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2013学年辽宁朝阳柳城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49276       资源大小:57.4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2013学年辽宁朝阳柳城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辽宁朝阳柳城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答案: B 试题分析: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都是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部分。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探究历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 A一片草地上的蝗虫,包括全部的成虫和幼虫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棵

    2、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A属于种群; B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C属于生态系统; D属于群落。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 107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 A 0KJ B 106 KJ C 210KJ6 D 106 2106KJ 答案: A 试题

    3、分析:大象属于初级消费者,其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它所同化物质中的能量,而应属于植物所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即分解者不能通过大象的粪便获得大象所同化的能量。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点评:本题考查我考生对 “林德曼效率 ”的理解,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应当明确:相邻营养级之间 的能量传递效率 =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某生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生物所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其他生物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初级消费者体内能量的去向:( 1)通过

    4、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流向第三营养级;( 3)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4)未被利用。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点评: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 1)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3)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4)未被利用。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 ( ) A生产者 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

    5、复杂,则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诗句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草木枯萎后,即草原生态系统虽被破坏,但在春天环境适宜的时候,草木又再度生长出来,草原又恢复往日的生机。由此看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点评:本题以诗句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

    6、容易题。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 “干扰 ”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依然很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故 正确;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属于恢复力稳定性,故 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 “干扰 ”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故 正确;热带雨林的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较弱,故 错。故选 C 考点:

    7、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 ( ) A蝙蝠的 “回声定位 ” B萤火虫发光 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 “求偶炫耀 ” 答案: D 试题分析:蝙蝠的 “回声定位 ”, 萤火虫发光,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都属于物理信息;雄鸟的 “求偶炫耀 ”属于行为信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

    8、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于环境或生物;植物主要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信息既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出到输入的信息反馈;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 ) A生物群落中 B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 C生产者与消费者间 D生产者与分解者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 C、 H、 O、 N、 S、 P 等元素,都不断 进行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9、,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是非生物的能量;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病毒是异养生物,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细胞中,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蚯蚓是厌氧生物,在生

    10、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 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B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答案: A 试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等;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农田弃耕后的恢

    11、复演替、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等。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演替的类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微生物也能通过分解作用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故选 C 考

    12、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 点评:本题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 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

    13、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 C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 D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 答案: C 试题分析: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所以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动物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水平结构,其分布有明显的差别。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的是(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

    14、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 答案: C 试题分析:蚜虫的活动范围小,一般采用样方法来统计蚜虫的种群密度。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实验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 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 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 a=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 b=30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 c

    15、=10 只,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数大约有( )只 A 30只 B 32只 C 64只 D 96只 答案: D 试题分析: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 N)标记总数 =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 N: 32=30: 10, N=96只。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标记重捕法。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容易题。 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乙烯 答案: A 试题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

    16、顶端优势的原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根粉在低浓度时会促进生根,高浓度则抑制生根,但浓度过低,所生的根又过少,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先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然后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找到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探究实验。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属于容易题。 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

    17、 ) A光能加速生长素的合成 B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C光加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D光破坏了细胞的生理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向光一侧分布少,这样背光一侧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光源的一侧弯曲。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 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

    18、右弯 C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云母片插在尖端,阻断生长素横向运输,下方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乙,所插云母片阻断生长素向下运输,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丙,右侧云母片阻断生长素运输,而左侧生长素继续向下运输,因此左侧生长快,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原理。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云母片和玻璃片的作用。云母片和玻璃片可阻断水分和生长素的运输。 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

    19、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重力作用,植物靠近地面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离地面 侧。植物的根对生长素比茎敏感,靠近地面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生长,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所以表现为根向下弯曲生长,而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近地面一侧促进生长,茎向上弯曲。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 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顶端优势的现象表示植物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

    20、透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顶端优势是指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顶端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可见,生长素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说明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恶苗病是由于下列哪种激素引起的植物疯长现象 ( )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 答案: A 试题分析: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而其他植物激素无此功能。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以恶苗病为背景,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意在考查

    21、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关于生长素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胚芽鞘中,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B生长素的运输是主动运输 C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D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单侧光会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由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

    22、论有 ( )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答案: A 试题分析:甲组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结果胚芽鞘生长了;乙组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结果胚芽鞘不生长,这说明琼脂块上的生长素能向下端运输,促进植物生长。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探究实验。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容易题。 农业上用生长素类似物 2,4-D进行麦田除草,其原理是( ) A高浓度促进小麦生长 B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C低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D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

