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847021       资源大小:50.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1 及答案与解析1 庄子逍遥游的思想艺术特点。(浙江大学 2007 年)2 试述魏晋六朝文学何以称之为“文学的自觉” 。(武汉大学 2006 年)3 论杜牧咏史诗的特点。(山东大学 2003 年)4 结合作品谈梦窗词的特色。(南京大学 2013 年)5 两厢记诸宫调对会真记的超越,(东北师范大学 2014 年)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6 老子又名道德经,由( )与( ) 两部分组成。(四川大学 2002 年)7 西汉董仲舒给汉武帝的著名的策论是( )。(北京师范大学 2015 年)8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敢致倚逍遥

    2、,何为怀忧心烦劳?”的出处是( ) 。 (四川大学 2013 年)9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中“小谢”是指 ( )。(四川大学 2011 年)10 “声律风骨兼备 ”是殷瑶在 河岳英灵集中用来评价 ( )的创作风格的。(暨南大学 2011 年)11 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的是( )。(暨南大学 2009 年)12 王国维说,元杂剧作为一种叙事的文学,其审美特征是( )。(暨南大学 2009 年)13 前七子包括( ) 、( )、( )、( )、( )、( )、( )。(复旦大学 1999 年)14 清代骈文代表人物中取得最高成就是( )。(浙江大学 2007 年)15 论述

    3、汉代大赋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复旦大学 2014 年)16 论牡丹亭的文化意义。(首都师范大学 2009 年)17 试述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南京师范大学 2010 年)18 文质彬彬(中山大学 2013 年)19 互见法(西南大学 2016 年)20 钟嵘“滋味说 ”(中国人民大学 2004 年)21 上官体(华中师范大学 2009 年)22 花间集(北京大学 2009 年)23 词牌(暨南大学 2009 年)24 夺胎换骨(南京师范大学 2004 年)25 杂剧(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26 茶陵派(暨南大学 2009 年)27 冯惟敏(中国人民大学 2001 年)28 脂评(首都师范大

    4、学 2001 年)29 饮冰室诗话(北京大学 2010 年)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1)逍遥游的思想是庄子学说的精华,也是庄子追求精神自由最高境界。文章从高远之志、厚积之力、大小之辩到无待之游的描述,给人的启示是远大的志向应当通向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不应局限于“一官”“一君”的现实功利,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逍遥游的思想是庄子的一种处世思想,他希望通过个人内心道德的修持来达到一种内在逍遥的理想境界。他鼓励人们开阔视野,充分张扬个性,培养不为物累,不随世迁的独立风骨,这种逍遥思想,其中蕴含着催人奋进、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引导人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5、,以独立的人格寻求人生的不同答案。(2)借用寓言说理,鲁迅评价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 运用大量的寓言把 “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鹦,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 ,一“抟”,“三千里”“九万里”“ 扶摇” 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

    6、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4)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一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 【正确答案】 “ 魏晋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这一说法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提出的,鲁迅在他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也提到了这一观点。但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 300 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大体表现在:(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义学是指学术,

    7、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人学、玄学、史学并立,这是重要的标志。同时,这一时期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中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在 金楼子立言篇 中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的说明:“ 至如文者,惟须绮觳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他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是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已经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上溯至汉书艺文志,而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

    8、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 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题。且将诗和赋分开,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论及十二种文体,对各种文体追溯其起源,考察其演变,并举出一些作品加以讨论,比曹丕和陆机又进了一步。东晋李充的翰林论联系风格来辨析文体,是对文体风格的进一步探讨。文心雕龙和文选则对文体有着十分系统的区分和深入的讨论。(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

    9、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表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对文学作品艺术特征的论述,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3 【正确答案】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1)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2)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

    10、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4 【正确答案】 吴文英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他力求自成一家,但辛弃疾和姜夔这两座艺术高峰横亘眼前,而他胸襟气魄远逊稼轩,才情天赋不及白石,要在情思内容上有所超越突破,已不可能,于是专在艺术技巧上争奇斗胜。(1)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

    11、界。如怀念亡姬的名作风人松,词的境界似真似梦。(2)其次是在章法结构上,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性的,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求。这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他长达 240 字的自度曲,也是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便典型地体现出这种结构的特色。(3)梦窗词的语言生新奇异。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如“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12、” 。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他描摹物态、体貌、动作,很少单独使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总是使用一些情绪化、修饰性、色彩感极强的偏正词组,如写池水是“腻涨红波”,写云彩是“倩霞艳锦”。梦窗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但雕绘过甚,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故不免为后人所诟病。【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5 【正确答案】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为董解元,因此被称为董西厢,它的本事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原作一方面以婉曲深挚的笔触描述张生与莺莺的相爱;另一方面又肯定张生“非礼不可人” 的行径。在文坛上,尽管会真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人们对张

