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1 T 1223-2016 刺楸播种育苗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347204       资源大小:270.4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1 T 1223-2016 刺楸播种育苗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 B 61 DB41 河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1223 2016 刺楸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2016 - 03- 18 发布 2016 - 06 - 18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223 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河南省林业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丽、孟庆法、董玉山、马兴旗、王洪友、郭春长、杨洋。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赵凤兰、徐焕军、杨栓温、李楠、刘长贵。 DB41/T 1223 20

    2、16 1 刺楸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刺楸 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播种育苗的 术语和定义、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出圃、大苗培育、病虫害防治 。 本标准适用于刺楸播种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

    3、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刺楸 又名刺枫树、茨楸、丁桐 ,为 五加科刺楸属 ,落叶乔木,高可达 20 m。 树皮暗灰棕色,纵裂,小枝淡黄棕色或灰棕色,一年生枝绿色或红棕色。树干及树枝上散生粗皮刺,刺基部宽阔扁平,刺长一般 6 mm 10 mm,顶端尖锐。叶片纸质,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圆形或近圆形,直径 9 cm 25 cm,掌状 57浅裂 或 中裂,基部心形,裂片先端渐尖, 正 面深绿色, 背 面淡绿色 ,边缘有细锯齿,基出 5 7脉,两面均明显。叶柄细长,长 8 cm 30 cm,无毛。 由小伞形花序组成顶生圆锥花序, 长 15 cm25 cm ,直径 20 cm 30 cm;花

    4、两性,白色或淡黄绿色。果实球形,直径约 mm,蓝黑色;宿存花柱长 mm;种子 个 ,扁平。花期月,果期月 。 4 播种育苗 4.1 种子采集与处理 选择树干高大通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龄植株作为采种母树。 10 月 当果序上有 50 %以上的果实由黄绿转蓝黑色时及时采摘,堆放于室内阴凉处后 熟 7 10 天 ,然后用 30 C 40 C 的温水浸泡2 3天,捞出拌以草木灰,反复揉搓去皮去脂,用清水漂洗干净。 4.2 层积催芽 DB41/T 1223 2016 2 10月中下旬, 在地势较高的背风向阳处挖深 80 cm的贮藏坑,长度和宽度视种子量而定。先在坑底铺 10 cm厚的粗河沙,再将处

    5、理 好的种子与干净粗河沙按体积1 : 3的比例混匀,放入坑中,厚 50 cm, 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触之即散为宜, 上面盖粗河沙至坑口平,沙上覆盖5 cm 10 cm的稻草以保湿。坑中间每隔 100 cm竖一草把, 下通坑底上露地面 。期间定期检查干湿情况,适时翻堆或补水。 2月下旬至 3月上旬, 当 20%种子露白时,及时播种。如3月上旬仍未露白或露白极少, 应 连沙取出,置于 20 30 的环境中催芽,每天上下翻动,洒水保持湿润, 促使种子萌动 。 4.3 圃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壤土和砂壤土。 PH 值 6.5 8.5, 地下水位 应 在2m 以下。 4.4

    6、整地作床 播种前,每 667 施入腐熟有机肥 1500 kg 2000 kg、复混肥100 kg , 硫酸亚铁 30 kg50 kg 和 5%辛硫磷颗粒剂 5 kg, 深耕细耙 ,地面平整 。 然后作成平床或高床,平床宽1 m 1.5 m,埂宽30 cm, 高15 cm 20 cm,踏实;高床宽 1 m, 高 15 cm 20 cm,长度因地形而定 。 肥料施用 应符合NY/T 496 的规定;农 药 使用 应符合 GB 4285和 GB/T 8321的规定。 4.5 播种 4.5.1 播种时间 盖地膜或拱棚播种时间为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 ;露地播种 时间为 3月中下旬。 4.5.2 播

    7、种量 每 667 m2播种量 8 kg 10 kg。 4.5.3 播种方法 开沟条播。按行距 30 cm开沟, 沟深 2 cm 3 cm, 先顺沟浇水,水下渗后随即均匀撒入种子, 播后 撒盖 0.5 cm的过筛细沙土,再用腐熟牛马粪、蛭石、锯沫或稻草等覆盖床面,厚度 1 cm。 5 苗期管理 5.1 出苗期管理 播后经常观察,防止鸟类危害;应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墒情不好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高床种植的可从床 沟中偷灌, 平床 种植时可于上午10 点前或下午 4点后在覆盖物上喷水。 幼苗出齐前 禁 止 大水漫灌或过量浇水。 5.2 间苗与定苗 苗高 5 cm 10 cm 时 , 按株距 5 cm 8

    8、cm 进行第 1 次间苗,苗木生长到 10cm 15 cm 时,按株距10 cm15 cm 定苗。 5.3 水肥管理 DB41/T 1223 2016 3 适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水,避免圃地积水。幼苗高 5 cm 10 cm时,叶面喷施 0.1 %磷酸二氢钾和0.3 %尿素混合液,每隔 10 15天 喷 1次,连喷2 次;定苗后 30天 每 667 追施尿素 20 kg30 kg;8 月中旬 每 667 追施 复混肥( N:P:K=15:15:15) 50 kg, 施肥后及时浇水。 灌溉 水质应符合 GB 5084的要求。 5.4 中耕除草 浇水后或雨后及时松土除草。 6 出圃 6.1 出圃时

