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辛亥革命、民初政局)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847700       资源大小:51.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辛亥革命、民初政局)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历史学基础(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辛亥革命、民初政局)模拟试卷1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2 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3 宪政公会4 皇族内阁5 十九信条6 钦定学堂章程7 自强军8 武卫军9 会党10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1 革命军12 南社13 兴中会14 华兴会15 光复会16 民报17 三民主义18 新民丛报19 萍浏矗起义20 黄花岗起义21 文学社22 共进会23 武昌起义24 湖北军政府25 南北议和26 优待条例27 唐宋内阁28 统一党29 进步党30 天坛宪草31 宋教仁案32 善后大借款33 第一流人才内阁34

    2、政治会议35 中华民国约法36 筹安会37 洪宪帝制38 欧事研究会39 白朗起义40 新旧约法之争41 张勋复辟42 安福国会43 第一次直奉战争44 曹锟贿选45 中俄蒙协约46 西姆拉会议47 麦克马洪线48 二十一条49 西原借款50 中日军事协定51 蓝辛石井协定52 金法郎案53 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历史学基础(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辛亥革命、民初政局)模拟试卷1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清末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会衔向清廷上陈的三个奏折。1901 年 1 月,清廷发布变法上谕,刘坤一、张之洞会衔连上三折,奏请

    3、变法。第一疏论育才兴学,以教育制度改革为主,主张设学堂、变科举、停武科、奖游学;第二疏论致治、致富、致强之道,所言以整顿变通中国之成法为主,共十二个方面;第三疏论采用西法。此三折成为清末实施新政的范本。【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2 【正确答案】 1905 年清政府派遣亲贵重臣对欧美各国政治制度进行详细考察的事件。1905 年 12 月,载泽、尚其享、李盛铎、戴鸿慈、端方等五大臣奉旨分别前往欧美和日本考察政治。在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同时,清廷又谕令设立考察政治馆,作为研究宪政的机关,探讨中西政体的优劣,提供改革方案。1906 年 8 月,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归国,密陈立宪有“皇位永固” 、 “

    4、外患渐轻”、“ 内乱可弭”三大好处,主张诏定国是,仿行宪政。【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3 【正确答案】 清末湖南立宪党人杨度等组织的政治团体。宪政公会初名宪政讲习会,1907 年 6 月,杨度存日本东京创立。1908 年 3 月,他来到北京,在北京设立宪政公会总部,并且发表宣言,表示其政治目的存于“团合运动,以冀开国会、布宪法、建设责任政府,消专制之威,免暴动之祸。实行君主立宪”。宪政公会在北京、河南、安徽、山东以及上海、天津等地建有支部,声势颇大,极一时之盛,尤其在湖南、湖北,以学会形式扩充势力,影响极大。【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4 【正确答案】 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成立的以满族

    5、皇族为主的责任内阁。1911 年5 月,清廷发布内阁官制和任命总理、协理大臣以及各部大臣的上谕,宣布裁撤军机处、旧内阁和会议政务处,任命奕勖为内阁总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任内阁协理大臣。组成责任内阁。但在内阁 13 名成员中,竟有 9 名满人,汉人只占 4 名;而且在 9 名满人中。皇族竟然又占 7 名。皇族不仅充当了国务大臣,而且居于领导和多数地位。因而,这一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 。【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5 【正确答案】 1911 年清政府为挽救危局而颁布的修改宪法的谕令。全称宪法重大信条十儿条。清政府迫于形势,授意资政院草拟改宪的“十九信条” 并于 1 911 年 11 月 3

    6、日批准颁发。主要内容有:宜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会有制定宪法、改宪、选举内阁总理大臣、宣战、媾和及决定财政等权力;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皇室经费听由国会议决;皇帝权限和皇室大典由宪法规定。皇权虽有部分削减,但仍规定皇位世袭,皇帝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有权任命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并统率海陆军。该信条于民众权利未有涉及,颁布后也未能挽救清廷覆亡的命运。【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6 【正确答案】 1902 年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规定学制的文件。又称壬寅学制。由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1902 年 8 月颁布。他将教育分三个阶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全学程共

