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80 Z 50 备案号:30559-201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783 2011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Contaminated Sites Remediation Validation 2011 - 04 - 28发布 2011 - 07 -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7832011 I 目 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2 5 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 3 6 采样布点方案制定 4 7 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6 8 修复效果评价 6 9
2、验收报告编制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t 检验方法 . 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t 分布临界值表 10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报告编写提纲 13 DB11/T 783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姜林、唐丹平、张丽娜、李立新、朱笑盈、黄海林、梁竞、王军玲、王琪 。DB11/T 7832011 1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污
3、染场地修复验收的内容 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 于污染场地范围内 的污染土壤 和地下水 修复效果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本文件的 应 用 是必不可少 的。 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 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 适 用 于本文件。 DB11/T 656 场地环境评价导 则 HJ/T 166 土壤环境 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3.1 场地 site 某 一地块范围 内 一定 深度的土壤 和地下水 。 3.2 污染场地 contaminated site 因从事生产、经营、
4、使 用 、贮存有毒有害物质或处理危险废物等活动,造成 场地中有毒有害物质含 量达到对其 居住和 工作人 群健康 产生的不 良影响以及或对 周 围生 态 环境 产生不 利影响超过可接受风 险 水平的场地。 3.3 原位修复 in-situ remediation 不移动污染 土壤和地 下水的空间 位 置 、仅 在 污染的 原地点采取一定 工程措 施的修复方 式 。 常用的原 位修复技术 包括生物 通风、土壤 淋洗、 气相抽提 、空气 注 射 等 。 3.4 异位修复 ex-situ remediation 移动污染土壤 和地下水 到邻近 地点或其 它地点采 取工程措施的修复方式,包括 原 地 异
5、位修复和 异地 异位修复。 常用的异 位修复技 术包括生物 堆 、 泥浆反 应器、热解吸 等 。 3.5 DB11/T 7832011 2 修复实施现场 remediation site 污染修复实施的场所,包括原 位修复现场和原地 异位修复现场。 3.6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 contaminated site remediation validation 污染场地修复 完 成 后依据修复 目标值对 场地内土壤 和地 下水进行 的调查和评价过程 。 3.7 目标污染物 target contaminant 由场地环境评价确定的 需 要 治理 的污染 物。 3.8 修复目标值 remediatio
6、n target value 污染场地经 修复后, 目标污染 物应当达到 的规定 指标 限值。 4 一般要求 4.1 验收程序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工作程序包括 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 、 采样布点方案制定、 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修复效果评价 、 验收报告编制 五个步骤 ,工作程序流程见图1。 图1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工作程序 是 否 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 验收报告编制 识别不合格区域 确定清理/ 修复方法 清理不合格区域 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采样布点方案制定 修复效果评价( 是 否达到验收标准) DB11/T 7832011 3 4.2 验收时段和范围 4.2.1 验收时段 根据修复方 式的不同
