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卷(四川卷) 选择题 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的是( ) 御史大夫 通判 御史台 军机处 A B C D 答案: A 在近代中国,系统阐述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立宪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 D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孙中山形成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其中民生主义系统阐述了民生思想。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很重视严惩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堕落分子。右图反映的运动的作用不包括( ) A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 B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C肃清了反革命残
2、余势力 D纠正了官僚主义的作风 答案: C 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考生说: “孩子们。 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 今天是你们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了。 ”与这一情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普奥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普法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 C 右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粮食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D 图 6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 ) 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 B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 C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
3、速缩小 D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体 答案: B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在东欧剧变中, 1989年柏林墙被拆毁, 1990年 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故柏林墙的拆毁预示着德国再度走向统一。 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答案: B 整顿吏治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出身 “布衣 ”,重视经济立法并严惩贪污贿赂的古代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玄宗 C明太祖 D乾隆帝 答案: C 综合题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7 18
4、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 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回
5、答: ( 1)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其意义不亚于新航路的发现。西汉时期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哪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 ( 2)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 这些趋向对 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 3)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 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 4)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 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
6、。 ( 5)以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主题,另拟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标题。(要求:内容具体,有新意。) 答案:( 1)地区: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 意义:打破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整体发展的进程。 ( 2)趋向:交流时间缩短;交流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 影响:使世界各国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 3)侧重点:儒家思想、政治制度、伦理道德; 主张:批判专制王权。主张开明政治。 ( 4)变化:从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到重视政治制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思想: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实行君
7、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5)有具体事件或事物的表述;有创新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注:图一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图二为 1950年初中苏签订友好条约;图三为苏联专家指导中国工人;图四为中国留学生在莫斯科大学。 材料二 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三 l933年, (苏联 )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以加快 (工业化 )资金积累。 1953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 为拟定的工
8、业化规划提供资源, 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地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摘编自齐 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照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新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体现: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作用:有助于冲破帝国主义外交孤立政策;有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助于新中国培养人才。 (2)特点: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 (或片面强调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以忽视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原因:新中国缺乏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