    7、20 年。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有简易实业学堂;与中学堂平行的有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的有仕学馆、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该学制的颁布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民国学制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基础。1904 年癸卯学制颁布后废止。【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7 【正确答案】 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任内编练的新军。1895 年中日战争期间,署理两汀总督张之洞在江苏编练新式军队,成十三营,其巾步队八营,马队、炮队各两营,工程队一营,共二千八百六十人,名自强军。以德国少校来春石泰为首的三十五名军佐任教习,营制、训练均仿德军章程。营官、哨官多小自天津武备学堂和广东陆师学堂。1896 年春,张之洞回

    8、湖广总督本任,自强军由两江总督刘坤一续练。1901 年调往山东,归袁世凯节制。后成为陆军第六镇的一部分。【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8 【正确答案】 清末荣禄编组的军队建制。戊戌政变后,直隶总督荣禄将驻扎在直隶境内包括新建陆军在内的军队合编为武卫军,分前、后、左、右、中五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被编为武卫右军,编制扩大为 13000 人。义和团运动中,除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外,其他四军在京津一带或被消灭,或遭重创。1901 年,袁世凯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率武卫右军回到直隶。【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9 【正确答案】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民间秘密会社的总称。在此以前,天地会、哥老会等

    9、通称“ 会” 自兴中会与天地会首领联络后,始称“会党”。会党除有反清复明的口号外,尚有组织上实行家长式领导,首领由大首领加封,一切唯首领之命是从;组织成员以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游民无产者为主体;有很强的地方性;采取秘密方式进行活动等特征。会党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模块】 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10 【正确答案】 章炳麟发表的反对君主立宪的著名论文。章炳麟,原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1903 年,他在苏报上发表了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了康有为的保皇观点。针对康有为关于中国“公理未明,旧俗俱在” 因而“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 的观点,他指出: “公理之未明

    10、,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炳麟的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其时革命派从思想上、理论上正面批判立宪派的重要著作。【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11 【正确答案】 邹容撰写的宣传民主革命的小册子。邹容,字蔚丹,四川巴县人。主要著作革命军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说作为理论基础,积极歌颂革命,号召推翻集专制、卖国与种族压迫为一体的清政府,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他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 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革命和独立。革命军是其时表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则和理想最为完整和鲜明的著作。销售逾百万册,占清末革命书刊销数的第一位。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知

    11、识模块】 辛亥革命12 【正确答案】 清末资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主要发起人是陈去病、高旭、柳亚子。1909 年成立于苏州虎丘张公祠。南社以反对清朝相号召,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社员发展很快,各地也建立了分支机构。作为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南社在辛亥革命中举起了反对清朝的革命文学旗帜,主张用文学来“开民智” 、“救民德”、“挽民心”、“振民气”。辛亥革命后,南社逐渐发生变化,1923 年后解体。【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13 【正确答案】 清末由孙中山创立的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 年冬,孙中山由上海赴檀香山,联合华侨 20 余人,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一兴中会。1895

    12、年春,孙中山回到香港,与当地进步社团辅仁文社合作,成立兴中会总部。兴中会在会员人会的秘密誓词中,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的革命目标,决心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14 【正确答案】 清末活动于两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4 年在长沙成立。华兴会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的口号,于 11 月在长沙发动起义,结果事泄,起义失败。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华兴会会员相继加入,华兴会遂停止活动。【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15 【正确答案】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其前身是留日学生军国民教育会的部分会员秘密组织的暗杀团。1904 年,光复会在上海

    13、成立,推蔡元培为会长,宗旨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1907 1908 年,光复会在浙江、安徽发动了秋瑾、熊成基安庆起义。【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16 【正确答案】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 年在日本东京创刊,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以宣传反清革命理论、配合反清革命为宗旨。19051907 年间,民报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刊物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鼓吹暴力革命和共和制度,反对改良和立宪。1908 年被日本政府查封。【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17 【正确答案】 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