7、,场地验收 时段分 别为: a) 原位修复的场地,应 在修复完 成后进行 验收。 b) 异位修复的场地,应 在污染土壤 外运之后 、 回填 土回填之前进行 验收。 4.2.2 验收范围 验收范围应 与场地环境评价确 定的修复范围一致; 当修复工程发 生变更时,应 根据实 际情况 对验收 范围进行调 整。 验收对象为 场地修复范围内的 土壤和地 下水。 4.3 验收项目和验收标准 4.3.1 验收项目 验收项目为 场地修复的 目 标污染 物 。 4.3.2 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为 修复目标值。 5 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 5.1 文件审核 5.1.1 审核资料范围 在 验收工作 开展之前 ,应收集 与
8、场地环境污染和场地修复相关的资料,包括 但 不 限于 以 下内容 : a) 场地环境评价 及 修复方案相关 文件:场地环境评价报告 书 及 审 批意 见 、经 备 案的修复方案以及 有关行政文件。 b) 场地修复工程 资料:修复实施过程 的 记录文件( 如 污染 土壤清挖 和运输记 录) 、 回填 土的运输 记录、修复 设施运行 记录、二次 污染排放 监 测 记录 、修复工程竣 工报告等 。 c) 工程监理文件:工程 或环境监理 记 录和 监理报告。 d) 其它文件:环境 管理组织 机构、 相关合同 协议 (如委托 处理污染 土壤的相 关文件和 合同) 、 修 复过程的原 始记录等 。 e)
9、相关图件:场地地理位 置示意 图、 总平面 布置图、 修复范围图、 污染修复工 艺流程图 、 修复过 程照片和影 像记录等 。 5.1.2 审核内容 对收集的资料 进行整 理和分析, 并 通过与现场 负责 人、 修复实施人员、监理人员 等相关人 员进行访 谈,应明确以 下内容 : a) 根据场地环境评价报告 、 修复方案 及相关行 政文件, 确定场地的 目标污染 物、 修复范围和修复 目标,作为 验收依据 。 b) 通过审查场地修复过程 的 监理 记录和监 测数据, 核实修复方案和环保措施的 落 实 情况 。 c) 通过审查相 关运输清 单和接收 函件,核实污染土壤 的数 量 和 去向 。 D
10、B11/T 7832011 4 d) 通过审查相 关文件和检测数据, 核实异位修复完成 后 的回填土的 数量和质 量, 回填土土壤质量 应达到修复 目标值。 5.2 现场勘察 5.2.1 核定修复范围 根据场地环境评价报告 中 的 钉桩 资料或 地理坐标 等, 勘察确定场地修复范围和深度, 核实修复范围 是否符合场地修复方案的要求。 5.2.2 识别现场遗留污染 应对场地表 层土壤及 侧面裸露 土壤状况 、 遗留物 品等 进行观察和 判断,可使 用便携式 测试仪 器进行 现场测试, 辅以目视 、嗅觉等 方法,识别 现场污染 痕迹 。 6 采样布点方案制定 6.1 总体要求 6.1.1 采样方案
11、应包括采样 介质、采样 区域、 采样点位 、采样 深度、采样 数 量 、检测项目 等内容。 6.1.2 应根据目标污染物、 修复目标值的不同 情况在场地修复范围内进行 分 区 采样。 6.1.3 采样点的位 置和深度应 覆盖场地修复范围 及 其 边缘 。 6.1.4 场地环境评价 确 定的污染最重 区域,必 须进行采样。 6.2 土壤采样布点要求 6.2.1 异位修复场地 对于异位修复场地,应对 修复范围 内部和边缘 的 原址土 进行采样, 采样点位于 坑底和侧壁 , 以 表 层 样 为 主,不 排除深层 采样。 6.2.1.1 坑底采样布点要求 坑底表层采用网 格布点的方法 , 采样 数量不
12、少于 表1 所列的数目。一般 随机布置 第一个采样点,构 建通过此点的 网 格 ,在 每 个 网格 交叉点采样。网 格大小 根据采样 面积和采样 数 量确 定,见式 (1): n A L = (1) 式中: L 两个采样点 之间的 距离(网 格大小) ,单位为 米( m); A 采样 区域面积 ,单位为 平方米(m 2 ); n 采样点 数量。 DB11/T 7832011 5 表1 土壤采样布点坑底表层采样点数量 采样 区域 面积 (m 2 ) 土壤 采样点 数量 ( 个) x100 1 100 x500 2 500 x1000 3 1000x1500 4 1500x2500 5 2500x
13、5000 6 5000x10000 7 10000x25000 8 25000x50000 9 50000x100000 10 100000 20 6.2.1.2 侧壁采样布点要求 修复范围侧壁采用 等 距离布点方法, 根据边长确 定采样点数量。当修复 深度小于等于1米时 ,侧壁 不进行垂向 分层采样 , 横向 采样点数 量不少于 表2中 规定的数量 。 当修复 深度大 于1m 时, 侧壁应进行垂 向分层采样 , 第一层 为表层土 (00.2m ) , 0.2m以 下 每 13m分一层,不 足 1m时与上一层合并。 各层横 向采样点数 量不少于 表2中规定的 数 量。 各 层 采样点之间 垂