    13、生始乱终弃的行为,多有不同于元稹的看法,如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词卷首即称“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 ,明确谴责张生的薄情。(1)董解元的 西厢记既不像会真记那样夹杂陈腐的观念,也不像商调蝶恋花词那样对莺莺被抛弃的遭遇显得无可奈何,而是热情地歌颂爱情,颂扬青年男女对礼教的反抗。董解元对原作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做了大幅度的改动和创造。董西厢中的张生,虽然从小习儒读经,但并不是“书虫” ,而是一个珍惜青春、充满生命活力的年轻人。在庄严的普救寺,他偶然见到眼含秋水、容貌清雅的莺莺,不禁“胆狂心醉” ,竟然忘形失态,不顾寺僧法聪的劝阻,意欲造访莺莺居所。更为突出的是,当他爱上莺莺以

    14、后,“不以进取为荣,不以干禄为用,不以廉耻为心,不以是非为戒”,作者正是以这“ 四不”,改造了会真记中的张生形象。在以后的情节中,张生敢爱敢恨,敢于承当对恋人的责任和义务,他修书请兵,退贼解围,保住了莺莺一家的安全,为了莺莺,他不假思索,义无反顾。这与会真记中的张生形象大不相同。(2)崔莺莺的形象,较之会真记,显得更为鲜明丰满。一方面,她长于深闺,却向往外面的世界,少女怀春,萌发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另一方面,由于母亲治家严肃,从小就被禁锢的莺莺,也知书识礼,深深懂得应遵守礼教的规范。张生的出现及其月下吟诗、请兵退贼等举动,激发了莺莺对眼前的年青书生的情思;她虽渐渐爱上张生,但内心却翻起了巨澜,

    15、产生强烈的冲突,因为这既要冲破老夫人的管束,更要冲破礼教对她的束缚。在董西厢里,莺莺的性格,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她先是唯恐“ 辱累先考 ”,因而压抑着对张生的情感,后来经过内心的激烈冲突,终于觉得报德难从礼,做出了大胆的越轨行动。作者以细腻的笔法,在描绘她的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中,完成了对莺莺形象的塑造。(3)除张生、莺莺外,董西厢还塑造了红娘、法聪、老夫人三个人物形象,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强调了男女主人公反礼教斗争的艰巨性。其中,老夫人对崔、张恋爱的从中作梗,是作品的一个大关节,正如红娘所言,冷峻的老夫人“教两下里受这般不快活” ,董解元注意表现两代人的思想冲突,也深化了原有题材的社会意义。

    16、【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6 【正确答案】 道经、德经【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7 【正确答案】 天人三策【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8 【正确答案】 四愁诗【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9 【正确答案】 谢灵运【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10 【正确答案】 陈子昂【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11 【正确答案】 晏殊【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12 【正确答案】 自然【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13 【正确答案】 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徐祯卿、王九思、王廷相【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4 【正确答案】 汪中【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5 【正确答案】 (1)形式上“ 主客问答”

    17、与“葫芦结构”。“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继承先秦诸子问答体散文而发展来的特点,子虚赋上林赋两都赋等都用“述客主以首引”(文心雕龙诠赋 ) 的方式。汉大赋的葫芦形结构方式是指两大部分自具首尾,但二者又有一定的联系。这种结构方式可向上追溯到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之后最明显的是司马相如用宋玉写男女之情创造的一种特别的形式,因而子虚上林后来成为写田猎、京都题材的大赋的范本。(2)体制上“大”。汉赋兴盛最根本的原因,是汉代社会为汉赋提供了大的描写对象,汉代人有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一方面,这种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支配了汉赋的创作;另一方面,汉大赋从体式和表现手法上又特别适应汉代人这种心理定势和审美定势。这样,现实

    18、中的大、审美理想中的大与汉赋体制之大完美地结合,塑造了一系列鸿篇巨制。大赋之“大” ,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特质:汉大赋相对于同时代的骚体赋和诗体赋而言,体制大,篇幅大。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二赋,扬雄的甘泉羽猎长杨三赋,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等,无不是结构宏伟、干言以上的鸿篇巨制;气魄大。汉大赋在夸张铺写京都物质的富饶、地理的优越和帝王游猎场面的盛大、生活享受的奢华时,都有一种恢宏阔大的气魄,这与汉帝国经济的繁荣、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大是分不开的,是文人自信心增强的一种反映。汉大赋的内容包容性大。题材的选择上不仅是以描绘山川、京都、宫殿、游猎等宏大事物为主,还有风俗等多方面的内容,都极力