    14、主革命纲领。1905 年 11 月 26 日,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是“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它的提出,对于统一革命党人的思想、动员号召群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18 【正确答案】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报刊。1902 年由梁启超创办于日本横滨。1907 年停办。该报创办早期,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学说,对广大知识界特别是青年

    15、知识分子影响很大。19051907 年,主要与革命派的刊物民报进行激烈论战。【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19 【正确答案】 清末同盟会策动的武装起义。1906 年夏,黄兴派刘道一、蔡绍南等返回湖南整顿会党,宣传革命,得到会党首领龚春台的响应。龚春台密谋起义,创立洪汀会,设宗籍贯于麻石,势力发展到萍乡、浏阳和醴陵等县。1906 年 12 月3 日,龚春台率二三千人在麻石起义,各地会党首领先后响应。起义群众总数达 3万人以上。清政府急调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 4 万军队四面围攻义军。起义军浴血奋战,坚持了一个多月,最终失败。【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20 【正确答案】 1911 年 4 月同盟会在广州举

    16、行的武装起义。1910 年 11 月,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举行秘密会议,布置广州起义,计划占领广州,然后分兵出击湖南、江西、福建,夺取长江中下游。后因消息走漏,清政府严加戒备,遂改变作战计划,于 1911 年 4 月 27 日,在队伍尚未集中的情况下发动起义。黄兴、朱执信等人率敢死队分四路进攻,与大队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伤亡过重,被清军击败。此役同盟会牺牲会员 100 多名,其中 72 人的遗骸被收葬于广州东郊黄花岗,故称“黄花岗起义 ”。【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21 【正确答案】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是 1911 年 1 月由振武学社改组而成,蒋翊武任社长,以“ 研究文学 ”为名,在武

    17、汉新军中发展会员,开展革命活动。 1911年 9 月 24 日,文学社和共进会正式联合成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推举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为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于 10 月 10 日晚发动了武吕起义。【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22 【正确答案】 1907 年 8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的中国革命团体。主要领导者有焦达峰、孙武等。共进会以同盟会的纲领为纲领。但将“平均地权” 改为“平均人权”,主张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开展革命运动。1911 年的广州起义和四川保路风潮,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9 月 24 日,共进会和文学社正式联合成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于 10 月 10 日晚发动了武昌起

    18、义。【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23 【正确答案】 1911 年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共同发动的大规模武装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的联合,使武汉革命形势突飞猛进。10 月 10 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首先发难,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他们杀死镇雎起义的反革命军官,一举占领了楚望台。发动起义的士兵临时推举原日知会会员、队官吴兆麟担任指挥,向总督衙门发动进攻。湖广总督瑞激仓皇逃往停泊在江面的兵舰上。起义军一夜之间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江对岸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也分别在 l1日晚和 12 日晨光复汉阳和汉口,完全控制了武汉三镇。【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24 【正确答案】 辛亥革命时湖北起义武装的

    19、军政机关。又称武昌军政府、武昌都督府。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后,立即成立湖北军政府,强推原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黎元洪为都督,设参谋、军令、政事、外交四部。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被各省公认为临时中央军政府。曾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等一系列有进步意义的政策和法令。在组织汉口保卫战中,有力地抵制了清政府的镇压。1912年 4 月,随着南京临时政府的北迁而撤销。【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25 【正确答案】 19111912 年南方革命政权与袁世凯之间进行的和平淡判。1911年 12 月,南北代表在上海英租界举行谈判。南方总代表伍廷芳提出废除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等条件,北方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向

    20、南方要挟。经五次会议。双方达成停战和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的协议。中华民国成立后,谈判陷入停滞。在内外压力下,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13 日,孙中山提出辞职。15 日,临时参议院推袁世凯为临时火总统。【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26 【正确答案】 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代表商订的敦促清帝溥仪退位的条例。1912 年 2 月 6 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通过了优待条例。规定:清帝称号不变;每年由民国政府给予 400 万元;清帝仍留居皇宫,以后居住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保护等等。2 月 12 日,清帝宣布接受优待条例,正式退位。【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27 【