    23、同种类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 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杀死双子叶杂草,还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 A、 B、 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 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差 答案: D 试题

    24、分析:坐标曲线图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横轴为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纵轴为生长素对器官生长的作用,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生长的影响。曲线没有反映出生长素对幼嫩细胞与成熟细胞的作用。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这种 “气 ”是 (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这种 “气 ”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功能。植物体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乙烯。故选 D 考点:本

    25、题考生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以苏轼的格物粗谈为背景,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 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的化学物质。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概念。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综合题 如图是一个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

    26、后的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 (共 8分 )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 _型。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_,表示 K 值的点是 _。 (3)若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 种群的数量保持在曲线的 _点。 答案: (1) S ( 2) b d ( 3) b 试题分析:图中是种群数量的 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达到 k/2(即图中的 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种群数量超过 k/2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长减慢;达到 K 值(即图中 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增长停止。由以上分析可知,若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

    27、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曲线的 b点。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规律。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 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下图是测定某湖泊的能量流动情况的图解 单位: J/(cm2 a),可根据图解数据分析以下问题:(共 12分)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的来源是 _,总量数值是_。 (2)第二到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是 _,各级能量的散失主要是指_,由此说明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 (3)在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鱼 ”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鱼要增加 1000kg 体重,那么,至少需要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重量分别为 _ 答案:( 1)生产者固定

    28、的太阳能 464.6 J ( 2) 20% 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3) 5000 kg和 25000kg 试题分析: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总量数值是 464.6 J。第二到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是 =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 /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12.6/62.8100%=20%。各级的能量主要通过生物 体的呼吸作用散失,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 1)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 10%计算;( 2)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 20%计算。在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鱼 ”这条食物链中,

    29、如果鱼要增加 1000kg体重,那么,至少需要浮游动物的重量为1000kg20%=5000kg,至少需要浮游植物的重量为 1000kg20%20%=25000kg。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审图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容 易题。 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共 11分) (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 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_处, DNA连接酶作用于 _处。(填 “a”或 “b”) ( 2) 将重组 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

    30、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_法。 (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 _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 _和 _。该技 术的原理是 _。 ( 4)植物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是 _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之前,先用_ 酶去除这层结构。接下来的关键环节 _ ,常用的化学方法是 _ . 答案: (1) a a ( 2)基因枪法(或花粉管通道法)( 3)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 再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4)细胞壁 纤维素酶和果胶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聚乙二醇 试题分析:图中 a表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也是 DNA连接酶的连接位点; b表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位点。将重组 DNA分子导入植物细胞的常用方法

    31、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或花粉管通道法。将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主要步骤是脱分化和再分化,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是细胞壁,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之前,先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即利用酶的专一性,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接下来再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方法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回答基因工程的有关问题: (共 9分 ) ( 1)构建基因工程表达载体时,用不同类型的限制酶切割 DNA后,可能产生黏性末端,也可能产生 _末端。若要在限制酶切割目

    32、的基因和质粒后使其直接进行连接,则应选择能使二者产生 _(相同,不同)黏性末端的限制酶。 ( 2)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时,构建的表达载体含有人胰岛素基因等,其中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是 _。在用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时,常用 _处理大肠杆菌,以利于表达载体进入。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_ 作探针与 mRNA杂交,该杂交技术称为 _。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转录的 mRNA是否翻译成胰岛素,常用_ 技术。 (3)如果要将某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 Ti质粒的 _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通过 DNA重组将目

    33、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 _上。 答案:( 1)平 相同( 2)启动子 Ca2+ 目的基因(或胰岛素基因) 分子杂交技术 抗原 -抗体杂交( 3) TDNA 染色体 DNA 试题分析:用限制酶切割 DNA 后,可能产生黏性末端,也可能产生平口末端。若要在限制酶基因工程中 ,往往采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 DNA连接酶使其直接进行连接。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是启动子。在用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时,常用 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以利于表达载体进入。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胰岛素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了检测胰岛素基因转录的 mRNA是否翻译成胰岛素,可采抗原 -抗体杂交技术。如果要将某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 Ti质粒的 TDNA 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通过 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 DNA上。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注意事项

    本文(2012-2013学年辽宁朝阳柳城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