    19、渲染了汉帝国的声威气势。(3)形式上“丽”。对于赋来说“丽”主要是指描写物象和文辞的华美,表现为堆砌辞藻、铺陈夸饰、安排偶句、讲求声韵等。汉大赋具有形式华丽淫靡的特点。这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文章之士刻意为文的产物。司马相如说:“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所谓“ 赋家之心 ”,似指赋的艺术构思;“赋家之迹”,指赋的形式。司马相如认为:赋的形式要华美,讲辞藻,讲文采,如同编织锦绣;讲声韵,讲音乐美,如同宫商协奏。因为辞赋刻意追求辞藻的华美,则作品多呈现出“ 铺采摘文、靡丽多夸 ”的特点,所以,批评辞赋时,批评家们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赋的靡丽特点。(4)笔法上“铺陈”。

    20、在诗经中,赋与比、兴并称,是一种表现手法,有铺叙的意思。而赋作为一种文体,虽然强调铺叙,但是一种“铺采摘文” 的铺叙,即赋体的铺叙离不开文采,离开文采的铺叙不具备赋体的特征。司马相如所说的“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就像经线和纬线编织的锦绣,又像五音组合的音乐。编织与组合,在赋这种文体中则表现为纵向与横向的铺陈。汉赋的铺陈,无论是纵是横,是实是空,都非常讲究文采。(5)内容上“虚构”。先秦时期,艺术虚构在庄子、屈原的作品中初露端倪,而汉大赋的出现,则使虚构成为了一种文学创作方式。这种情况在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两篇赋不但在结构上具有共同

    21、特点,即在一个虚构的框架中以问答体的形式展开内容,而且赋中的三位登场人物,被分别冠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 这样明白表示虚构的名字,作品的虚构色彩显得尤为浓郁。此后的汉大赋例如扬雄的长扬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大都沿用虚构的方式叙事。(6)主旨上“反对帝王的骄奢淫逸”。统治者拥有无限的权力和无尽的财富,他们的生活往往是极其奢华的。而他们生活上的放荡又往往与人们的苦难联系在一起。所以统治阶级中比较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总要不遗余力地批判历史上荒淫奢侈的昏君,而竭诚赞美以俭约自持的明主,用以讽喻当今,昭示来世。(7)题材上“京殿苑猎”。京都苑猎大赋多是赋家在田猎、游乐、观赏的时候应

    22、君王的要求而作,所以要求汉大赋在内容上“体国经野” ,以展现大汉帝国的声威与君主的德行。形式上则是要“好看” ,这不仅是指以囊括四海、包举宇宙般地铺排夸张,而且还要达到“ 抒下情而通讽喻 ”“宣上德而尽忠孝”的效果,在君主娱乐性的感观享受与满足之外又加入了一点讽谏的意义。例如子虚赋上林赋羽猎赋长杨赋两都赋二京赋。所以苑猎京都大赋主要展现的是赋家“才智深美”的一面,而这种 “命赋 ”的写作方式又使得苑猎京都大赋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帝王喜好、舆论风潮以及时代精神的承载体。因此以宏大的叙述模式和超凡的想象夸张来展现琳琅满目的汉代社会生活图景是苑猎京都大赋的基本主题。(8)效果上“劝百讽一”。汉大

    23、赋一般都可分为“劝”与“ 讽”两个部分(出自扬雄),“劝”为放纵鼓励,“ 讽” 为讽喻。但汉大赋的劝讽两部分在比例上严重失衡。“劝”的篇幅远远超过“讽 ”的篇幅。赋家们的创作冲动与热情几乎全部倾洒在前面的部分,描摹总是求全求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态显得不急不迫,逍遥容与。过渡到“讽”的部分便意兴索然,草草收场。这样在客观效果上,不但从思想意义方面出现了“欲讽反劝”的现象,而且在艺术上也使得两部分内容处于彼此游离的不谐和状态。【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16 【正确答案】 在中国文学史上,牡丹亭是继西厢记之后最著名的爱情剧。它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当时流行的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也借鉴了前代志怪小说的一些

    24、细节片断,汤显祖对之加以全新的整合,赋予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时代精神。(1)标出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牡丹亭所表现的是情和礼的冲突,作品中的情主要表现为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情(包括正常情欲)的追求,理主要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美好生活的束缚。杜丽娘是剧中至情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以情反理的思想。作者一方面如实地展示了杜丽娘的慕色而亡,以残酷的现实环境来突出其理想实现的痛苦性和艰难性,表现无处不在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漠视与对真情的虐杀;另一方面又设置了杜丽娘的因情复生,以美好的浪漫幻想来展现她为爱情而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显示出至情和人性的巨大力量与崇高价值。(2)

