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 资源ID:488199       资源大小:61.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每小题 1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 )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 A)感觉 ( B)反应 ( C)知觉 ( D)阈限 2 听觉属于 ( )。 ( A)外受感觉 ( B)本受感觉 ( C)内受感觉 ( D)感受性 3 味觉属于 ( )。 ( A)外受感觉 ( B)本受感觉 ( C)内受感觉 ( D)感受性 4 运动觉属于 ( )。 ( A)外受感觉 ( B)本受感觉 ( C)感受性 ( D)内受感觉 5 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 )。 ( A)内受感觉 (

    2、 B)运动觉 ( C)外受感觉 ( D)本受感觉 6 ( )是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 ( A)内受 ( B)本受 ( C)内脏 ( D)外受 7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 )。 ( A)感觉 ( B)反应 ( C)知觉 ( D)阈限 8 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称为 ( )知觉。 ( A)深度 ( B)大小 ( C)形状 ( D)面积 9 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 )知觉。 ( A)方位 ( B)空间 ( C)运动 ( D)时间 10 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深度、方位、大小等的知觉称为 ( )知觉。 ( A)运动

    3、( B)空间 ( C)时间 ( D)方位 11 ( )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各部分排列组合的反映。 ( A)深度 ( B)方位 ( C)形状 ( D)大小 12 ( )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 ( A)深度 ( B)大 小 ( C)形状 ( D)方位 13 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作 ( )。 ( A)真动知觉 ( B)似动知觉 ( C)幻觉 ( D)时间错觉 14 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像在一条直线上了,这属于( )。 ( A)大小错觉 ( B)方向错觉 ( C)线条弯曲错觉 ( D)线段长短错觉 15 月在云

    4、中行,这是哪种运动知觉现象 ?( ) ( A)真动 ( B)错觉 ( C)似动 ( D)自动 16 闻到苹果香味,看到 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 ( A)感觉 ( B)知觉 ( C)感受性 ( D)感觉阈限 17 看见一株牡丹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 ( A)色觉 ( B)知觉 ( C)统觉 ( D)视觉 18 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是 ( )。 ( A)感觉阈限 ( B)绝对感觉阈限 ( C)感受性 ( D)绝对感受性 19 刚刚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 )。 ( A)感觉阈限 ( B)差别感受性 ( C)差别感觉阈限 (

    5、 D)绝对感觉阈限 20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称为 ( )。 ( A)感觉阈限 ( B)差别感受性 ( C)差别感觉阈限 ( D)差别感觉能力 21 ZSKI“,斯蒂文森提出的该公式表达了 ( )之间的关系。 ( A)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B)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 C)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 D)心理量与物理量 22 费希纳提出了 ( )之间关系符合对数定律。 ( A)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B)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变化 ( C)心理量与物理量 ( D)心理量的变化与物理量 23 19世纪前半期德国物理学家兼生理学家 ( )发现差别感觉阈限与原来的刺激量的

    6、比值是一个常数。 ( A)韦伯 ( B)费希纳 ( C)斯蒂文森 ( D)弗洛伊德 24 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 ( A)感觉适应 ( B)感觉对比 ( C)同时对比 ( D)继时对比 25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是嗅觉的( )。 ( A)同时对比 ( B)继时对比 ( C)适应 ( D)感受性 26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以便于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 ( )。 ( A)选择性特征 ( B)整体性特征 ( C)理解性特征 ( D)恒常性特征 27 从暗处到光亮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 ( )。 (

    7、 A)绝对感受性 ( B)明适应 ( C)暗适应 ( D)对比 28 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感觉的 ( )。 ( A)适应 ( B)同时对比 ( C)继时对比 ( D)差别感受性 29 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 ,这是知觉的 ( )。 ( A)恒常性 ( B)选择性 ( C)理解性 ( D)整体性 30 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形式是 ( )。 ( A)知觉理解性 ( B)观察力 ( C)观察 ( D)知觉品质 31 在观察中,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称为观察的 ( )。 ( A)目的性 ( B)客观性 ( C)精细性 ( D)敏锐性