    21、正确答案】 袁世凯政权第一届内阁。1912 年 3 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在南京组织第一届内阁。唐内阁的要害部门受袁世凯控制,如陆军总长一职,袁世凯便坚决不肯交给黄兴,而由他的亲信段祺瑞充任;但宋教仁等四个同盟会员也分到了农林、工商、司法、教育等四个部门,在连同唐绍仪在内的十个阁员中,同盟会员占半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 或“唐宋内阁”。【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28 【正确答案】 民国初年的政党。1912 年 1 月以章太炎为首的中华民国联合会与以张謇为首的预备立宪公会合并组成。章炳麟、程德全、张謇、熊希龄为理事。该党以“巩固全国之统 ,建设中央政府,促进共和政治” 为宗旨。实际上

    22、反对同盟会,拥护袁世凯统一。5 月合并组建共和党,但不久义退出,继续维持统一党。1913年 5 月又与共和党、民主党合并组成进步党。【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29 【正确答案】 民国初年的政党。1913 年 5 月 29 日在北京成立,由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合并而成。以黎元洪为理事长,梁启超、张謇、伍廷芳、孙武、那彦图、汤化龙、王揖唐、蒲殿俊、王印川九人为理事。出版天铎报为机关报,总部设在北京。党纲为“ 采取国家主义,建设强善政府;尊重人民公意,拥护法赋自由;顺应世界大势,增进平和实利”。支持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反对国民党,并为袁世凯出任正式大总统效力。1913 年 7 月该党重要分子熊希龄曾出

    23、任内阁总理。但自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及国会后,该党亦逐渐瓦解。【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30 【正确答案】 民国北京政府统治时期于 1913 年 10 月通过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因在北京天坛祈年殿起草,故名。该草案规定:政府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总统权力;设立国会委员会为国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便于对行政权的制约。该宪草并未经国会宪法会议通过。【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31 【正确答案】 1913 年袁世凯谋杀宋教仁的政治案件。1913 年初国会选举,同民党获胜,将以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总理。1913 年春,宋教仁南下竞选。袁世凯在收买宋教仁未果后,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

    24、划谋杀宋教仁。1913 年 3 月 20 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刺客枪杀。该案使革命派与袁世凯决裂,引发了二次革命。【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32 【正确答案】 1913 年袁世凯为镇压革命派而向外国银行团进行的借款。1913年 4 月,袁世凯为消灭国民党在南方各省的革命势力,以办理“善后” 为名,未经国会同意,先后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非法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为 2500 万英镑,以盐税、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中央税款为担保。借款合同成立后,袁世凯即向南方革命党人发动了军事进攻。【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33 【正确答案】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的熊希龄内阁。1913 年 7 月

    25、,袁世凯任命进步党议员熊希龄为内阁总理。9 月,内阁组成,只有司法、教育、农商等少数总长职位由进步党人梁启超、汪大燮、张謇等分别担任,而陆军、内务、外交等重要部门则牢牢掌握在袁世凯的嫡系军阀、官僚手中。由于梁启超等人都是社会名流,这个内阁被人称为“ 第一流人才内阁 ”。【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34 【正确答案】 民国初年袁世凯设立的咨询机关。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后,国会对他来说已无存在的意义。1913 年 11 月 4 日,袁世凯以国民党议员和李烈钧有联系为借口,下令解散国民党,撤消国民党议员的资格。这样就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他又以政府不能无咨询机关为理由,于 11 月 26 日下令组