14、向 距离 不小于1m , 采样点位置可依据 土壤异 常气味和颜色 、 并 结合 场地污染 状况确 定。 表2 土壤采样布点侧壁采样点数量 采样 区域周 长 ( m) 土壤 采样点 数量 ( 个) 100 4 100 x200 5 200 x300 6 300 x500 7 500 8 6.2.2 原位修复场地 对于原位修复场地,主 要 对 修复范围 内 的污染 土壤 进行 采样。修复范围 内应钻孔 分 层 采样 , 每 层 采 样点数量应不少于表 1的 数量,采样点深度 按照 6.2.1.2的要求确定。修复范围 边缘采样点数量 应不少 于表 2的数 量。 6.3 地下水采样布点要求 6.3.1
15、 地下水监测 井应依据 地下水的 流向及污染 区域地 理位 置进行设置 ,修复范围 上游地 下水采样点 不少于 1个 ,修复范围 内 采样点 不少于 3个,修复范围 下 游 采样点 不少于 2个。 6.3.2 可利用场地环境评价和修复过程 建 设 的监 测 井 ,但 原监 测 井 数 量不应超过 验收时监 测井总数 的 60%。 6.3.3 未通过验收 前,被验收方应保 持场地评价和修复 过程 中使用的地 下水监测 井完好。 DB11/T 7832011 6 6.3.4 监测井设置 要求按照 DB11/T 656的规定 执行。 7 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 测 7.1 土壤样品和地 下水样 品的采样
16、方法、现场 质 量 控制 、现场质量保 证、样品 的保存与 运输方法 、样 品分析方法 、实验室 质量控制 ,现场人 员防护和现场污染应急处理等按照 DB11/T 656的规定 执行。 7.2 对于非挥发 性有机物,可 采 集 少 量 土壤 混 合 样, 混合 样采样方法和要求按照 HJ/T 166的规定执 行。 7.3 验收项目检测方法的检测限应 低于修复 目标值。 7.4 实验室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测 条 件 、检测仪器 、检测方法、检测 结 果 、检测限、质 量 控 制结 果 等 。 8 修复效果评价 8.1 评价方法 8.1.1 对于面积小 于或等于 10000 m 2 的 区域,应
17、采用逐个 对 比方法进行 评价。 8.1.2 对于面积大 于 10000 m 2 的 区域: a) 当低于检测 限的样本 数 1) 占 总 样本数 的比例不 大 (25%) 时 ,应 采用 t检验的方法 进行评价 , t 检验方法详细说明及 案例见附录 A和附录 B。 b) 当低于检测 限的样本 数占总样本 数 的 比例较大( 25% ) 时 ,应采用 逐 个 对比 方法进行 评价。 8.2 判断方法 8.2.1 采用逐个对比 方 法 : a) 当检测值低 于或等于 修复目标值 时 , 达到 验收标准。 b) 当检测值高 于修复目 标值时, 未达到验收标准。 8.2.2 采用 t 检验方 法
18、: a) 当各样本点的检测值 显著低于 修复目标值 或 与修复 目标值差异不 显著时, 达到验收标准。 b) 当某样本点的检测值 显著高于 修复目标值 时 , 未达到 验收标准。 9 验收报告编 制 9.1 验收报告内容应真实 、全面。 9.2 验收报告应 至少包括 以下内容 :场地环境评价结论概述 、 修复方案实施情况 、 验收 工作程序 与方 法、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采样布点计划 、 现场采样 、实验室检测 、 修复效果评价 、验收结论 和 建 议 、 监理报告和检测报告。 9.3 验收报告的 格式参见 附录 C。 1) 在对 修复 结果 进行 评价 时,对于 低于 检测 限的样本值 ,可
19、 以下三种 处理 方式 : 视为 0; 视 为检测 限值 ; 视 为检测 限值的 1/2。 推荐 采用 第三种 处理 方式。 DB11/T 7832011 7 附 录 A ( 规范性附录) t 检验方法 A.1 t 检验 t 检验是判 定给定的 常数是否 与变量均 值之间存 在显著差异的最 常用的方法。 假设一组样本 , 样本 数 为 n, 样本 均值为 x, 样本标准差 为S, 利 用 t 检验 判定某一给定值 0 m 是否 与样本均值 x存在显著差 异 , 步骤为: a) 确定显著水平 , 常用 =0.05, =0.01; b) 计算检验统计 量 n S x t 0 m - = ; c)
20、根据自由度 1 - = n df 和 查 t 分布临界值表( 见 附录 B) , 确 定临界值 ) 1 ( 2 - = n t C a , 例 如 n=8, =0.05,则 t =2.365 ; d) 统计推断:若 C t ,即 n S C x / 0 + m 或 n S C x / 0 - m ,则与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且 前者为显著大 于 均 值 , 后 者 为 显著小于 均值; 若 C t , 即 n S C x n S C x / / 0 + - m , 则与均值不存 在 显著差 异 。 下文 中 将 n S C / 简 记 为 u。 A.2 案例 假设一组样本 数 据 ,且 平 行 样
21、数 量 满足 要求,将 样本 中的平行样检测数据 列表如表 A.1所 示。 DB11/T 7832011 8 表A.1 样本检测值 样本 浓度 (mg/kg ) 砷 铜 铅 A 171 215 183 A 272 206 182 平 均值 71.5 210.5 182.5 B 152 180 181 B 259 174 204 平 均值 55.5 177 192.5 C 117 43 70.1 C 220 49 73.6 平 均值 18.5 46 71.85 D 142 127 84.2 D 248 137 96.1 平 均值 45 132 90.15 计算各平行 样样本值 占均值的 百分比以