    8、 32 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 )。 ( A)选择性 ( B)理解性 ( C)恒常性 ( D)整体性 二、填空题 每小题 1分。请在下列各题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答案。 33 感觉就是对客观事物的 的反映。 34 是关于客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属于人的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 35 感觉从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 。 36 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 37 作为视觉特征侦察器的大脑相应皮层细胞可分为三类:一是简单细胞,二是复杂细胞,三是 。 38 深度知觉的生理线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和 等。 39 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

    9、觉和 。 40 观察的品质有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和观察的 。 41 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 42 空间知觉可分为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 知觉。 43 感受性可以分为两种,即绝对感受性和 感受性。 44 感受性通常用 来度量。 45 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是 。 46 差别感受性的客观指标是 。 47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 关系。 48 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成 关系。 49 暗适应是视觉感受性逐渐 的过程。 50 明适应过程即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光感受性 的过程。 51 感觉的一个重要规律是 变化。 52 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是选择性、理解性、整

    10、体性和 。 53 知觉的基本特征是 。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2分。 53 感觉 53 外受感觉 53 内受感觉 53 本受感觉 53 感受野 53 特征侦察器 53 知觉 53 空间知觉 53 形状知觉 53 深度知觉 53 方位知觉 53 大小知觉 53 时间知觉 53 运动知觉 53 似动知觉 53 真动知觉 53 感受性 53 感觉阈限 53 绝对感受性 53 绝对感觉阈限 53 差别感受性 53 差别感觉阈限 53 适应 53 明适应 53 暗适应 53 对比 53 知觉的选择性 53 知觉的理解性 53 知觉的整体性 53 知觉的恒常性 53 观察 四、简答题 每小题 5分。 53

    11、 简述运动知觉及其种类。 53 简述感觉的分类。 53 简述知觉的选择性及其制约条件。在教学中如何加以运用 ? 53 简述知觉 的分类。 53 简述感受性变化规律。 53 试说明暗适应的特点及其机制。 53 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 53 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53 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依赖因素。 53 简述知觉的恒常性。 53 什么是观察 ?主要的观察品质有哪些 ? 五、论述题 每题 15分。 53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53 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试卷 1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每小题 1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2、一个是正确 的。 1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2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3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4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6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7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8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 感觉与知觉 10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1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1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13、 13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14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15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16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1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18 【正确 答案】 D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1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2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21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22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23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2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

    14、觉 25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26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2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28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29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3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31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32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二、填空题 每小题 1分。请在下列各题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答案。 33 【正确答案】 个别属性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34 【正确答案】 感觉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35 【正确答案】 本受

    15、感觉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36 【正确答案】 本受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37 【正确答案】 超复杂细胞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38 【正确答案】 运动视差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39 【正确答案】 运动知觉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40 【正确答案】 敏锐性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41 【正确答案】 运动 【知识模块 】 感觉与知觉 42 【正确答案】 方位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43 【正确答案】 差别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44 【正确答案】 感觉阈限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45 【正确答案】 绝对感觉阚限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46 【正确答案】

    16、 差别感觉阈限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47 【正确答案】 反比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48 【正确答案】 反比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49 【正确答案】 提高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0 【正确答案】 降低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1 【正确答案】 感受性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2 【正确答案】 恒常性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正确答案】 整体性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2分。 53 【试题解析】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 题解析】 即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

    17、个别属性。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如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等。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就是运动觉或动觉,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某个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刺激区域。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每个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都有其侦察特定特征的功能。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

    18、的过程。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深度、方位、大小等的知觉。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个体对物体各部分排列组合的反映。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 远近的反映。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个体对物体的空间尺寸的反映。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19、53 【试题解析】 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又叫似动运动知觉,是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 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指持续一定的时间并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它是对感受性的度量。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就是人感觉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能力。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

    20、3 【试题解析】 那种刚刚能 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从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感到发眩耀眼,几乎什么都 看不清楚,经过几秒钟后就能看清物体的感受性变化。这是视觉感受性逐渐降低的过程。 【知识模块】 感

