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法学练习试卷 21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是( )。(A)重婚罪(B)遗弃罪(C)虐待罪(D)破坏军婚罪2 公安人员张某在审讯犯罪嫌疑人高某时,对其捆绑吊打,致使高某脑内大面积出血而死亡。对张某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原则是( )。(A)按刑讯逼供罪从重处罚(B)按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C)按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从重处罚(D)按过失致人死亡罪从重处罚3 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相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的主体不同
2、(B)侵犯的客体不同(C)行为的方式不同(D)对他人死亡的结果能否预见不同4 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应以( )论处。(A)破坏军婚罪(B)猥亵,侮辱妇女罪(C)强奸罪(D)重婚罪5 某甲将 10 岁幼童乙拐骗离家出走,并欲将乙带至外地卖掉,途中甲被抓获而乙得救。甲的行为构成( ) 。(A)拐骗儿童罪(B)拐卖人口罪(C)拐骗儿童罪和拐卖人口罪(D)拐卖儿童罪6 王某在拐卖女青年郭某的途中,又强迫郭某多次卖淫,对王某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原则是( )。(A)直接以拐卖妇女罪的法定刑进行处罚(B)直接以强迫卖淫罪进行处罚(C)以拐卖妇女罪和强迫他人卖淫罪进行数罪并罚(D)按
3、牵连犯从一重罪进行处罚7 诬告陷害罪所捏造的必须是( )。(A)不道德的事实(B)违反纪律的事实(C)行政违法的事实(D)犯罪事实8 某甲(男,未婚) 不知某乙(女) 已有配偶,偏信某乙未婚的谎言,与其结婚。对甲,乙( )。(A)都以重婚罪论处(B)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重婚罪(C)甲,乙均不构成犯罪(D)甲行政处分,乙以重婚罪论处9 某甲虚构某乙侮辱妇女的犯罪事实,并在众人中散布,某甲应构成( )。(A)侮辱罪(B)诽谤罪(C)诬告陷害罪(D)报复陷害罪10 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的区别是( )。(A)犯罪的目的不同(B)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C)使用的手段不同(D)打击的部位不同11 某甲在聚
4、众斗殴的过程中将对方参与斗殴的某乙打成重伤。某甲的行为构成( )。(A)聚众斗殴罪(B)故意伤害罪(C)过失致人重伤罪(D)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12 虐待罪的主体是( ) 。(A)一般主体(B)具有抚养义务的人(C)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D)近亲属13 强奸妇女罪的本质特征是( )。(A)使用暴力,胁迫手段(B)使用其他手段(C)使用暴力,胁迫手段或者其他手段(D)违背妇女意志14 ( )不是报复陷害罪的侵害对象。(A)批评人(B)举报人(C)控告人(D)建议人15 治安联防队员甲夜间巡逻时抓到可疑分子乙,怀疑其为小偷,即把其叫进室内讯问。乙否认偷了东西,甲便把乙捆起来吊打,强迫其承认。结果,造成
5、乙重伤。甲的行为不构成( )。(A)刑讯逼供罪(B)非法拘禁罪(C)故意伤害罪(D)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16 某甲已经有一个妻子某乙,但患上绝症。因为某甲对妻子非常好,以致妻子心里不安,劝他买一个外地妇女,也好养一个儿子。并说某甲不这样做,她将死不安心。某甲无奈,就从人贩子手中买了某丙,并与之同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某甲的行为已经构成了重婚罪(B)某甲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C)某乙已经构成了教唆犯罪(D)某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
6、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7 某化妆品厂系私营企业,所生产的护肤产品供不应求。为了增加产量,厂长赵某决定改变配方,增加添加剂。结果,生产出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劣质产品,销售金额达 30万元。消费者在使用后,程度不同地出现过敏,脱皮等不良反应。在如何确定犯罪主体性质及定罪的罪名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C)单位犯罪(D)自然人犯罪18 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之处,包括( )。(A)犯罪客体不同(B)犯罪对象不同(C)犯罪行为方式不同(D)犯罪主体不同19 拐卖妇女,儿童罪与绑架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7、(A)是否采取了绑架手段(B)侵害的对象不同(C)主观目的不同(D)后续行为不同20 构成破坏选举罪的行为手段包括( )。(A)暴力(B)威胁(C)欺骗(D)贿赂21 诬告陷害罪的对象( )。(A)可以是任何公民(B)是除罪犯以外的所有公民(C)只限于年满 18 岁以上的公民(D)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简答题第 26-2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2 怎样正确分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本节其他犯罪的界限?23 偷税罪客观方面的特征是什么?法条分析题第 29 小题,10 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4 刑法第 191 条
8、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账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 ;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案例分析题第 30 小题,15 分
9、。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5 甲找到在某国有公司任出纳员的朋友乙,提出向该公司借款 5 万元,用于购买假币,并许诺出售假币获利后,给乙好处费。乙便擅自从自己管理的公司款项中借给甲 5万元。甲拿到 5 万元后,让丙从外地购得假币若干,然后在本地出售。出售一部分后,甲便送给乙 5 万元好处费。甲后来在出售假币的过程中被公安人员抓获。乙得知甲被抓后,担心受刑罚处罚,便携带 10 万元公款潜逃外地,后被司法机关抓获归案。问:在本案中,对甲和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刑法学练习试卷 21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10、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第 260 条规定,犯虐待罪的,告诉的才处理。但是,虐待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属于公诉案件。【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第 247 条规定,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对他人死亡的结果能够预见,而意外事件致人死亡则对他人死亡的结果不能预见。【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违背妇女意志,采用胁迫手段与妇女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D【试题
11、解析】 以出卖为目的,拐骗儿童的,构成拐卖儿童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240 条第 1 款第 4 项的规定,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以拐卖妇女罪定罪,是重一档法定刑的情节之一。【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诬告陷害罪所捏造的必须是犯罪事实。【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甲不知乙已婚,不构成重婚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某甲虚构某乙侮辱妇女的犯罪事实,但其并没有向有关机关告发,而是在众人中散布,构成诽谤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故意伤害致