    25、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牡丹亭既是一部追求自由之爱的颂歌,也是一部鼓吹青春觉醒的颂歌。剧本深刻地解剖了一个人性从压抑到苏醒、爱情从禁锢到解放的过程。于是杜丽娘在春日大胆地做起白日梦,在梦中享受到美好的爱情。她倾诉“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反映了备受礼教摧残的广大女性要求主宰自己命运、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强烈呼声。作者是把杜丽娘、柳梦梅之间的爱情当做个性解放运动的一个缩影来展示的,这就把反封建的主题和要求个性解放的主题结合到一起,使作品上升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同时也大大超越了以往剧作对爱情的描写仅仅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反对封

    26、建礼教的狭隘层面上,显示出在新的时代思潮中的进步光华。(3)杜丽娘的形象实际上寄托着汤显祖的理想。杜丽娘对她所生活的环境的感受,同汤显祖对时代和社会的感受是息息相关的,而杜丽娘对爱情的生生死死的追求,是汤显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而另一方面,个性的解放又是以大团圆的结局来实现。正如杜丽娘所说“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最后情还是在礼面前低头屈服,剧中柳、杜的婚姻还是落入“ 奉旨完婚 ”的窠臼。这种大团圆的色调同杜丽娘的人性觉醒及爱情追求是不协调的。悬殊的反差,反映出作家思想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也反映出作家大胆地挣脱传统束缚而又最终落人束缚的必然性。(4)牡丹亭 所体现的探索精神和途径,是封建社会后期

    27、许多进步的封建思想家的探索缩影,它揭示出:在封建关系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单靠自身的思想力量实现观念意识从古代向近代的转变是不可能的。社会的封闭性、保守性决定了观念的复古性、因袭性。没有彻底的思想武器,是不可能彻底实现社会的政治批判的。【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7 【正确答案】 聊斋志异在文言小说的创作艺术上有多方面的创新,将文言短篇小说推到了空前而后人又难以为继的艺术境界。(1)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情节,聊斋志异中精心结撰的故事多是记叙详尽而委曲,有的篇章还特别以情节曲折有起伏跌宕之致取胜,如王桂庵写王桂庵与芸娘的爱情故事,几乎步步有“山穷

    28、水复,柳暗花明 ”之趣。聊斋志异里也有不重故事情节,乃至无故事性的小说,如婴宁似可称作性格小说,绿衣女似可称作散文式小说。许多篇幅不太长的篇章,只是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写出一种情态、心理,代表作有王子安金和尚等。聊斋志异里作品类型的多样化,表明作者仍然因袭了旧的内涵无明确界定的小说观念,所以其中也有简单记事的短篇,但也表明作者又有探索性的创造,增添了不专注故事情节的小说类型。(2)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聊斋志异中许多优秀的作品,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更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对各类人物形象,都描写出其存在的环境,暗示其原本的属性,烘托其被

    29、赋予的性格,如莲花公主依蜂房的特征写人间府第,莲花公主之为蜂王族属便隐现其中。写人物活动时具体生动,映带出人物的情态、心理,也是以往的文言小说所少有的艺术境界。如聂小倩写鬼女聂小倩,富有浓郁的生活内蕴,展示出女子的一种谦卑自安的性情。(3)聊斋志异 中许多篇章带有诗化倾向。聊斋志异的诗化倾向,不仅表现于小说叙事中运用了诗句、诗意,还表现于许多篇章程度不同地带有诗的品格特征。作者假狐鬼抒情写意,这两个方面都决定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多是意象化的,表现的不是世俗的人生相,而是超俗的、理想化的、幻化变形的人情事理,个中寄寓着诗一般含蓄朦胧、甚至不易捉摸的内蕴。白秋练便是这样。聊斋志异的叙事也吸取了诗尚含

    30、蓄蕴藉的特点,作者虽然用全知的视点,却时而故作含糊,造成扑朔迷离的意味。(4)多种语言风格。 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运用的是长期以来文人通用的所谓“古文”语言。文言也有多种语言风格, 聊斋志异 近 500 篇的语言风格也不尽一致。就总体说,其语言特点是保持了文言体式的基本规范,适应小说叙事的要求,采用了唐宋以来古文辞日趋平易的一格,又糅合进了一些口语因素,小说人物的语言尤为显著,于是形成了叙述语言平易简洁,人物语言则灵活多样的特点。并在叙事状物写人诸方面达到了真切晓畅而有意味的境界。聊斋志异的叙述语言较一般的文言浅近,行文洗练而文约事丰。一些篇幅较短者,如骂鸭等,都不过百字左右,却完整地写出了一