    26、织政治会议,成为他的御用工具。1914 年 1 月 10 日,袁世凯下令取消国会。【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35 【正确答案】 民国初年袁世凯制定的约法。1914 年 3 月,由政治会议建议设立的约法会议召开。根据袁世凯提出的“修改约法大纲七条” ,约法会议很快就炮制出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5 月 1 日,袁世凯正式将其公布,同时废除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有: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撤消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36 【正确答案】 袁世凯复辟帝制成立的政治团体。1915 年 8 月,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在袁世凯的示意下,组织了“筹安会” 。他们

    27、被称为筹安会“ 六君子” 。筹安会以 “研究共和政治得失”为名,公开倡青复辟帝制。【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37 【正确答案】 1915 至 1916 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1915 年 12月 12 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 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同年 12 月 25 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称帝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世凯被迫于 1916 年 3 月 22 日宣布取消帝制。【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38 【正确答案】 1914 年在东京组织的以

    28、研究欧事为名的政治团体。1914 年 7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部分流亡日本、尚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同盟会员,为探讨世界大战与中国革命关系。加强联络,以研究欧事为名成立该会。主要成员有李根源、邹鲁、章士钊、李烈钧、程潜等人,黄兴为名誉主席,实际负责人为李根源。该会对国事主张停止内争,一致对外。1915 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步伐,部分成员李烈钧、李根源等开始向孙中山靠拢,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39 【正确答案】 袁世凯统治时期爆发的农民起义。白朗,河南宝丰人,1911 年领导农民起义反清。袁世凯窃国后,起义队伍逐渐扩大到几万人,提出“逐走袁世凯” 、“建立完美之政府

    29、”的口号,转战于河南、湖北、安徽、甘肃、陕西等地。1914 年,袁世凯调集 10 万大军,对起义进行残酷镇压。8 月,白朗战败受伤,不久牺牲,起义失败。【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40 【正确答案】 1916 年北京政府内部的约法之争。旧约法指 1912 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约法是袁世凯炮制的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根据新约法,以国务院名义宣布由副总统黎元洪代行总统职权。各派反袁势力都赞成黎元洪继仟大总统,但拒不承认援引新约法。由于全国一致反对,段祺瑞被迫让步。6 月 29 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名义下令恢复临时约法,同时宣布定于8 月 1 日召开国会。新旧约法之争最终以旧约法和国会的

    30、恢复而结束。【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41 【正确答案】 1917 年张勋拥立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帝制。又称丁巳复辟。1917年因是否参战问题,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争端。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带领军队人京拥溥仪登基,恢复清末官制。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要求讨伐张勋。段祺瑞组成讨逆军讨伐,7 月 12 日即结束。段祺瑞凭借讨逆有功得以重新执政。【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42 【正确答案】 19181920 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一手操纵的民国第二届国会。1918年 8 月,第二届国会成立,全国共选出两院议员 472 名。段祺瑞操纵的安福俱乐部成员达 330 名,故又被称为“安福国会” 。第二届国会选出北洋

    31、系老政客徐世昌为大总统。1920 年 7 月直皖战争中,皖系段祺瑞失败,徐世昌下令解散安福俱乐部,第二届国会消亡。【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43 【正确答案】 1922 年北洋军阀直、奉两系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直皖战争后,为了扩张各自的势力,直、奉两系争先恐后地收编皖系残军,激烈地争夺内阁席位和各省地盘。1922 年 4 月 29 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这场战争,奉系投入兵力 12 万,直系用兵 10 万,战线也比较长。东路在津浦线,西路在沿京汉线及其以东地区进行。6 月 18 日,直奉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结束,北京政权完全落入了直系军阀的手中。【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44

    32、【正确答案】 直系军阀曹锟为窃取总统职位而进行的贿选活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曹锟为了把自己“ 选 ”为总统,以 40 万元收买了国会议长,以每张选票 5000到 1 万元贿买了 500 多个议员。1923 年 10 月,这批被人们斥为“猪仔” 的受贿议员把曹锟“选”为总统。10 月 10 日,曹锟就职,向众议院提名孙宝琦组阁,接着由这些“猪仔”议员赶制和公布了 中华民国宪法,被人们称为 “曹锟宪法”或“ 贿选宪法”。【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45 【正确答案】 中国、沙俄和外蒙古关于外蒙古现状和主权归属的协约。自 1914年 9 月起,中俄举行了恰克图会议。并于 1915 年 6 月签订中俄蒙协约

