似于利马窦的做法,被称为“李提摩太模式”。其主要方法是,以介绍西方文化来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在必要时,与中国的宗教和文化妥协。李提摩太的方式,对中国以后的维新运动有很大影响。考生应注意将他同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外国
13、来华人士放在一起掌握。【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16 【正确答案】 张謇,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代表人物。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刺激了他。他放弃了官职,遂致力于事业和教育。张骞是“实业救国” 和“教育救国”的倡行者,并终生为其事业奋斗,因而被誉为“状元资本家” 。周学熙 1906 年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公司,获利颇丰。1908 年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袁世凯窃国后,于 1912年和 1915 年两次任财政总长,参加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周以兴办实业成绩卓著,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 之说。20 世纪初,由于新政和预备立宪
14、都倡导奖励工商业、发展实业的政策,使中国的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真正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阶级,其中张謇和周学熙便分别是南北方的代表人物,以他们为首的两大资本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17 【正确答案】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率先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的体制及内容,在招收学生、聘用教习、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与传统封建教育所不同的特点,因而在中国的土壤上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的建立是洋务派“ 自强”“求富”主张的体现。【试题解析】 随着洋务
15、运动的展开,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学技术学堂和军事学堂,专门培养科技工程、制造和军事方面的专门人才。而这类学堂主要开设在沿海的商埠和省城,其他还包括北洋水师学堂和湖北自强学堂等。考生需要对洋务运动中开设的各种工厂、学堂有所区分和了解。【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18 【正确答案】 买办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 买办 ”。清初,买办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管事,后来逐步发展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的居间人或代理人。鸦片战争以后,“买办制度” 随着洋行业务的开展而发生了变化。买办阶层同外商利益上的共同点使其
16、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独特色彩的集团,他们成了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试题解析】 买办作为我国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早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他们是在中国同西方经济往来中的一个特殊产物,考生应注意对买办性质的掌握,并将其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主义相互比较。【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19 【正确答案】 清代在北京开办的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第一所洋务学堂。清政府自鸦片战争后,屡次与帝国主义列强交涉,深感语言不通、文字隔阂。左宗棠、李鸿章等坚持学习西方,于是在同治元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基本不学“四书五经” 之类的传统科目,被视为
17、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试题解析】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洋务派逐渐意识到培养精通西方语言和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开始着手在国内建设了一批以培养这方面人才为目的的学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进一步深入,为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20 【正确答案】 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1872 年英商关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
18、字。四是经营副业。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 1889 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并实现了赢利的目的。【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1 【正确答案】 (1)改革政府机构。内容包括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前;而将原有的地方和中央的冗官冗衙进行裁撤;再有整顿吏治,废除原有的陈规陋习。(2)编练新军和兴办警察事务。停止了武科的科举考试,转而要求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开始裁汰旧的兵将乡勇,编练新式军队。警察的建设则是开创了中国近代以来警政事业的开端。(3)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清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划定了初、中
19、、高三段制的教育体制,并规定了具体的年限。要求各省改设学堂,省城设立大学堂。(4)奖励实业,发展商务。参考西方国家的政策,制订了保护和发展本国工商业的法律条文,并设商部,总管商务、铁路、工矿、银行等事务。【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22 【正确答案】 近代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脱胎于西方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之中,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其规模小、技术落后、多集中于沿海的商埠等特点。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瓦解中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的同时,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创造了一定的空间,创造了其产生的一些客观条件,包括市场和劳动力等。而在封建地主阶层倡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的第一批工矿
20、企业,其中的一部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使得人们认识到创办企业的优越前景,这样一来,大批的商人、官绅投入到办企业的行列中来,他们自筹资金,投资于近代的以工业为主的工矿、交通等行业,开始形成了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中国社会,近代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深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榨,又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上层地主的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生存处境极为艰难,所以具有很强的革命性,要求推翻加在其身上的负担;但是同时,由于他们的势力很弱,不具备单独革命的实力,所以为求生存,又不得不向中外势力妥协。【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23 【正确答案】 洋务运动时期,随着近代以来
21、列强的侵华和洋务运动的深入,清政府意识到,只有拥有了掌握西方先进科技的人才,才能得以图强。从 19 世纪 60年代开始,一大批以培养军事、外交和科技人才为主的新式学堂建立起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等。与此同时,出国留洋也成了一条培养人才的途径,主要做法是派遣年龄不等的留学生到欧美强国学习。戊戌变法时期,改良派提出了他们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建议。包括改革科举制度,将旧的八股废除,改考策论。并广设学堂,将原有的书院、祠庙、义学和社学改为兼学中学和西学的学堂,京师大学堂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改良派提倡西学,继续选拔留学生出国。清末的新政内容中,对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
22、改革。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各省均被要求改设学堂,州县设小学堂,府及直隶州设中学堂,省城设立大学堂。将京师同文馆并入了京师大学堂。1904 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新的学制,即癸卯学制,将学制划分为三等七级,规定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具体年限,还包括详细的教育管理体制。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宗旨的确立,教育成为了国家重要的政务之一。【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24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主要特点。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开始注意向西方学习;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的主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
23、先进的科技,“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阶段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为主要特点。19 世纪 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宣传西方政治制度和变法主张,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20 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武昌起义后,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共和仍是革命派为之奋斗的目标。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主要目标。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接受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在社会上掀起了思
24、想解放的潮流。【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25 【正确答案】 改革内容:(1)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将原有的军机处裁撤,转而设立责任内阁,下设各部,实际上是所谓的“皇族内阁” 。新设立的其他重要中央机构还包括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弼德院和相当于参谋部的军咨处。地方上的机构改革主要是设立了各省的咨议局,拟订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和合法性。(2)法制改革。设立修订法律馆,派专门的大巨主持修订法律,并修订颁行了商法、刑法等几部法律。钦定宪法大纲对君主立宪的原则作出了规定,但是主要以维护君权为主,而且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贯彻。此外,还仿照西方的刑法,颁行了大清新刑律,引入了近代的刑法体系。(3)地
25、方自治政策。主要是仿照日本的政策而实行的,各省都依照章程筹办了地方自治,大都建立了府厅州县的自治公所,这种自治活动,依靠地方士绅和大商人阶层的参与,推动了各地工商业、文教事业的发展。意义:首先,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而且从活动本质来看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 的范畴。其次,从客观的实际影响来看,清政府实行的某些措施,又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从实际作用来看具有背离性:在直接影响方面,它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主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预备立完的落后性,同之前清政府进行的洋务运动和新政一样,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