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地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图 l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读图 l回答 1-4题。 【小题 1】洋流 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 ) A向北,暖流 B向北,寒流 C向南,暖流 D向南,寒流 【小题 2】 F地的盛行风是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小题 3】有大渔场分布的海域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4】图中洋流的规模 A EF B FG C E=F D F=G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B 【小题 1】本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图中 E处洋流为北半球的暖
2、流,所以流向为向北,为暖流。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 F洋流的形成是因为盛行西风的影响,所以 F地的风向为西南风。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3】大渔场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区域,图中乙地位于 GE交互处,能形成大渔场。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4】 F洋流可能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规模大, E可能为墨西哥湾暖流,规模大,所以 E 与 F 之间的规模无法比较。 G 洋流范围小,规模小,所以 F大于 G。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图 8中 , P、 Q、 M、 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 21-24题。 【小题 1】图 8中,与云贵高原气候特征相符合的区域是 ( ) A
3、P B Q C M D N 【小题 2】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业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 P B Q C M D N 【小题 3】 N地区的自然带名称最有可能是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落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小题 4】下列描述符合 P、 Q、 M、 N四地实际情况的是 ( ) A P地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 B 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采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 M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应大力大水漫灌 D 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B 【小题 1】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云贵高原的气
4、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大于 800mm。类似于图中的 Q。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利于农牧业结合发展的地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过渡区,降水量在 400mm附近,图中 M地降水量为 400mm左右。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3】 N地位于中温带带,降水 800mm左右,较为湿润,应分布有森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4】 P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主要表现为荒漠化; Q地有可能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容易出现旱涝灾害; M地为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地带,应防止土地荒漠化; N地较为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5、 读图 6和图 7,回答 1720 题。 【小题 1】图 6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高山气候 【小题 2】近年来,当地政府组织拆除塞纳河流域的某些水坝,其 主要原因是 ( ) A水电运营成本增加 B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C核电成本比水电更低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小题 3】图 7所在地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盛行西风带控制 【小题 4】图 7所示地区建设的水坝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主要原因是 ( ) A设计不准确 B工程质量低 C人为破坏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 答案:
6、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D 【小题 1】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根据图中的重要地理信息,经纬度和塞纳河判断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本题考查水利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影响生态环境,当地政府组织拆除塞纳河流域的某些水坝,其主要原因是恢复原始生态环境。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3】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根据图中的重要地理信息,经纬度和大渡河等信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川盆地西部的横断山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海陆热力差异。
7、所以 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4】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影响水库蓄水和安全。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图 5中, a为晨昏线, X可观测到日落, M为 a线最北点,该日 M点的纬度为一年中的最低值; b 为纬线, N 为 b 纬线上的一点, M、 N 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差为 90,读图 5回答 1316 题。 【小题 1】若此刻北京时间为 19时,则 M点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 ) A 165W,6634N B 15E,6634N C 165W,6634S D 15E,6634S 【小题 2】 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 A 6634 B 2326 C 43
8、08 D 4652 【小题 3】 N点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极夜 D极昼 【小题 4】从该日起的到地球运行至近日点期间, M的移动情况是 ( ) A向北一向南 B向南一向北 C向北一向南一向北 D向南一向北一向南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C 【小题 1】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M为晨昏线为纬线的切点,纬度最低时为6634N。 X位于昏线上, M点地方时为 0:00,北京时间为 19:00,两地相差 19小时,则 M点的经度为 165W。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 N地的地理纬度为 2326,该日太阳直射
9、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 H=90-( 2326+2326) =4308。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3】 N点位于南半球,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4】该日日期为 6月 22日前后,近日点为 1月初,途中经过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M点先向北移动,移动到北极点后再向南移,然后再向南移动到北 极圈,然后再向北移。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图 3是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示意(局部),图 4是该河流甲河段径流构成及变化。读图 3、图 4 回答 912 题。 【小题 1】甲河段北岸的流水作用表现为 ( ) A侵蚀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
