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1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

    • 资源ID:346437       资源大小:85.8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1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

    1、2011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三 9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中,错误的是 A把两个植物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在杂种植株上 B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C获得杂种植株 D实现原生质体的融合 答案: D 哺乳动物的血液中某种无机盐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会引起动物抽搐,这种无机盐是 A钠盐 B钾盐 C钙盐 D镁盐 答案: C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产生 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 脂、 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

    2、粒 答案: B 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A细胞成分的更新物质 B酶的主要成分 C组织修复的原料 D能量的主要来源 答案: D 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色素存在于细胞的 A细胞膜 B细胞质基质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 C 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人体的氨基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数依次是 A 3、 3、 2 B 4、 3、 3 C 2、 2、 2 D 3、 4、 2 答案: C 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 A只有胰岛素基因 B比人受精卵的基因更少 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3、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答案: C 在生物个体发育中,一个受精卵能形成复杂生物体,主要是下列哪一生理过程起作用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成熟 D细胞分化 答案: D 下列关于 SARS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在寄主细胞内合成多种蛋白质 B DNA和 RNA同时存在 C可独立生活和复制 D含有简单的细胞器 答案: A 下列关于 “ATP ADP+Pi +能量 ”反应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式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B反应式能量可逆,物质不可逆 C两者均可逆 D生物体内, AD P转变成 ATP所需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答案: A 下列 4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

    4、构与其他 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区别: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青霉菌 D蘑菇 答案: B 当种子由休眠状态转化为萌发状态时,其体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将 A升高 B降低 C无变化 D先升后降 答案: A 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 各种生物体的核酸都相同 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 各种生物的蛋白质都相同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B核糖体由 RNA和蛋白质构成 C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D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答案: C 在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叙述

    5、中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细胞蛋白 B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使细胞分散 C细胞的癌变发生在原代培养向传代培养的过程中 D培养至 50代后的传代细胞称细胞株 答案: B 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 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 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 结合导致酶 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 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 的抑制作用 答案: C 有关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 ”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

    6、 pH值不影响 K 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 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答案: D 动物细胞融合的目的中最重要的是 A克服远 源杂交不亲和 B制备单克隆抗体 C培养新物种 D生产杂种细胞 答案: B 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 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青霉素 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D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 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 32P

    7、 答案: C 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外伤后,用 0 9的盐水清洗伤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依据为 : 降温 维持水代谢的平衡 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消毒 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 B C D 答案: B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内吞、外排可以实现细胞膜成分的更新 B骨髓瘤细胞与 B淋巴细胞的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通过发酵工程可以获得大量单细胞蛋白 D噬菌体可以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 答案: D 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

    8、酸 D蛋清中加入 NaCl使蛋白质析出 答案: A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答案: D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积累 K+需消耗能量 B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C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D 综合题 水华可因蓝藻爆发所致。科研人员研究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图中 - 表示实验步骤。

    9、请回答问题 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看,蓝藻属于 细胞。 引发水华的蓝藻可产生蓝藻毒素。蓝藻毒素 (是、不是)蓝藻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它属于蓝藻的 产物。 图中 、 通常使用的是 、 中已培养至 期的蓝藻和溶藻细菌。 图中 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 。 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 。 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 。 答案: 原核 不是 次级代谢 对数 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菌液( 2分) 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的、不含溶藻细菌的溶藻细菌培养液( 2

    10、分) 被溶藻细菌裂解(死亡)( 2分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1)细胞核的 使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时空上分开 ,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通过 实现生物大分子的转运。 (2)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通常分泌到细胞膜外的蛋白质需经过 、 加工和修饰后,以分泌小泡的形式排出。细胞膜上的 ,与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等功能有关。 (3)红细胞膜内 K+浓度是膜外的 30倍,膜外 Na+浓度是膜内的 6倍,维持这种K+、 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的 特性所控制。 (4)人工生物膜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多项选择 )(2分 ) A.污水处理 B食品保

