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1 T 321-2005 优质鲜食甜、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363765       资源大小:152.1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1 T 321-2005 优质鲜食甜、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B 22 备案号:17771-2006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 DB11/T 3212005 优质鲜食甜、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The regulation of production technique for the fresh sweet-corn and waxy-corn 2005-12-27发布 2006-03-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3212005 I 前 言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亚兴、赵久然、卢柏山、滕海涛。 DB11/T 321200

    2、5 1 优质鲜食甜、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食甜、糯玉米的生产技术,包括品种、种植地点、肥料、灌溉方法等的选用,从播 种到收获的管理措施及相关产品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合于北京地区鲜食甜、糯玉米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523-2002 甜玉米 NY/T 524-2002 糯玉米 GB/T 4404.1-1

    3、996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NY/T 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甜玉米 Sweet corn 见 NY/T 523术语和定义。 3.2 糯玉米 Waxy corn 见 NY/T 524术语和定义。 4 分类 4.1 甜玉米 4.1.1 普通甜玉米: 携带有单一隐性普甜基因(su1)。 4.1.2 超甜玉米: 携带有单一隐性超甜基因 sh2(皱缩)、bt或 bt2等。 4.1.3 加强甜玉米: 携带隐性普甜基因(su1)和加甜修饰基因(se) 。 4.2 糯玉米 携带有单一隐性基因 wx(蜡质)。 5 产地环境 符合 N

    4、Y/T 391 的要求。 6 甜糯玉米生产技术 6.1 播期 露地种植,可在早春气温稳定超过 12时开始播种,一般在 4 月下旬即可。采取地膜覆盖可提早 (1015)天播种;采用薄膜育苗移栽技术,可提早 20 天播种。最晚播期宜在 7月 10 日之前,以保证DB11/T 3212005 2 在早霜之前能适期采收。 6.2 品种及种子的选用 应选用通过审定并适宜北京地区的甜、糯玉米品种,种子质量达到 GBT 4404.1 规定的二级以上 标准。 6.3 播种 6.3.1 隔离种植 与其他玉米品种相距应 300m 以上,或调整播种时期,错开授粉,春播一般错期播种 25 天以上,夏 播一般 15 天

    5、以上。 6.3.2 露地播种技术 6.3.2.1 土壤条件 地块平整,墒情适宜(田间持水量 70%左右) ,土壤类型以壤土为宜,地力水平中等以上。 6.3.2.2 播种量 根据种植、种子发芽率和行距计算播种粒距和播种量。计算公式为: 计划种植密度 每 行距 田间出苗率 发芽率 ) 播种粒距( 2 4 667 10 667 m cm = 5 2 2 10 667 667 / = 千粒重 播种粒数 每 ) 播种量( m m kg 一般情况下:甜玉米 (11.5)kg667m 2 ,糯玉米 (1.52.0)kg667m 2 。 6.3.2.3 播种方法 播种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种植面积和播种期,每

    6、隔(510)天播种一期。 机械播种:行距(6570)cm; 施底肥深度为(810)cm;播种深度甜玉米约 3cm,糯玉米约 5cm。 要求行速均匀,播种深浅一致。 育苗移栽: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靠近大田的地块作苗床。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667m 2 , 播前浇足水,划 6cm 的方格,每格播(12)粒种子,覆盖 1.5cm营养土。早春播种应采取薄膜覆盖育苗。 出苗前不揭膜,控制膜内温度(2035),床土保水量为 75%,出苗后床温 30以内不揭膜,温度过高 需通风降温,当苗龄 1 叶 1 心时施腐熟稀粪水(350400)kg/667m 2 ,一般不施化肥,以免烧苗,2 叶 1