    33、,沙俄承认中国对外蒙的“ 宗主权 ”,北京政府承认外蒙的 “自治”和沙俄在外蒙的各种特权。十月革命爆发后,1918 年北京政府派军队开进库伦,恢复了对外蒙的主权。【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46 【正确答案】 1913 年由英国策划,在印度西姆拉召开的中印藏会议。会议于1913 年 10 月1914 年 7 月在印度的西姆拉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中印关于西藏东段边界问题,英国代表麦克马洪非法划定了麦克马洪线。西姆拉会议是英国干涉中国内政的侵略行为,受到中国历届政府的抵制。【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47 【正确答案】 1914 年英国单方面划定的中印边界线。1914 年,麦克马洪背着中国中央政府而同西藏地方代

    34、表在会外秘密换文中划定中印东段边界,把 9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承认非法的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 ”,以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也从未承认过。【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48 【正确答案】 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为了独霸中国,1915 年 1 月,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其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将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为 99 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东部的特殊权利;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未经公司同意,不准他人开采附近矿山;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其他国家;中国中央

    35、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同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间之铁路建筑权给予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省有投资修筑铁路及开采矿产的优先权。经过几个月的秘密谈判,日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袁世凯于 5 月 9 日接受它的要求,其中仅把原来的第五号内容改为日后另行协商。【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49 【正确答案】 19171918 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之问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1917 年,段祺瑞为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先后以各种名义向日本借款。其中,日本寺内正毅内阁顾问西原龟三以私人身份六次来华,同中国交通总长曹汝霖等经办八次借款,通常称“西原借款”

    36、 。通过这些借款,日本攫取了中国东北和山东的铁路权和矿产、森林资源开采权。【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50 【正确答案】 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军事协定的总称。1918 年 5 月,段祺瑞政府与口本签订了所谓的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通过中日军事协定,日本取得了在我国驻兵和军队自由出入我国东北与蒙古的特权。军事协定签订后,日本立即将其策划已久的侵占中国东北的阴谋付诸实施,日军七八万人开进东北,把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张到东三省北部,迅速代替了沙俄在东三省的侵略地位。【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51 【正确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两国在侵华问题上达成的协定。1917年 11

    37、 月,美国国务卿蓝辛与日本前外务相石井菊次郎以互换照会方式订立本协定。主要内容为:日本再次承认美国的“门户开放” 政策和 “机会均等”原则,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的“ 特殊利益” 。该协定使美日两国在侵华问题上暂时达成妥协,并为两国特别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52 【正确答案】 北洋政府时期最要金融事件之一。又称金佛朗案。一战结束后,法国通货膨胀,法郎贬值。法国为了使庚子赔款不受法郎贬值的影响,曲解条约上“金法郎”一词,要求中国按金质法郎,而不是金本位法郎支付赔款,同时以恢复中法实业银行为条件,要求北洋政府遵照执行。1925 年 4 月,段棋瑞执政府屈服,接受了法

    38、国的要求,以未贬值的美元支付庚子赔款,中国由此多支付关银 6200 余万两。【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53 【正确答案】 1924 年中国的北洋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协定。1924 年 5 月,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与苏联政府代表喀拉罕在北京共同签订。主要内容:(1)规定中苏两国在协定签字后即恢复外交关系;(2)苏联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废除沙俄时期与中国签订的有妨碍中国主权及利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协定等;(3)抛弃沙俄时期在中国的一切租界地和庚子赔款,并取消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取消中东路商业事务以外的一切特权等;(4)中东路所有关系中国国家地方主权之各项事项事务,概由中国政府办理等。【知识模块】 民初政局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辛亥革命、民初政局)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