    9、间 落叶后至发芽前均可出圃。 6.2 起苗 起苗前 7 10天 浇一次透水,起苗时保持根系完整,保护苗木皮刺不受伤害。 6.3 1 年生 苗木 分级 一级苗:地径1.0 cm, 苗高100 cm,根系 完整, 树干通直、完全木质化,皮刺无损伤,无病虫为害。 二级苗: 1.0 cm地径 0.7 cm,100 cm苗高 50 cm,根系 完整,树干通直 、 自然封顶,皮刺无损伤,无病虫为害。 7 大苗培育 7.1 移植 23月,按株行距 1 m 1 m挖 0.5 m0.5 m 0.5 m定植穴, 选用健壮的一年生苗木,采用 “三埋两踩一提苗” 的方法进行栽植,栽后及时浇水封细土。 7.2 平茬与修

    10、剪 栽后于地面上 3 cm 5 cm平茬。新梢长至 10 cm 15 cm时,选择一个生长旺盛且直立的新梢作为主干进行培养,其余全部抹除。 第二年及以后,春季萌芽时及时疏除主干竞争枝,干高达 3.5 m以上时于休眠 期适时 定干。 7.3 水肥管理 根据墒情适时灌溉。 6 8月追施氮肥2 次,每次每 667 m2施 尿素40 kg ;落叶后或萌芽前,每 667 m2穴施或沟施腐熟有机肥 2000 kg或复混 肥( N:P:K=15:15:15) 100 kg,施后及时浇 水,适时 中耕除草。 7.4 二次移植 经34 年培 育,苗木胸 径可长到6 cm 8 cm。若要培养更大规格苗木,应加大株

    11、行距,进行二次移植 继续培育 。 7.5 起苗及运输 DB41/T 1223 2016 4 大苗移植应带土球,土球直径为苗木胸径的 8 10 倍,土球高度为土球直径的 2/3,并用草绳绑缚。应保证根系和树皮完好、无机械损伤。 装卸 车和运输途中也应加强保护,防止造成土球破碎或干皮损伤。 8 病虫害防治 刺楸主要病虫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A。病虫害防治用药按 GB 4285、 GB/T 8321 的规定执行。 DB41/T 1223 2016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刺楸主要病虫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刺楸主要病虫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参 见表 1。 表 1 刺楸主要病虫害为害症状

    12、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种类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猝倒病和立枯病 病源菌主要是链刀菌 Fusarium spp.、丝核菌 Rhizoctonia spp.和腐霉菌(Pythium spp.中的一些种。 猝倒病:幼苗多从茎基部侵染,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子叶仍为绿色,却从茎基部倒伏贴于床面。 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发病苗早期白天萎焉,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向上向下发展,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 ( 1)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 等对圃地进行全面细致消毒;( 2)出苗后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每隔10 d喷 1次 ,连喷 3次。 刺楸叶霉病 病源菌为五

    13、加叶点霉 Phyllosticta accntnopcnacis Sydnax 病原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对光敏感。种子苗和埋根苗都有发生。常从下部叶片感染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造成整株叶片发黄脱落,影响苗木生长。在大树上未见发生。 ( 1)冬季彻底清理圃地的枯枝落叶并进行焚烧和掩埋;( 2)发芽初期,每间隔 10天 左右喷洒一次代森锰锌及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 蝼蛄类 主要有华北蝼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和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ma Palisot et Beauvois) 杂食性害虫。以成虫或若虫 为害苗木的根、芽,对幼苗危害极

    14、大,常常造成缺苗断垄。 ( 1)毒土毒杀:在整地作床时,用 50%的辛硫磷按 1: 50 100倍的比例混细干土,然后均匀翻入苗床;( 2)毒饵诱杀:用炒熟的麦麸或谷子拌辛硫磷加白糖,或用鲜马粪或鲜草拌辛硫磷 ,撒放于圃地进行诱杀。 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杂食性害虫。为害刺楸播种苗,发生严重常形成缺苗断垄现象。 1-2龄幼虫常群集为害, 3龄后分散为害,常咬断苗木根茎、顶芽、茎干等。 ( 1)及时中耕和清除圃地杂草;( 2)每天早晨人工捕杀;( 3)药物诱 杀:在幼虫发生期,新鲜杂草拌以辛硫磷液,于傍晚撒于圃地诱杀,或在第 1代成虫发生期,将糖、醋、白

    15、酒、辛硫磷和水按 6: 3: 1: 1: 10的比例调制成诱杀液,于傍晚置于圃地诱杀。 金龟子类 主要有铜绿金龟子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华北大黑鳃金龟子 Holotrichia oblita Fald.和黑绒金龟子 Maladera orientalis Motschulsky三种 。 杂食性害虫。以幼虫在土中取食苗木根皮 及成虫 取食叶子的方式为害,幼虫以6-7 月份为害最盛,成虫以 4-6 月 份为害最盛。这三种金龟子的成虫都是昼伏夜出型,且具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 1)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足量灌水淹死初龄幼虫,及时清除圃地杂草;( 2)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和趋光性人工捕杀和灯光诱杀;( 3)在成虫盛发期,用 2.5%的 氯氰菊酯 2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 2000 3000倍液喷雾。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1 T 1223-2016 刺楸播种育苗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