    7、心时要降温炼苗。在 3叶期带土移栽,大小苗分开,及时浇水。 地膜覆盖:一般采用双行覆盖,膜上行距 50cm左右,膜间行距 80cm 左右, 1 叶1心期破膜放苗, 在拔节期,结合中耕除草和追施穗肥,及时揭膜捡净,防止地膜造成的土壤污染。 6.4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30004000)株, (34)叶期间苗, (56)叶期定苗。 7 田间管理 7.1 施肥 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合理施肥,一般条件下全生育期每 667m 2 施纯氮 (812)kg,五氧化二磷 5kg 左右,氧化钾(810)kg。全部磷、钾肥及 60的氮肥底肥一次施入,40的氮肥在小喇叭口期施入。 7.2 浇水 播种至出苗期

    8、保证底墒,在大喇叭口至采收期前保证水分供应。苗期注意防涝。 7.3 去除分蘖 拔节期如发现分蘖,及时去除。 7.4 化学除草 除草剂有效成分、剂型和用量参见表1。 DB11/T 3212005 3 表 1 除草剂有效成分、剂型、用量 药剂名称、有效成分及剂型 用量 (ml/667m 2 ) 备注 38%莠去津(剂型) (阿特拉津) 100200 48%拉索(剂型)或 50%乙草胺(剂型) 100150 50%百草枯(剂型)或 41%草甘磷(剂型) 200250 当土壤表面有大量明草时 用, 若草量多适当增加用量。 7.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对象及方法参见表 2。 表 2 病虫害防治对象及方

    9、法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药剂、剂型或其它 用量 方法 丝黑穗病 1 播前种子准备 2 植株出现病症 时 1 12.5%特谱唑可湿性 粉剂 1 0.5%/kg种子 1 拌种 2 拔除病株, 消灭病源 玉米螟 1 心叶末期 2 成虫产卵始盛 期 1 BT 乳剂 2 释放赤眼蜂 1 (150200)ml/667m 2 ,兑 水40kg 2 放蜂量(0.81.0)万头 /667m 2 1 灌心 2 将蜂盒挂 在地头玉米 植株上。 蚜虫 1 心叶期 2 抽雄散粉期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20)g/667m 2 , 兑水50kg 喷雾 8 采收 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采收,在阴凉处存放,避免阳光直晒和大

    10、堆存放,且及时上市或加工处理。 采收与上市或加工间隔时间:普甜玉米一般不超过 6 小时;超甜玉米、加强甜玉米一般不超过 12 小时;糯玉米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 普甜玉米采收期在吐丝授粉后(2122)天,籽粒含水量 60左右; 超甜玉米采收期在吐丝授粉后(1822)天,籽粒含水量 70左右; 加甜玉米采收期在吐丝授粉后(2125)天,籽粒含水量 60左右; 糯玉米采收期在吐丝授粉后(2530)天,籽粒含水量约 50。 9 产品质量标准 产品外观品质质量标准见表3。 DB11/T 3212005 4 表 3 甜、糯玉米穗外观品质质量标准 外观品 质 具有本品种应有特性, 穗型粒形一致,正品率

    11、98%,籽粒饱满,排列 整齐紧密,具有该品种 乳熟时应有的色泽,基 本无秃尖,无虫咬,无 霉变,无损伤,苞叶包 被完整,新鲜嫩绿。 具有本品种应有特性, 穗型粒形基本一致, 正 品率 90%,有个别籽粒 不饱满,籽粒排列整 齐,色泽稍差,秃尖 1cm,无虫咬,无霉 变,损伤粒少于 5 粒, 苞叶包被较完整, 新鲜 嫩绿。 基本具有本品种应有 特性, 穗型粒形稍有差 异正品率 88%, ,饱满 度稍差, 籽粒排列基本 整齐, 有少量籽粒色泽 与本品种不同,秃尖 1.5cm ,无虫咬,无 霉变,损伤粒小于 10 粒,苞叶包被基本完 成。 少量果穗具有本 品种应有特性,穗 型粒形不一致,正 品率 80%以下,籽 粒不饱满,排列不 整齐,秃尖2cm, 有虫咬或霉变,损 伤粒大于 10 粒, 苞叶包被不完整。 产品等 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注意事项

    本文(DB11 T 321-2005 优质鲜食甜、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