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河北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期第五次周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 “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指的正是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只有 A项和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有关系
2、。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2011 年 5 月 1 日深夜, “基地 ”组织领导人本 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 会的合作 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并强调世界各国应 “共同 ”打击恐怖主义说明 “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
3、作 ”是正确的。 “许多 ”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说明 “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是正确的。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1985年,邓小平指出,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 ”,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4、。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 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新的外交战略思想当然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战争和平论 自 “9 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 “20世纪的政治瘟疫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5、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恐怖主义再次成为 “全球 ”关注的焦点, “国际 ”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恐怖主义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 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 “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的外交方针是( ) A “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另起炉灶 ”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答案: A 试题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只适合万隆会议的 “求同存异 ”方针。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
7、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只适合万隆会议。所以,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出席万隆会议时。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 “必须走出去 ”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 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
8、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必须走出去 ”的战略意义在于一个国家必须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必须走出去 ” 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美国从越南撤军 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中日邦交正常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
9、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的时间最早,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是在 6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 70年代,而美国从越南撤军时间是最晚的。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重大国际关系事件 日本自民党从 1955 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下表所反映的变化。 表 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 年份 1958 1963 1967 1972 1976 自民党议席 287 283 277 271 249 在野党议席 180 184 209 220 262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 ) 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 B未能提出
10、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 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 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是在高速持续发展的,所以不能选 “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 ”和 “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 ”,另外,长期执政当然也并不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 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 A
11、反法同盟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迅速的溃败,所以,尽管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但是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 “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 义威胁的领袖 “。 20世纪 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 “领袖 ”的史实是(
12、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 “特种战争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指的是 20世纪 50年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也就出现了北约与华约的对峙的新的政治格局。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 “莫洛托夫计划 ” 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 答案:
13、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的确是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但是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只能是古巴导弹危机,苏联被迫撤出古巴导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苏联退缩 下图 “阳台对话 ”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973年,勃列日涅
14、夫与尼克松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 ”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的确也存在着一些美苏关系趋于缓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
15、况是指援助的对象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意识形态也就成为了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意识形态成为提供援助的前提 1964年 4月, 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 “ 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
16、联合宣言,提 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77个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了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猛烈的冲击着两极格局。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填空题 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制定共同纲领 成立澳门特别 行政区。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填写编号) 历史进程 新中国诞生 中国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一国两
17、制实施 标志性史实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中国走向世界是吻合的。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吻合的。 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和一国两制实施是吻合的。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综合题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 70周年,苏联解体 20周年。阅读材
18、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 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1991年 9月 9日) 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 “美苏冷战 ”的。 答案: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
19、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8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学术界是评价 “美苏冷战 ”是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评价的,一方面是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 张,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另一方面是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更重要的是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评价“美苏冷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
20、出: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 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 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一边倒 “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指出材料五 “一边倒 ”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21、。 答案: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 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三条外交方针指的是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 “一边倒。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 “另起炉灶 ”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
22、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一边倒 ”方针 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 “相约千年 ”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 2000年) 6月 15日在平壤落幕。双方在共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 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
23、要意义 答案:日本投降后, 苏 美军队以北纬 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 、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回答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导致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所以就出现了朝鲜半岛分裂的朝鲜半岛问题。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指的是签 署了共同宣言。其重要意义则是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和有利于朝鲜半岛问题的积极解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朝鲜半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