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

    • 资源ID:839497       资源大小:37.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模拟试卷 1(无答案)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下列关于我国追诉期限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定最高刑为 5 年以上不满 10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10 年不再追诉(B)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 20 年不再追诉(C)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D)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

    2、日起计算2 刑法第 386 条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该条规定的法定刑属于(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自由设定的法定刑3 下列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刑罚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B)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C)均可以判处死刑(D)均不可以判处死刑4 甲在建筑工地开翻斗车。某夜,甲开车时未注意路况,当场将工友乙撞死、丙撞伤。甲背丙去医院,想到会坐牢,遂将丙弃至路沟后逃跑。丙不得救治而亡。关于本案,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伤,触犯交

    3、通肇事罪(B)甲在作业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触犯重大责任事故罪(C)甲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想象竞合犯(D)甲为逃避法律责任,将丙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致丙不得救治而亡,还触犯故意杀人罪5 下列行为中,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A)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 2 人死亡(B)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撞翻数辆他人所驾汽车,致 2 人死亡(C)丙醉酒后驾车,刚开出 10 米就撞死 2 人(D)丁在繁华路段飙车,2 名老妇受到惊吓致心脏病发作死亡6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 5000 元

    4、。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7 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选项中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是(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8 关于货

    5、币犯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伪造货币罪中的“ 货币” ,包括在国内流通的人民币、在国内可兑换的境外货币,以及正在流通的境外货币(B)根据 刑法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据此,行为人伪造美元,并运输他人伪造的欧元的,应按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C)将低额美元的纸币加工成高额英镑的纸币的,属于伪造货币(D)对人民币真币加工处理,使 100 元面额变为 50 元面额的,属于变造货币9 甲、乙为朋友。乙出国前,将自己的借记卡(背面写有密码)交甲保管。后甲持卡购物,将卡中 13 万元用完。乙回国后发现卡里没钱,便问甲是否用过此卡,甲否认。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选项正

    6、确的是(A)侵占罪(B)信用卡诈骗罪(C)诈骗罪(D)盗窃罪10 关于洗钱罪的认定,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虽未明文规定侵犯财产罪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但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侵犯财产罪,依然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B)将上游的毒品犯罪所得误认为是贪污犯罪所得而实施洗钱行为的,不影响洗钱罪的成立(C)上游犯罪事实上可以确认,因上游犯罪人死亡依法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洗钱罪的认定(D)单位贷款诈骗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合同诈骗罪不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为单位贷款诈骗所得实施洗钱行为的,不成立洗钱罪11 张某窃得同事一张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向丈夫何某谎称路上所拾。张某与何某根据身份证号

    7、码试出了借记卡密码,持卡消费 5000 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张某与何某均构成盗窃罪(B)张某与何某均构成信用卡诈骗罪(C)张某构成盗窃罪,何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D)张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何某不构成犯罪12 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品,其成分为面粉和白糖的混合物,货值金额达 15 万多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关于杨某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不构成犯罪(B)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C)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既遂)定罪处罚(D)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13 赵某多次临摹某著名国画大师的一幅名画,然后署上该国画大师姓名并加

    8、盖伪造印鉴,谎称真迹售得收人六万元。对赵某的行为应(A)按诈骗罪和侵犯著作权罪,数罪并罚(B)按侵犯著作权罪处罚(C)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罚(D)按非法经营罪处罚14 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贷款诈骗罪(B)乙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的,构成贷款诈骗罪(C)丙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该公司构成贷款诈骗罪(D)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的,构成贷款诈骗罪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

    9、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5 下列关于时效的说法,正确的有(A)时效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两种,我国 刑法没有规定行刑时效制度(B)超过追诉时效期限,除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核准必须追诉的以外,都不得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C) 刑法规定时效制度,就可以使司法机关摆脱难以查清而现实意义又不大的陈年老案的拖累,集中力量办理现行案件(D)刑法规定时效制度,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16 1980 年初,张某强奸某妇女并将其杀害。1996 年末,张某因酒后驾车致人重伤。两案在 2007 年初被发现。关于张某的犯罪

    10、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有(A)应当以强奸罪、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数罪并罚(B)应当以强奸罪追究其刑事责任(C)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D)不应当追究任何刑事责任17 我国刑法的分则部分采取大类制方式,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的主要依据是犯罪的同类客体(B)对十大类犯罪进行排列的依据主要是以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为序,由重至轻依次排列(C) B 选项说明排在第八类的贪污贿赂罪就比排在前几类某一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小(D)各类犯罪中的具体犯罪的排列依据是以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由重至轻排列为主,兼顾罪与罪之间的内在联系18

