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知识)真题试卷(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2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年),我国
2、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4 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 观点的是( )(A)成熟论(B)性善论(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5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适应生活说(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改造生活说6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3、建设的需要,1985 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下放教育管理权,其中高等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体制,这三级是指( )(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B)中央、中心城市、市县(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D)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市县7 2008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 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化阶段(B)大众化阶段(C)普及化阶段(D)全民化阶段8 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转向 “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外观评价模式(D)
4、CIPP 评价模式9 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 的阶段,阐明 “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A)发现教学模式(B)掌握学习模式(C)范例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10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称为( )(A)教学策略(B)教学模式(C)教学目标(D)教学设计11 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教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 )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
5、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丙: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学生戊: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丁和戊12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A)团结同学,关心集体(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C)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13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I.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II.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III.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
6、滞后性IV.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A)I、II(B) II、III(C) III、IV(D)I、IV14 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 ,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A)重视道德教育(B)重视文史教育(C)轻视礼乐教育(D)轻视科技教育15 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A)孝廉(B)达于教化(C)贤良方(D)茂材16 国子学始立于( )(A)西晋(B)东晋(C)南朝(D)北朝17 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A)礼乐(B)礼法(C)仁义(D)天理18 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A)大都授(
7、B)下帷讲学(C)讲论讲会(D)转相授受19 王守仁“致良知 ”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A)论语和孟子(B) 论语和中庸(C) 孟子和中庸(D)孟子和大学20 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 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A)人性如素丝(B)人性无善无恶(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D)人性具有稳定性21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涵养道德(B)开发 “民智”(C)发展人的个性(D)造就“完全人格 ”22 1913 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A)改革普通教育(B)发
8、展师范教育(C)扩大高等教育(D)推进社会教育23 1932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24 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A)拜占廷教育(B)阿拉伯教育(C)基督教教育(D)世俗封建主教育25 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 ,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奥古斯丁26 15 世纪末,意
9、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A)西塞罗主义(B)昆体良主义(C)新托马斯主义(D)新柏拉图主义27 被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 、18 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A)量力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28 18 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A)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B)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C)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D)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29 20 世纪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 )(A)
10、自然后果(B)作业的作用(C)感官教育(D)游戏的作用30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所创立的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 )(A)自由与合作(B)活动与主动(C)注重学生个性差异(D)儿童中心主义与“ 从做中学”31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这种中学是( )(A)完全中学(B)统一中学(C)综合中学(D)文实中学32 “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作此表述的教
11、育家是( )(A)乌申斯基(B)苏霍姆林斯基(C)凯洛夫(D)赞科夫33 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志性著作是( )(A)经验与教育(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我的教育信条(D)教育与社会34 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B)望梅止渴(C)青春期男孩变声(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35 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36 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37 在学习“ga
12、s 一煤气” 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38 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B)语义网络(C)命题网络(D)产生式系统39 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A)经验一分析范式(B)社会批判范式(C)诠释一理解范式(D)复杂思想范式40 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集(B)教育年鉴(C)教育辞书(D)教育专著41
13、 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事件取样记录法(B)日记描述记录法(C)时间取样记录法(D)行为检核记录法42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A)更具客观性(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C)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D)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43 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 X 和选项 Y 的被选率都是 35。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 X 表述为 “高达 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 Y 表述为“ 仅占 35” 。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公共性原则(D)伦理原则44 在教育研究的数
14、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 )(A)标准差(B)方差(C)标准分数(D)相关系数45 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A)前言部分(B)正文部分(C)结论和建议部分(D)附录部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47 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48 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三、简答题49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50 简述杨贤江“ 全人生的指导 ”的目标和内容。51 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52 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53 列举教育研究
15、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必答题53 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I.G.Sandberg) 曾经对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跨国的动态比较。他以欧洲各国 1850 年的成人识字率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动态比较1913 年和 1970 年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其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54 根据表中数据说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特点。55 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产生这种教育影响及其特点的原因。56 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57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 I、II 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I.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
16、理。下面是5 个实例:例一: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例二: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例三: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李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地批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例四: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 8 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例五: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
17、。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II.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结果显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读” 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