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地方标准豆类蔬菜品种(系)区域调查项目及要求DB13/T298. 6-199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豆类蔬菜品种(系)区域试验调查项目指标。本标准适用于豆类蔬菜品种(系)区域试验.2植物学特征2.1植株2.1.1生长习性蔓生、半蔓生、矮生。2.1.2分生侧枝数植株上第1,2,3次分枝总数(只调查矮生品种)2.1.3株高地面植株基部至全株最高高度(只调查矮生品种),取10株平均值。2.1.4开展度植株外叶开展最宽处及与此直交之宽度(只调查矮生品种),取10株平均值。2.1.5生长势强、中、弱.2. 2茎2.2.1茎色开花期观察植株主茎中部颜色。2.2.2节间长取植株中部5个节间长度,取10株平
2、均值(只调查蔓生品种).2. 3叶2.3.1每片复叶的小叶数取最大复叶调查,查10株取平均值.河北省技术监督局1997-03-03批准1997一03一10实施一30一DB13/T298. 6一19972.3.2卷须有、无。2.3. 3叶形卵形、长卵形、近回形。2.3.4叶色开花期植株中部叶颜色,深绿、绿、黄绿、浅绿等。2.3.5叶柄色黄绿、浅绿、绿、深紫、紫绿等。2.4花2.4.1花冠大小用大、中、小表示。2.4. 2花冠颜色浅紫色、紫色、紫红色、淡红色、白色等、旗瓣、翼瓣及龙骨瓣分别描述。2.4.3第一花序着生节位从主茎第一对真叶数,取10株平均值.2.5英2.5.1每花序结英数无食用价值的
3、英不计,取10序平均值。2.5.2单英重取10个食用成熟嫩荚的平均值。2.5.3英色深绿、绿、浅绿、黄绿、乳黄、黄白、紫,是否带各色条纹应注明。2.5.4英形长扁条形、短扁条形、园棍形、镰刀形、其他形.2.5.5横断面圆、椭圆、扁圆、其他形。2.5.6英长商品食用成熟期,从果柄至先端的长度(先端啄长另量),弯英应顺弯度量之,取10个英平均值。2.5.7英宽、厚英厚应量豆荚最厚处.取10英平均值.DB13/T298. 6一19972.5.8英先端啄形细长尖弯、细短直、粗长弯、粗短直.2.5. 9每英种子数取1。英平均数和最多种子数分别说明.3生物学特性3.1物候期3.1.1播种期注明直播或育苗。
4、3.1.2出苗期50%幼苗子叶出土日期。3.1.3定植期3.1.4开花期全区50%植株开放第一朵花日期。3.1.5嫩英采收期全区30肠植株达食用成熟期。3.1.6嫩荚末收期嫩英最后采收期。3.1.7老熟英采收期(采种英收获期)3. 2产量及品质3.2.1单位面积产量将小区产量换算为公顷产量。3. 2.2品质肉质脆、嫩、面,纤维多、少,风味浓、淡,英皮革质膜厚、薄、无,背腹缝线长、短、无,英耐老与否。3.2.3用途鲜食、加工二3. 4抗逆性重点调查耐热、耐涝和抗病虫性。3.4.1耐热性高温发生时期,当时最高温度,观察植株受害程度。耐热性用强、中、弱表示。3.4.2耐涝性DB13/T298. 6-
5、1997观察多雨季节雨量多时,对植株的影响。耐涝性用强、中、弱表示。3.4.3抗虫性记载虫害种类、危害时期、受害部位、受害植株百分率。3.4.4抗病性发病时期,统计病株率和病情指数。3.4-4.1菜豆炭疽病3.3.4.1.1炭疽病分级标准。级:无病;1级:茎叶上少量黑褐色病斑;2级:茎叶上有多数黑褐色病斑;3级:病斑较多,叶片干枯。3.3.4.1.2病株率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X 1003. 3.4.1.3病情指数(病指)病指%=习(发病级值X该级值发病株数)总株数X最高级值X 1003.3.4.1.4抗(耐、感)病标准抗病(R):病指0-15;耐病(T):病指15.1-30;感病(S):
6、病指30以上.3.4-4.2吏豆锈病3.4-4-2.1锈病分级标准:。级:无病;1级:叶片少量散生白色凸起或黄褐色隆起的小疤病斑;2级:叶片大量产生上述病斑,并散发粉抱子;3级:锈病分级标准3.4-4-2.2锈病病株率、病情指数、抗(耐、感)病标准的计算及判定同菜豆炭疽病的规定。3.4-4.3豆类病毒病3.4-4.1DS13/T298. 6-19973.4.4.3.1病毒病分级标准。级:无病;1级:轻微花叶;2级:重型花叶或坏死,轻微皱缩、矮化;3级:重型矮化、皱缩畸形,停止生长。3.4-4-3.2病毒病的发病株率、病情指数、抗(耐、感)病标准的计算及判定同3.4.4. 1菜豆炭疽病的规定.4品种纯度调查异株,计算品种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