    11、下列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说法,正确的有(A)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安全(B)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C)多数犯罪为一般主体(D)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19 下列行为中,符合构成间谍罪客观方面的有(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20 甲曾向乙借款 9000 元,后不想归还借款,便预谋毒死乙。甲将注射了“毒鼠强”的白条鸡挂在乙家门上,乙怀疑白条鸡有毒未食用。随后,甲又乘去乙家串门之机,将“毒鼠强”投放到乙家米袋内。后乙和其妻子、女儿喝过米汤中毒,乙死亡,其他人经抢救脱险。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12、(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抢劫罪的想象竞合犯(C)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D)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吸收犯21 丁某盗窃了农民程某的一个手提包,发现包里有大量现金和一把手枪。丁某将真情告诉崔某,并将手枪交给崔某保管,崔某将手枪藏在家里。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丁某构成盗窃罪(B)丁某构成盗窃枪支罪(C)崔某构成窝藏罪(D)崔某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22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甲未经批准进口一批药品销售给医院。虽该药品质量合格,甲的行为仍构成销售假药罪(B)甲大量使用禁用农药种植大豆。甲的行为属于“在生产的食品中掺入有毒

    13、、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构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C)甲将纯净水掺人到工业酒精中,冒充白酒销售。甲的行为不属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不成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D)甲利用“ 地沟油” 大量生产“食用油”后销售。因不能查明“地沟油” 的具体毒害成分,对甲的行为不能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论处23 关于货币犯罪的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以使用为目的,大量印制停止流通的第三版人民币的,不成立伪造货币罪(B)伪造正在流通但在我国尚无法兑换的境外货币的,成立伪造货币罪(C)将白纸冒充假币卖给他人的,构成诈骗罪,不成立出售假币罪(D)将一半真币与一半假币拼接,制

    14、造大量半真半假面额 100 元纸币的,成立变造货币罪24 下列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有(A)甲违反国家规定,擅自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扰乱电信市场秩序,情节严重(B)乙非法组织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C)丙买卖国家机关颁发的野生动物进出口许可证(D)丁复制、发行盗版的国家计算机考试大纲 简答题第 26-2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5 简述大赦与特赦的区别。法条分析题第 29 小题,10 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5 刑法第 196 条第 1 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

    15、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 恶意透支的。”请分析:26 本条罪的罪名及其法定构成要件。27 恶意透支的含义。28 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常见情形包括哪些?29 该罪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有哪些?案例分析题第 30 小题,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6、29 甲在国外旅游,见有人兜售高仿真人民币,用 1 万元换取 10 万元假币,将假币夹在书中寄回国内。(事实一)赵氏调味品公司欲设加盟店,销售具有注册商标的赵氏调味品,派员工赵某物色合作者。甲知道自己不符加盟条件,仍找到赵某送其 2 万元真币和 10 万元假币,请其帮忙加盟事宜。赵某与甲签订开设加盟店的合作协议。(事实二)甲加盟后,明知伪劣的“一滴香” 调味品含有害非法添加剂,但因该产品畅销,便在“一滴香”上贴上赵氏调味品的注册商标私自出卖,前后共卖出 5 万多元“一滴香”。(事实三)张某到加盟店欲批发 l 万元调味品,见甲态度不好表示不买了。甲对张某拳打脚踢,并说“涨价 2000 元,不付款

    17、休想走 ”。张某无奈付款 12 万元买下调味品。(事实四)甲以银行定期存款 4 倍的高息放贷,很快赚了钱。随后,四处散发宣传单,声称为加盟店筹资,承诺 3 个月后还款并支付银行定期存款 2 倍的利息。甲从社会上筹得资金 1000 万,高利贷出,赚取息差。(事实五)甲资金链断裂无法归还借款,但仍继续扩大宣传,又吸纳社会资金 2000 万,以后期借款归还前期借款。后因亏空巨大,甲将余款 500 万元交给其子,跳楼自杀。(事实六)请分析:30 对事实二中赵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为什么?31 对事实中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对甲应如何处罚?32 事实五中,甲以同期银行定期存款 4 倍的高息放贷,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模拟试卷1(无答案).doc)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