    21、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化。这是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知 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泉,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

    22、析】 它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它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 析】 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四、简答题 每小题 5分。 53 【试题解析】 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分为: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的知觉。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是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

    23、另一个位置。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从刺激的来源来分,可分为外受感 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 (2)从刺激的性质来分,又可分为电磁的、机械的、热的、化学的四大类。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2)知觉的选择性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 首先,是刺激物的强度。一般强度大的事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其次,事物的活动性。活动或变化的事物容易成为人的知觉对象。 第三,新异刺激容易被

    24、人选择出来予以反映。 最后,知觉的选择性也受一些主观条件 的制约。与人的需要、目的、兴趣有关的事物,容易被人优先选择出来予以反映。人的知识、经验、情绪也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3)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自觉遵循知觉的特性,可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有意使知觉对象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提高知觉对象的活动性,等等。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根据知觉中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器活动来划分,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触摸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空 间、时间存在形式和运动特性来划分,可分为

    25、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可以分为正确的知觉与错觉。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感受性是人的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性变化存在以下规律: (1)适应。 适应是指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适应。可以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2)对比。 对比是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感受性的练习。 感受性可以通过练习 、训练而提高。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1)暗适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 受性的

    26、变化。 (2)这是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3)其机制一般用感受器内光化学物质的变化来解释。 (4)而明适应是从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的一瞬间感到发眩耀眼,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楚,经过几秒钟后就能看清物体的感受性变化。这是视觉性感受降低的过程。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对比是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同时对比是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视觉的同时对比表现得较为明显,如把明度相同的一个小方块纸放在白纸的背景上,就显得比放在黑纸的背景上要暗些。这就是色彩的同时对比。继时对比就是刺激物先后作用

    27、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比如,吃了糖以后再接着吃橘子就会觉得橘子酸。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1)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 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2)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的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参与知觉,可促进人对事物的理解。知识经验参与知觉不仅提高了知觉的质量,还能提高知觉的速度。语词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词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

    28、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言语的提示和知识经验也可以补充直接知觉经验的不足或缺陷,使人对事物的知觉更迅速、更完整。 (3)知觉的理解性对人的知觉既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又有消极作用的一面。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进知觉的理解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活动所产生的消极定势作用。此外,知觉的理解性不仅可提高知觉的效应,还是形成事物表象、并转为科学概念的重要条件。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运动知觉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其产生依赖于许多主客

    29、观条件,如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照系、观察 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等。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是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知觉恒常性在视知觉领域内研究得比较多。视知觉恒常性主要类型: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对于人的生活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它使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它们,从而使人能在客观环境中正确定向,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适应瞬患万变的外部环境。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 题解析】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

    30、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的品质有: (1)观察的目的性。它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 (2)观察的客观性。它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 (3)观察的精细性。它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 (4)观察的敏锐性。它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五、论述题 每题 15分。 53 【试题解析】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所不 可缺少的能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与优良观察品质的养成。对于擅长精细把握事物细微处或局部的分析型学生,应注意

    31、培养他们把握事物全貌的能力与技能;对于擅长把握事物全貌而对细微、局部容易忽略的综合型学生,应努力培养他们精细分析事物的能力与技能。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 (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 (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5)学会作观察记录。 (6)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 (7)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 (8)教会学生自觉养成观察习惯。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53 【试题解析】 (1)知觉的选择性。 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

    32、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自觉地遵循知觉的这一特征,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意使知觉对象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提高知觉对象的活动性,等等。 (2)知觉的理解性。 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 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进知觉的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活动所产生的消极定势作用。 (3)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是知觉的基本特征。特点:对象中强的成分决定着知觉整体性的特点,而弱的部分常被掩盖。对于知觉整体性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使学生能更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整体。 (4)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客观 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视知觉恒常性主要类型: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对于人的生活具有实际意义。它使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它们,从而使人能在客观环境中正确定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 【知识模块】 感觉与知觉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感觉与知觉)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