    31、种人物的嘴脸心态。篇幅长者故事委曲,情节有伸缩、详略之别。略写能尽致,详作刻画描摹也没有闲字闲笔。作者叙事状物力求就事就物应有之状况来写,其中包括想象中的幻境幻象,语言也呈现出灵活的特点。无论是写景如王桂庵中的江村之疏篱茅舍,邵女中媒婆说媒的话语等等,都宛如实景实情,可以说大大地发挥了也发展了文言的叙事功能。【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18 【正确答案】 “ 文质彬彬 ”出自论语雍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此言“ 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 ,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 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 “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

    32、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既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9 【正确答案】 “ 互见法 ”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如项羽本纪中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留侯列传中表现刘邦猜忌功臣,郦生陆贾

    33、列传中则揭露他傲慢侮人等性格侧面。【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20 【正确答案】 南朝钟嵘在诗品序中始言“滋味”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钟嵘从理论上推崇五言诗,并认为它最有滋味,乃是诗歌发展之必然。“滋味 ”因此而成为重要的诗论标准。 “滋味”说的主旨便是使诗歌具有它本应具有的审美感染力。钟嵘从纠正文坛时弊出发,反对用典、声律的过分雕琢,提出自然之美,更进一步提出“滋味” 说,其实质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既是诗歌创作的学说,也是审美的原则,更是品评诗歌的准则。【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21 【正确答案】 上官体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

    34、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 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22 【正确答案】 后蜀赵崇祚编成花间集10 卷,选录 8 位“诗客曲子词” ,凡500 首。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生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花间词把视野完全转向了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尽管花

    35、间词的具体作家之间有差异,但总体上具有一致性。【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23 【正确答案】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词牌有的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有的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秦娥;还有的本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24 【正确答案】 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诗歌创作主张“夺胎换骨” 。黄庭坚以为晚唐诗的弊病主要在于作者读书不多和缺乏艺术技巧,于是他倡导多读书,多学韩愈、杜甫

    36、,要以学问为诗。落实到诗歌创作上,他倡导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夺胎换骨”和“点石成金”之说。“夺胎换骨” 的精髓在于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惠洪冷斋夜话记载黄庭坚语云:“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人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25 【正确答案】 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汉族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杂剧的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这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两个“楔子”。杂剧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人物的性格。【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26 【正

    37、确答案】 茶陵诗派是明前期以李东阳为主的诗派,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茶陵诗派是对明初卑冗委琐的台阁体文学的一次冲击,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主张,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从文学本身的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这在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体现了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27 【正确答案】 冯惟敏是明代最重要的散曲家,其成就可与元代名家相比。他的海浮山堂词稿收套数近 50 套,小令约 170 首,数量是明代散曲家中较多的,题材也比一般作者为广泛。除了写景抒情、宴游酬唱,还有不少篇章慨叹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讽刺官场丑恶,是散曲中少见的。冯惟敏散

    38、曲的语言不事雕饰,活泼自然,有元代早期散曲的豪爽磊落之气。如玉江引阅世。冯惟敏也善于描摹世情。他不乏出人秦楼楚馆的风流经历,朝天子赠田桂芳八首等表述他和青楼女子的感情也很诚挚委婉,但他刻画妓院中的虚伪欺诈,却又入木三分。冯惟敏散曲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自然和真实。【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28 【正确答案】 胡适在考证红楼梦早期手抄本时,曾得到甲戌本的十六回,因书名题作“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且书中时有署名 “脂砚斋”为正文所下的批语文字,所以胡适就把这种批语统称作“脂评” ,其实其中还有另一些署名如 “畸笏叟”“松斋”“棠村”等,所占比例亦不一,只是一律称作广义上的“脂批”。脂评至今早已经成为红学家研究红楼梦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发展成“脂学” 。【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9 【正确答案】 饮冰室诗话是近代梁启超著的诗话。饮冰室诗话论诗,首重“新意境 ”。著者从改良主义立场出发,非常厌恶“中国结习,薄今爱古”,“ 最倾倒”黄遵宪 “意境无一袭前贤 ”,热烈赞扬他“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并在书中采摘黄遵宪许多名篇名句。饮冰室诗话以“ 新意境”论诗,既总结了“诗界革命 ”,又进一步推动了 “诗界革命”,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知识模块】 近代文学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