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0年科幻大片阿凡达上映。影片讲述地球人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而与 “纳美人 ”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影片中地球人在 “潘多拉 ”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证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 吸,下列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小题 2】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A潮汐能 B风能 C水能 D煤炭 【小题 3】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2、A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 B有自转、公转运动 C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的行星 D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小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某些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小题 2】 A项煤炭是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后生成的有机物,在地下经过数亿万年的蕴育才形成的,所以可以看作是将光能贮存在了煤炭中; C项风能是由于太阳照射地球,使受热不均,造成空气流动,所以风能可以看作是太阳能间接产生的; D项水能涉及到自然界的水循环,正是阳光带来的热量使水分蒸发,保证水循环的运行,所以太阳能是维持这种循环的动力。
3、【小题 3】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的行星。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和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科幻大片阿凡达上映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风 B大气环流 C垂直 运动和水平运动 D热力环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考点: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热力环流及原理。 西安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答案: C 试题分析: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
4、大值。 考点: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上一个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23小时 56分 4秒 D因地而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上一个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1太阳日,时间为 24小时。 考点:主要考查了昼夜交替的周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地区是 A东北北部 B新疆西北部 C四川盆地 D海南岛 答案: C 试题分析:四川盆地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地区,盆地地形,水汽不宜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
5、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辐射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原因。 一般认为岩浆岩的主要发源地是 A地壳 B下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岩的主要发源地。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构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的内部构造。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A阿巴拉契亚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答案: C 试题分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考点:主要考查了六大板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六大板块及重要地形的成因。 读地壳物质循环图
6、 ,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类岩石中通常有层理构造 B甲类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 C 为高温熔化作用 D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乙类岩石中通常有层理构造,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 为高温熔化作用;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 。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判断技巧。 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答案:
7、B 试题分析:用人造烟幕主要是增加大气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含量,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考点:主要考查了大气的保温原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大气的保温原理。 读图,若图中 S表示太阳, E表示地球,则该图所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 B三级 C二级 D四级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中包括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 考点:主要考查了天体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天体系统及层次。 读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表示白天的海陆风图,则 A为陆地 B若表示城市热岛环流,则 A为郊区 C若表示热力环流,则 B为高气压 D若表示夜晚的山谷风,则 A为
8、山谷 答案: B 试题分析:若表示白天的海陆风图,则 A为海洋;若表示城市热岛环流,则 A为郊区;若表示热力环流,则 B为低气压;若表示夜晚的山谷风,则 A 为山顶。 考点: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 全球共有几个气压带 A 7 B 6 C 5 D 4 答案: A 试题分析:全球共有七个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考点:主要考查了全球的气压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多云的白天,云
9、层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多云的夜晚,云层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考点:主要考查了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读图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 B C D 【小题 2】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A 减弱 B 增强 C 减弱 D 增强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小题 2】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表面受热过程。
10、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题。 【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 30E B 23.50S 60E C 30N 30W D 0 120E 【小题 2】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B 0 180 C 0 150W D 150W180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已知本初子午线,可求出太阳直射 30E。 【小题 2】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 180经线,另一条是 0时经线。由图中子午线经度可以求出 0时对
11、应的经线为 150W。 考点:主要考查了光照图和日界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光照图为背静材料,考查学生对昼夜平分光照图和日界线的相关知识。 2011年 6月 7日,太阳表面出现了剧烈的太阳黑子活动,这波黑子活动引发的太阳风暴在 6月 8日抵达地球。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此次 太阳活动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小题 2】上题所述影响最强的时刻可能出现在当地 A黎明 B中午 C傍晚 D午夜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2、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 “极光 ”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小题 2】太阳活动最强的时刻可能出现在当地中午。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 2011年 6月 7日,太阳表面出现了剧烈的太阳黑子活动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方向自东向西 B自转 3600是一个太阳日 C一个恒星日是 24小时 D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自转 3600是一个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一个太阳日是 24