    11、存 C海水淡化处理 D.人造器官材料 答案:( 1) 核膜 核孔 ( 2)脂 质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糖被 ( 3)选择透过 ( 4)ACD( 2分) 图 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 24 是图 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 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 1)图中的结构 115 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含有花青素的是 ;结构 15上的 ( 物质名称)控制着生物的主要遗传性状和代谢活动。 ( 2)图 2、 3、 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图 2、 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 、 ,在其中进行的生理活动名称分别是 、 。 (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

    12、2、 3、 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的遗传物质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 。 答案:( 1) 3 13 8 DNA ( 2)都由双层膜包被 线粒体 叶绿体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 3)图 4或细胞核 根据下图回答 ( 1) 、 的过程叫做 。 ( 2) 的过程叫做 。 ( 3) 的过程叫做 。 ( 4)组成 、 、 的细胞的 、 、 不同,因此它属于不同的 。 ( 5) 所示各组细胞群中,具有分裂能力的是标号 所示细胞群。 ( 6)据图分析,该细胞应为 细胞,细胞的全能性主要是指细胞结构中的 具有全能性。 (7)将 中的两个细胞分离开,并置于试管内的培养基上培养,经 , , 等过程也发育为一个生

    13、物新个体,这种技术称为 。 答案:( 1)细 胞的分化 ( 2)细胞的分裂 ( 3)细胞的生长 ( 4)形态 结构 生理功能 组织 ( 5) 、 、 ( 6)植物 细胞核 ( 7)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组织器官的形成 植物组织培养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含有 2条多肽链, A链含有 21个氨基酸, B链含有 30个氨基酸;两条多肽链间通过 2个二硫键(二疏键是由 2个 -SH连接而成的)连接;在 A链上也形成了 1个二硫键,下图为结晶牛胰岛素的平面结 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 (2)胰岛素分子中含有肽键 ,肽键可表示为 。 (3)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

    14、有 个 -NH2,至少有 个 -COOH。 (4)这 51个氨基酸形成胰岛素后,分子量比原来减少了 。 答案: ( 1) (3)2, 2 (4)888;( 1)细 胞的分化 ( 2)细胞的分裂 ( 3)细胞的生长 ( 4)形态 结构 生理功能 组织 ( 5) 、 、 ( 6)植物 细胞核 ( 7)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组织器官的形成 植物组织培养 2009年 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了 “东方牌 ”系列奶粉为不合格产品,经查,该系列奶粉是用 80%的麦芽糊精和 20%的奶粉简单勾兑而成。由于含有大量糖类物质,而蛋白质含量低,婴儿喜欢吃却得不到足够的蛋白质营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5、劣质奶粉中含有大量还原糖,如果用斐林试剂鉴定,则该试剂与待测样液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后,还必须经过 _处理,预计试管中混合液的颜色变化是 _。 (2)如果要鉴定劣质奶 粉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_。 (3)评价奶粉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是看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缺乏则会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营养不良。 赖氨酸是否也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呢?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请补充并完善他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 20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幼年大鼠、分装在不同试剂瓶中的 20种氨基酸、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秤、天平等。 实验

    16、原理: _。( 2 分) 实验方案: 配食: ,配制成食物 A; ,配制成食物 B。 分组:将 20只大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称量其体重。 饲喂:甲组每天饲喂适量的食物 A; 。 观测: 。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来源 :学科网 ZXXK 赖 氨酸不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答案: (1)水浴加热 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2)双缩脲试剂 (3)实验原理:必需氨基酸是动物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当动物缺乏必需氨基酸时,就会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 实验方案: 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20种 氨基酸; 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除赖氨酸以外的 19种氨基酸,其含量 和比例与食物 A中相同。 乙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 B。两组大鼠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大鼠的体重,并计算体重增加量。 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若两组大鼠营养状况和体重基本相同 若乙组大鼠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等症状,甲组正常 赖氨酸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注意事项

    本文(2011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