10、大 B侵蚀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小 C堆积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大 D堆积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小 【小题 2】河流补给水源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潜水湖泊水排序正确的是 ( ) A B C D 【小题 3】与华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河流航运条件的限制因素是 ( ) A通航里程短 B径流变化大 C泥沙含量高 D冬季气温低 【小题 4】关于甲水文站径流特点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 A图中湖泊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B潜水和湖泊水补给一年中从不间断 C从 1月到 7月,各月径流量逐月上升 D从 7月到 10月,各月径流由三种水体构成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1、 1】 D 九江石化总厂,是江西省唯一一家集炼油、化肥、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石化企业,原油主要来自山东胜利油田及海外进口,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内,厂址选择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图 2是九江市区位略图,读图 2回答成 5-8题。 【小题 1】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九江石化总厂的位置最接近图 2中的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小题 2】在江西境内建立该炼油厂,主导因素是 ( ) A市场 B原料 C技术 D劳动力 【小题 3】该厂选择九江市附近建厂主要是为了 ( ) A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B改善当地就业条件 C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D降低原料运输成本 【小题 4】该炼油厂产
12、品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 ) A公路 B铁路 C水运 D管道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 A 【小题 1】通过题目叙述原油主要来自山东胜利油田及海外进口,所以该化工厂布局应靠近于长江,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同时布局在郊外,对城区环境影响较小。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石化工业为市场指向型工业,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内,所以布局在九江附近目的是为了接近江西的消费市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 3】九江位于长江沿岸,布局在九江有利于原料的运输,通过水运可以节省运输成本。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4】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
13、主要供应江西省内,距离短,图中有高速公路,所以主要采用公路运输。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综合题 读某理想大陆图(图 9),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甲、乙、丙、丁四地中与 N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 N处的自然带名称最有可能是 。( 2分 ) ( 2)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 x、 y 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 ( x,y),请分析其原因。( 3分) ( 3)假若黄赤交角为 0时,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 (甲、乙)。试分析其原因。( 4分) ( 4) M为一岛屿, 1月份岛屿的西部:月平均气温大于 0 ,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分) 答案: (
14、10分)读图 10回答问题。 ( 1)塔里木河的补给水源,夏季以 为主,冬季以 为主。( 2分) ( 2)简述塔里木盆地中现代公路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3分) ( 3)塔里木盆地中现代公路的分布与古丝绸之路的分布位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分) 答案: ( 10分)读图 1l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 B、 C、 。( 3分) ( 2)图示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当地机械化水平影响较大的是 ,日本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原因是 。( 3分) ( 3) 20世纪中后期,图示地区围湖造田现象比较普遍,简要说明其原因。( 4分) 答案: ( 10分)读图 12回
15、答问题。 ( 1)简要说明 20世纪 80年代外资企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的原因。( 3分) ( 2) 列举城市化对乡村社会带来的影响。( 3分) ( 3)简要说明 20世纪 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变化及原因。( 4分) 答案: ( 1)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 珠江三角洲良好的区位(劳动力价格低,土地价格低) 全国最大的侨乡 交通便利 ( 2)有利: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缓解人多地少的压力 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农业用地变少。 ( 3)特点: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向城市集中 原因:乡村城市化,外来人口增加 ( 1)本题考查影响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
16、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 染等。其中最重要的是 : 劳动力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市场因素。 20世纪 80年代外资企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的原因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珠江三角洲良好的区位,全国最大的侨乡,交通便利。 ( 2)本题考查城市化对乡村地区的影响。城市化能够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缓解人多地少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导致了农业用地变少。 ( 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城市化,外来人口增加,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向城市集中。 ( 10分)读图 13回答问题。 ( 1)图 13所示,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具有什么特点?( 2分) ( 2) M、 N两次人口增长
17、速度加快,说明其原因并加以分析。( 4分) ( 3) M到 N期间,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分) 答案: ( 1)总体: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M、 N两个时期速度明显加快。 ( 2)原因:死亡率下降;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发展,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抵御疾病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水平和技术提高。 ( 3)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物种灭绝 (植被,动物 )。 ( 1)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根据图示: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M、N两个时期速度明显加快。 ( 2)根据图示: MN时期分别为距今 100年前和 10000年前,主要是死亡率下降;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发展,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抵御疾病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水平和技术提高。 ( 3) M到 N期间,主要是农业文明以后,人类面临的问题是土地退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物种灭绝 (植被,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