13、小时;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自转。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某河自东向西流,河水对南岸的侵蚀要比北岸严重,而且在一年内太阳有两次直射,该河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A 500N B 200N C 300S D 230S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年内太阳有两次直射可以判断该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河流自东向西流,河水对南岸的侵蚀要比北岸严重,可以判断该点在南半球。符合的是230S。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直射和地转偏向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地转偏向力。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 A大于 0 B小于 0 C等于 0 D因地
14、而异 答案: C 试题分析: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 0。 考点:主要考查了太阳高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太阳高度昼半球大于 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 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 0。 2012年 7月 28日第 30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 ,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 6月 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9月 23日,太阳直射赤道。 7月 28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考点: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及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第 30届奥运会举行时间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太阳直射点掌握情况。
15、木星和火星分别属于 A类地行星、巨行星 B类地行星、远日行星 C巨行星、类地行星 D巨行星、远日行星 答案: C 试题分析:八大行星分为三类。木星属于巨行星;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考点:主要考查了八大行星的分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八大行星的分类。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A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没有变化 B热带范围缩小 C温带范围缩小 D寒带范围缩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缩小。 考点:主要考查了五带的划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五带的划分方法。 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指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地壳
16、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外部圈层的特点。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题。 【小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只能通过固体 B 和 传到 时,波速突然下降 C 和 传到 时波速加快 D横波的传播速度高于纵波 【小题 2】 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幔和地核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壳和地幔 D地幔和地壳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为莫霍界面, 为古登堡界面。 为横波,只能通过固态; 为纵波,可以通过固
17、态、液态和气态三相状态。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纵波速度增加;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减小。 【小题 2】 为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构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震波和地球内部构造。 综合题 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 ”和表 “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 ”,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 MN 表示 。( 2分) 、 、 、 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 。( 2分) 位置的日期是 ,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 ,极昼现象出现在 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3分) 9月 5日至 7日,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 ,正午太阳高度变 ;该时段地球运行在
18、图中 段(填字母)( 3分) 答案: ( 1)晨昏线 ( 2分) ( 2) ( 2分) ( 3) 6月 22日 短 北 ( 3分) ( 4)长 小 b( 3分) 试题分析: ( 1) MN 表示昼夜分界线 晨昏线。 ( 2) 为春分, 为夏至, 为秋分, 为冬至。全球昼夜平分的是春分和秋分。 ( 3) 位置的日期是 6月 22日(夏至日),该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小值,极昼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 4) 9月 5日至 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 b段。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公转。 点评:本题难度适
19、中。以 “地球公转示意图 ”和 “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 ”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简图,回答问题。 写出板块边界类型: (4分) 甲 ;乙 。 写出板块名称: (2分) A ; E 。 地中海面积将 , 原因 。 (4分) )】 答案: ( 1)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4分) ( 2)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2分) ( 3)缩小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或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4 分) 试题分析: ( 1)板块边界类型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甲属于生长边界,乙属于消亡边界。 ( 2) A为亚欧板块, E为印度洋板块。 B为太
20、平洋板块, C为美洲板块, D为非洲板块, F为南极洲板块。 ( 3)地中海面积将缩小,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或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考点:主要考查了六大板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六大板块分布示意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板块构造与地貌。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地形是 。( 2分) 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 2分) 若该地有石油,最可能埋 藏 处的地下 ,四地中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若建设地铁隧道,最适宜在 处。( 3分) 丙处不宜修建水库的原因是 。( 3分) 答案: (1)向斜 山岭 (2分) (2)背斜顶部受张力 ,产生裂隙
21、,易被侵蚀 (2分) (3)乙 丁 乙 (3分) (4)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修建水库可能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3分) 试题分析: ( 1)丁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名称是向斜,地形上呈山岭。 ( 2)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 ,产生裂隙 ,易被侵蚀。 ( 3)背斜是良好的油气储存构造;向斜是良 好的地下水储存构造;若建设地铁隧道,应布局在背斜处,地质构造比较稳定。 ( 4)丙处为断层,不宜修建水库是因为附近岩层破碎,修建水库可能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地地质构造
22、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读 “大气垂直分层 ”图,回答下列问题: A为 ,B为 。( 4分) A层的直接热源是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 2分) 人类活动使大气层遭到破坏,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全球变暖出现在 层。( 2分) ( 4)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层,晴朗的大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 答案: (1)对流层,平流层( 4分) ( 2)地面 降低 ( 2分) ( 3) B A( 2分) ( 4) A 散射( 2分) 试题分析: ( 1) A的平均高度为 12千米,为对流层; B的平均高度在 5055 千米,为平流层。 ( 2)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 3)平流层 2227 千米处有臭氧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对流层。 ( 4)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晴朗的大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考点:主要考查了大气垂直分层。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 “大气垂直分层 ”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