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宋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3(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唐朝将退休制度称为( )。(A)贡举(B)致仕(C)制举(D)差遣2 宋朝把审理和判决分别由不同的官员担当的制度称为( )。(A)翻异别推制(B)鞫谳分司制(C)大案奏裁制(D)御笔断罪制3 唐朝的流刑分为( ) 。(A)三等(B)四等(C)五等(D)二十等4 唐朝有关禁违止邪的官吏守则是( )。(A)律(B)令(C)格(D)式5 永徽律疏在( ) 以后称为唐律疏议。(A)宋朝(
2、B)元朝(C)明朝(D)清朝6 隋、唐时期的五刑分为( )。(A)十等(B)十一等(C)二十等(D)二十五等7 唐朝行政中枢的总汇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中书省8 唐朝执掌传承皇帝的命令,草拟诏书的机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省9 唐朝的六部中,管理财政收入的部门是( )。(A)礼部(B)户部(C)工部(D)吏部10 唐朝的考课之法称为( )。(A)身、言、书、判(B)八辟之法(C)四善二十七最(D)三司推事11 唐朝的“违契不偿 ”指的是 ( )。(A)息债(B)负债(C)出举(D)举取12 对土地实施红契制度以确认所有权的制度是在
3、( )。(A)唐朝(B)五代(C)宋朝(D)元朝13 宋朝在皇宫内设立( ),以加强对三法司的监督。(A)都察院(B)宣政院(C)资政院(D)审刑院14 唐朝有关强奸罪的内容规定在唐律疏议的( )中。(A)贼盗律(B)户婚律(C)杂律(D)名例律15 唐朝“十恶 ”罪中,构成恶逆罪的是 ( )。(A)咒骂父母的犯罪(B)奸父亲妾的犯罪(C)殴打父母的犯罪(D)告发父母的犯罪16 不属于宋朝法律制度的是( )。(A)重法地法(B)差遣制(C)大案奏裁制(D)京察法17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的作者是( )。(A)宋慈(B)郑克(C)桂万荣(D)窦仪18 宋朝有关诉讼判决书和官府公文的
4、分类汇编称为( )。(A)洗冤集录(B) 棠阴比事(C) 折狱龟鉴(D)名公书判清明集19 宋朝初年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中书门下(D)门下省20 关于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宋朝首次出现了凌迟刑和刺配刑(B)宋朝在民事审判时限上推行“务限法”(C)宋朝临时性的司法机构制勘院负责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D)宋朝加强了有关“ 死伤钱物” 继承权的保护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1 实行过死刑三复奏
5、的封建王朝有(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22 封建制五刑体系中,加、减若干等,实行上下推算原则量刑的刑罚有( )。(A)笞刑(B)杖刑(C)徒刑(D)流刑23 唐律规定,下列情形不适用自首的有( )。(A)伤害罪(B)坐赃罪(C)强奸罪(D)贼盗罪24 作为死刑宽贷刑出现的刑种有( )。(A)流刑(B)加役流(C)刺配刑(D)发遣刑25 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独有的法律制度有( )。(A)鞫谳分司制(B)重法地法(C)翻异别推制(D)折杖法26 下列有关唐朝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是两税法的推行(B)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推行征收实物税的
6、朝代(C)唐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D)唐朝后期对盐、茶、酒实施专卖制度27 篇目为 12 篇的封建成文法典包括( )。(A)北齐律(B) 开皇律(C) 大业律(D)宋刑统28 “十恶”中属于违反典礼教化的犯罪有 ( )。(A)大不敬(B)内乱(C)不睦(D)不道三、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唐律疏议断狱律:“诸应讯囚者,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复参验;犹未能决,事须讯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30 请简释下列
7、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唐律疏议断狱律:“死罪囚,决前一日二复奏,次日又三复奏。谓奏画已讫(音起 编者注) ,应行刑者,皆三复奏迄,然始下决。若不待复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复奏讫毕,听三日乃行刑,若限未满而行刑者,徒一年。即过限,违一日杖一百,二日加一等。但犯恶逆以上罪及部曲杀主罪,行一复奏。”31 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宋史刑法志一:“熙宁四年,立盗贼重法 。凡劫盗罪当死者,籍其家赀以赏告人,妻子编置千里虽非重法之地,而囊橐重法之人,以重法论若复杀官吏,及累杀三人,焚舍屋百间,或群行州县之内,劫掠江海船筏之中,非重地,亦以重论。”31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私罪者,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以官当流者,三流同比徒四年。”“诸官当徒者,罪轻不尽其官,留官收赎;官少不尽其罪,余罪收赎。”32 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33 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34 这一规定在适用时有何例外?为什么?35 唐律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