22、反 映 测 量分 析的 精 度,如 表 A.2所示。 表A.2 样本精度数 据 样本 占均 值的 比例 (% ) 砷 铜 铅 A 199.30 102.14 100.27 A 2100.70 97.86 99.73 B 193.69 101.69 94.03 B 2106.31 98.31 105.97 C 191.89 93.48 97.56 C 2108.11 106.52 102.44 D 193.33 96.21 93.40 D 2106.67 103.79 106.60 均 值( %) 100 100 100 S( %) 6.6 4.3 4.9 C( =0.05) 2.365 2.3
23、65 2.365 u (%) 5.5 3.6 4.1 修复 目标值(mg/kg ) 30 370 300 显著小 于修复 目标值(mg/kg ) 31.6 383.8 312 注 : 28.4=30 (100%-5.5%); 31.6=30 (100%+5.5%)。 DB11/T 7832011 9 以砷为例进行 说 明 : a) 若某点检测值 小 于 28.4,则认 为该点检测值明显低 于修复目标值 ,达到验收标准; b) 若某点检测值位于 28.4和 31.6之间, 则 认为该点检测值与修复 目标无显著差异, 达到 验收标 准; c) 若某点检测值 大 于 31.6,则认 为该点检测值明显
24、大 于修复目标值 ,未达到 验收标准。 DB11/T 7832011 10 附 录 B ( 规范性附录) t分布临界值表 表 B.1 t分布临界值表 n-1 0.2 0.1 0.05 0.02 0.01 0.002 0.001 1 3.078 6.314 12.706 31.821 63.657 318.309 636.619 2 1.886 2.920 4.303 6.965 9.925 22.327 31.599 3 1.638 2.353 3.182 4.541 5.841 10.215 12.924 4 1.533 2.132 2.776 3.747 4.604 7.173 8.610
25、 5 1.476 2.015 2.571 3.365 4.032 5.893 6.869 6 1.440 1.943 2.447 3.143 3.707 5.208 5.959 7 1.415 1.895 2.365 2.998 3.499 4.785 5.408 8 1.397 1.860 2.306 2.896 3.355 4.501 5.041 9 1.383 1.833 2.262 2.821 3.250 4.297 4.781 10 1.372 1.812 2.228 2.764 3.169 4.144 4.587 11 1.363 1.796 2.201 2.718 3.106 4
26、.025 4.437 12 1.356 1.782 2.179 2.681 3.055 3.930 4.318 13 1.350 1.771 2.160 2.650 3.012 3.852 4.221 14 1.345 1.761 2.145 2.624 2.977 3.787 4.140 15 1.341 1.753 2.131 2.602 2.947 3.733 4.073 16 1.337 1.746 2.120 2.583 2.921 3.686 4.015 17 1.333 1.740 2.110 2.567 2.898 3.646 3.965 18 1.330 1.734 2.10
27、1 2.552 2.878 3.610 3.922 19 1.328 1.729 2.093 2.539 2.861 3.579 3.883 20 1.325 1.725 2.086 2.528 2.845 3.552 3.850 21 1.323 1.721 2.080 2.518 2.831 3.527 3.819 22 1.321 1.717 2.074 2.508 2.819 3.505 3.792 23 1.319 1.714 2.069 2.500 2.807 3.485 3.768 24 1.318 1.711 2.064 2.492 2.797 3.467 3.745 25 1
28、.316 1.708 2.060 2.485 2.787 3.450 3.725 26 1.315 1.706 2.056 2.479 2.779 3.435 3.707 27 1.314 1.703 2.052 2.473 2.771 3.421 3.690 28 1.313 1.701 2.048 2.467 2.763 3.408 3.674 29 1.311 1.699 2.045 2.462 2.756 3.396 3.659 30 1.310 1.697 2.042 2.457 2.750 3.385 3.646 31 1.309 1.696 2.040 2.453 2.744 3
29、.375 3.633 DB11/T 7832011 11 表 B.1 (续) n-1 0.2 0.1 0.05 0.02 0.01 0.002 0.001 32 1.309 1.694 2.037 2.449 2.738 3.365 3.622 33 1.308 1.692 2.035 2.445 2.733 3.356 3.611 34 1.307 1.691 2.032 2.441 2.728 3.348 3.601 35 1.306 1.690 2.030 2.438 2.724 3.340 3.591 36 1.306 1.688 2.028 2.434 2.719 3.333 3.5
