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职业病安全教育培训记录2.doc

    • 资源ID:383742       资源大小:3.07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职业病安全教育培训记录2.doc

    1、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监制 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记录 项目名称: 浙江省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乐清湾 2号桥 施工单位: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活动名称 职业 病 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活动时间 年 月 日 活动类别 经常性 参加对象 活动地点 参加人数 主讲人 记录人 活动内容摘要: 职业 病 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内容记录 1.中暑的症状及防治 ( 1)主要症状 中暑先兆: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 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脏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 38.5以上

    2、。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热射病是指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 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率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感 高或正常。 ( 2)防治措施: 技术措施:合理设计施工工艺过程,隔绝热源,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加强通风。 保健措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并创造一个合理、舒适、凉爽的休息环境,保证高温作业人员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加强营养,供应合适的清凉饮料;加强个人防护;加强职业健康

    3、监护,禁止有高温作业禁忌症的作业者从事高温作业。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监制 组织措施:加强领导和管理,认真贯彻执行防暑措施。 从业者上岗前应进行体检,在岗期间每年体检一次。凡查出患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耗系统疾病者应禁止或脱离高温作业。 当在高温或烈日下 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出汗、口渴、恶心、胸闷、心悸、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应当立即到阴凉外休息,并服防暑药品、清凉饮料及防暑药膳万金油、驱风油,预防病情发展。 如果已经发生中暑,应尽快把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扣和裤带,把上身稍垫高,然后先用温水敷头部及擦全身,后用冰水或井水敷病人头部,或用酒精擦拭全身。同时给病人扇凉

    4、、按摩四肢及皮肤,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加散热能力。重度中暑应紧急送医院抢救治疗。 2.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防治 一氧化碳( CO)是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从感观上难以鉴别的气体。在 生产和生活中含碳化合物燃烧不完全所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大量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可发生急性中毒。 ( 1)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最初的症状,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乏力、嗜睡等,医学上称为轻度中毒,此时如能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可迅速缓解。反应迟钝、除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乏力、嗜睡外,可出现面色潮红,口唇呈红色、脉搏增快、昏迷、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腱反射迟纯,呼吸、血压可发生改变

    5、,医学上称为中度中毒。更为严重的为重度中毒。 ( 2)防治措施: 从业者上岗前应进行体检,在岗期间每 年体检一次。凡查出患有各种中枢神经质性疾病、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应禁止或脱离野外作业。 加强宿舍防煤气中毒措施的落实与检查;有条件的项目经理部实行宿舍集中供暖。 如果发生轻度中毒,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到达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监制 态。 发生中度、重度中毒者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3. 电光性眼炎的 症状及防治 电光性眼炎也称为紫外线眼伤,是由于受到紫外线过度照射所引起的眼结膜、角膜的损伤。在进行电焊或气焊时,由于未戴或防护镜或防护面罩使用不当,

    6、电焊弧光射出大量的紫外线而引起眼的损伤。 ( 1)主要症状:眼受到紫外线过度照射后,一般在 6 8 小时发病症状最初为异物感,继之眼剧痛。高度眼睑痉挛,怕光、流泪、伴面部烧灼感。病人面部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睑裂部位的角膜上皮有点或片脱落。受到紫外线照射愈久,脱落的上皮愈多。由于角膜上皮的脱落,上皮间的神经未梢暴露,这是眼疼痛的原因,以上症状可持续 6 8 小时,以后逐渐减轻, 2 3 天完全恢复。 ( 2)防治措施: 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强个人防护。高原烈日下工作要佩戴防护镜和加强屏蔽保护,遵守操作规程,电焊时佩戴防护面罩。 从业者上岗前应进行体检,在岗期间每年体检一次。凡检查出患有活动性角

    7、膜性疾病,明显的角膜遗留病患者不宜从事有关的接触紫外线幅射作业。对电光性眼炎患者应送医院治疗。 4. 电焊工尘肺的 症状及防治 电焊工尘肺是从事电焊的工人长期大量吸入电焊烟尘所引起的一种尘肺。 ( 1)主要症状:早期无症状或部分病人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有轻度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神经衰 弱等症状以及咳嗽、咽干等呼吸道刺激症状。还可出现气喘、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咯血等症状。可并发肺气肿时,可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如心悸、紫绀、呼吸困难、水肿等。 ( 2)防治措施: 改善劳动环境,采取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及湿式作业,降低粉尘浓度,减少粉尘损害。 加强工作环境通风除尘,对个人加强劳动保

    8、护。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监制 加强营养及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定期体检,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早期脱离致病环境。 5、开挖、凿孔工矽肺病的症状及防治 开挖、凿孔工主要是因为长期在从事开挖、凿孔作业中,因岩层的破碎而散发出的游离硅 离子或者吸入了颗粒性粉尘导致矽肺病 。 ( 1)主要症状 :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 咳嗽、咯痰 由于粉尘刺激和呼吸道炎症而咳嗽,或有反射性咳嗽 。 ( 2)防治措施 改善劳动环境,采取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及湿式作业,降低粉尘浓度,减少粉尘损害。 加强工作环境通风除尘,通风机送风量不得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个人加强劳动保护。 加强营养及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9、定期体检,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早期脱离致病环境 5. 噪声耳聋的 症状及防治 职业性噪声耳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听觉损伤 。在生产中,由于机械的转动、撞击、磨擦、气流的排放,运输车辆的运行等产生噪声,长期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下工作,早期会出现听力下降或听阚升高,产生听觉疲劳。在听觉疲劳发生的基础上,继续长期地接触强噪声,听力损失不能完成恢复。这是由于内耳感音器官受噪声,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退行性病变即职业性噪声聋。 ( 1)主要症状:噪声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耳聋属于慢性过程,患者初期除主观感觉耳鸣外,无耳聋感觉,交谈及社会活动能正

    10、常进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主观感觉语言听力出现障碍,表现出生活交谈中的耳聋现象 ,即所谓的噪声耳聋。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监制 ( 2)防治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同时采取吸声源,并采取吸声、消声、隔声和隔振等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对生产场所的噪声得不到有效控制或必须在特殊高强度噪声环境工作时,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这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从业者上岗前应进行体检,在岗期间每 2 年体检一次。凡查出有耳聋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者,不得从事噪声作业。 参加人员签名: 注:活动类别分:新职工上岗、变换工种、操作规程和技能、经常性、季节性等。 注:参加人员签名 可用签到单作附件。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监制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病安全教育培训记录2.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