12、死与间接故意杀人在犯罪目的上不同,前者是伤害的目的,后者是杀人的目的。【知识模块】 刑法学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聚众斗殴的过程中将对方打成重伤的,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知识模块】 刑法学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虐待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与被害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知识模块】 刑法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强奸妇女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违背妇女意志。【知识模块】 刑法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报复陷害罪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注意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知识模块】 刑法学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治安联防队员甲的
13、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已有配偶而又与他人同居,形成事实婚姻的,定为重婚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可以由单位构成。做本题的另一个关键是正确理解刑法第 140 条与第 148 条的关系。【知识模块】 刑法学1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这两个罪在犯罪客体,对象,行为方式和主体方面都存在区别。【知
14、识模块】 刑法学19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拐卖妇女罪也可以采取绑架手段。【知识模块】 刑法学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刑法第 256 条规定,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构成破坏选举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2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诬告陷害罪的对象可以是罪犯和未成年人。【知识模块】 刑法学简答题第 26-2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2 【正确答案】 刑法
15、第 149 条第 1 款规定:“生产,销售本法第 141 条至第148 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 5 万元以上的,依照本法第 140 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 141 条至第 148 条所规定的都是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的犯罪。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但不符合刑法第 141 条至第 148 条规定的构成要件时,并不意味着不成立犯罪,如果销售金额在 5 万元以上,就依照刑法第 140 条的规定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所谓“生产,销售本法第 141 条至第 148 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是指行为人虽然生产,销售了刑法第 141 条至第 148 条所
16、列的特定伪劣产品,却没有发生各该条所规定的危害结果或具体危险。刑法第 149 条第 2 款规定:“生产,销售本法第 141 条至第 148 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法第 140 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这是关于法条竞合适用原则的特别规定。刑法第 140 条是普通法条,第 141 条至第 148 条是特别法条。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法条竞合时,应当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处理。但是,立法机关考虑到一概适用该原则,会导致处理犯罪时出现罪刑不均衡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罪刑不相适应的现象,刑法第 149 条第 2 款规定了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即在行为符合刑法第14
17、1 条至第 148 条规定的犯罪构成时,通过考虑犯罪的情节与可能适用的法定刑,选择处罚较重的规定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知识模块】 刑法学23 【正确答案】 偷税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征管法规,采用各种欺诈手段或其他非法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行为:(1)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2)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使应纳税额变少;(3)拒不按税务机关的通知进行纳税申报,以及逃避税款的缴纳;(4)向税务机关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此外,扣缴义务人采用上述行为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也是偷税行为的一种表现
18、。成立偷税罪还要求具有下列两种严重情节之一:一是纳税人的偷税数额占应缴纳税额的 10%以上,不满 30%,并且偷税数额在 1 万元以上,不满 10 万元的;二是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具有前一情节的,不要求以前曾经实施偷税行为;具有后一情节的,不要求偷税数额达到上述比例与数量。同一个行为人实施上述两种以上手段,仍构成一个偷税罪。如果尽管有偷税行为,但不符合上述两种严重情节的,则不构成偷税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法条分析题第 29 小题,10 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4 【正确答案】 该条是关于洗钱罪罪状和法定刑的规定。该条罪状是叙明罪
19、状。据此,洗钱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客体是国家关于金融活动的管理制度以及司法机关查处犯罪的正常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故意采用各种手段,使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转换为“合法财产 ”的行为。根据 刑法第 191 条的规定 ,我国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毒品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六章第七节规定的各种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六章第一节内规定的各种有关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是指刑法第120 条规定的犯罪。走私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二节规定的各种走私犯罪。刑
20、法第 191 条对洗钱行为采取列举式规定,即具有下列五种行为之一的,即成立洗钱罪:提供资金账户的; 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 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是指财产和财产之外的其他经济利益。(3)犯罪主体是个人和单位。单位多指能够进行洗钱活动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公司,企业等。(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故意实施洗钱的活动。如果行为人不知是上述犯罪获得的“赃钱”,“
21、黑钱”而提供了资金账户等,则不构成洗钱罪。本条规定的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共有两档法定刑,即:犯洗钱罪的,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 5%以上,20%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 5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 5%以上,20%以下罚金。【知识模块】 刑法学案例分析题第 30 小题,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5 【正确答案】 (1)甲唆使乙挪用公司 5 万元,故甲与乙就挪用行为成立共同犯罪。(2)乙携带 10 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乙作为国有公司的工作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携带巨款潜逃的行为,构成贪污罪。(3)对乙应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和出售,购买假币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知识模块】 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