30、82 37 1.305 1.687 2.026 2.431 2.715 3.326 3.574 38 1.304 1.686 2.024 2.429 2.712 3.319 3.566 39 1.304 1.685 2.023 2.426 2.708 3.313 3.558 40 1.303 1.684 2.021 2.423 2.704 3.307 3.551 41 1.303 1.683 2.020 2.421 2.701 3.301 3.544 42 1.302 1.682 2.018 2.418 2.698 3.296 3.538 43 1.302 1.681 2.017 2.416
31、2.695 3.291 3.532 44 1.301 1.680 2.015 2.414 2.692 3.286 3.526 45 1.301 1.679 2.014 2.412 2.690 3.281 3.520 46 1.300 1.679 2.013 2.410 2.687 3.277 3.515 47 1.300 1.678 2.012 2.408 2.685 3.273 3.510 48 1.299 1.677 2.011 2.407 2.682 3.269 3.505 49 1.299 1.677 2.010 2.405 2.680 3.265 3.500 50 1.299 1.6
32、76 2.009 2.403 2.678 3.261 3.496 51 1.298 1.675 2.008 2.402 2.676 3.258 3.492 52 1.298 1.675 2.007 2.400 2.674 3.255 3.488 53 1.298 1.674 2.006 2.399 2.672 3.251 3.484 54 1.297 1.674 2.005 2.397 2.670 3.248 3.480 55 1.297 1.673 2.004 2.396 2.668 3.245 3.476 56 1.297 1.673 2.003 2.395 2.667 3.242 3.4
33、73 57 1.297 1.672 2.002 2.394 2.665 3.239 3.470 58 1.296 1.672 2.002 2.392 2.663 3.237 3.466 59 1.296 1.671 2.001 2.391 2.662 3.234 3.463 60 1.296 1.671 2.000 2.390 2.660 3.232 3.460 61 1.296 1.670 2.000 2.389 2.659 3.229 3.457 62 1.295 1.670 1.999 2.388 2.657 3.227 3.454 63 1.295 1.669 1.998 2.387
34、2.656 3.225 3.452 64 1.295 1.669 1.998 2.386 2.655 3.223 3.449 65 1.295 1.669 1.997 2.385 2.654 3.220 3.447 66 1.295 1.668 1.997 2.384 2.652 3.218 3.444 67 1.294 1.668 1.996 2.383 2.651 3.216 3.442 68 1.294 1.668 1.995 2.382 2.650 3.214 3.439 DB11/T 7832011 12 表 B.1 (续) n-1 0.2 0.1 0.05 0.02 0.01 0.
35、002 0.001 69 1.294 1.667 1.995 2.382 2.649 3.213 3.437 70 1.294 1.667 1.994 2.381 2.648 3.211 3.435 71 1.294 1.667 1.994 2.380 2.647 3.209 3.433 72 1.293 1.666 1.993 2.379 2.646 3.207 3.431 73 1.293 1.666 1.993 2.379 2.645 3.206 3.429 74 1.293 1.666 1.993 2.378 2.644 3.204 3.427 75 1.293 1.665 1.992
36、 2.377 2.643 3.202 3.425 76 1.293 1.665 1.992 2.376 2.642 3.201 3.423 77 1.293 1.665 1.991 2.376 2.641 3.199 3.421 78 1.292 1.665 1.991 2.375 2.640 3.198 3.420 79 1.292 1.664 1.990 2.374 2.640 3.197 3.418 80 1.292 1.664 1.990 2.374 2.639 3.195 3.416 DB11/T 7832011 13 附 录 C ( 资料性附录)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报告编写提纲 1 前言 2 验收依据 3 场地概况 3.1 场地评价 结论 3.2 场地修复方案 3.3 修复实施 情况 4验收内容与方法 4.1 工作范围 4.2 验收重点 4.3 验收程序 与方法 5 文件审核与现场勘察 5.1 文件审核 5.2 现场勘察 6采样布点方案制定 6.1分析项目 6.2布点原则 6.3布点方案 7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8修复效果评价 9结论和建议 附件 监理报告 检测报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