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5届广东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三8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40571       资源大小:13.7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5届广东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三8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届广东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三 8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 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从而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 A项错误;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 4个血缘部落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对政权的影响,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因此两者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

    2、政权的控制,故 C项正确; B项主要是郡县制的作用, D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克里斯提尼改革;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本月忧患最深 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造 成蒋介石 “忧患最深 ”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3、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时间 “1947年的最后一天 ”, 1947年夏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题干中 “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 ”说明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从而使蒋介石 “忧患最深 ”,故 B项正确; A项是在 1947年夏, C项是1948年, D项是在 194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1940年 9月 7日,蒋介石下令 “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 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

    4、、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敌后战场是中共 领导的敌后抗战,与题干信息 “蒋介石下令 ”不符,故 A项错误;材料只是看出蒋介石要求各战区学习八路军的战术,加强敌后游击战,这说明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故 C项正确;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明显错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有学者提出:只有当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

    5、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 ”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 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 “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时中共创建人民军队,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开端,故 D 项正确;五四运动时

    6、期,中共还没有成立,故项错误; BC项与题干信息 “军事领导 ”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南昌起义 “为使中国革命 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 , 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 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 ”。符合材料中 “革命 ”的实践活动是 A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南昌起义,建立工农红军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 ”“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

    7、州政府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共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因而其实践活动是国民大革命,故 A项正确; BC项与 “国共合作 ”的信息不符,排除; D项与 “广州政府 ”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孙中山先生在 1924 年的演说中提到 “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从中可以分析 出 A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 B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 D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 答案:

    8、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革命之所以未成功,原因在于没有革命军的奋斗,这表明其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故 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认识并没有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故 A项错误; 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思想 近代青年学生把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每当祖国危急关头,总是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日本侵华有关 B具有

    9、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无产阶级发挥领导作用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五四爱国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在于巴黎和会上列强把中国山东主权转交给日本,五四运动过程中,首先学生罢课,然 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社会各阶层都投入到这场爱国斗争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因此 ABD项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并没有发挥领导作用,故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 “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

    10、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运动 中共的诞生 维新变法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是从 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19年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于 1924年,中共诞生于 1921年, 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 排除,故 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

    11、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的信息可知这与辛丑条约中允许列强在京畿地区驻军的内容相符,故 D项正确; AB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 “协定关税 ”,甲午战 后,日本提出 “在华设厂 ”,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

    12、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英国提出了 “协定关税 ”是为了打开市场,进行商品输出;而日本提出 “在华设厂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前者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而后者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后,列强资本输出的新要求,两者都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 D项正确, AB项错误;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已初步形成,故 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鸦片战

    13、争、甲午中日战争 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 “被继承人死 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 ”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D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故 D项排除;从题干中 “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 ”的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 有权,故 C项排除;从题干 “家长权或

    14、夫权 ”的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故 C项排除;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 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以下各项最能够体现中国封建经济根本特征的是 A “工商食官、政府垄断 ” B “精耕细作、家庭经营 ” C “铁犁牛耕、以农为本 ” D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封建经济指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项正确; A项是手工业, BC项不属于小农经济的根本特征,故

    15、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 综合题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 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 “主权属于国民 ”;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 ”;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 “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 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

    16、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 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8分)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 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之准许之时限和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四: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巨大权力,作为国家元首,皇帝拥有宣战、讲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皇帝可以任命帝国宰相和帝国官吏,可以创制法律。 人教版历史教材 (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4分 )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

    17、因是什么?对后来两国历史有何影响? (14分 ) 答案:( 1)同:体现 “主权在民 ”、 “三权分立 ”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4分) 异 :法国 1791 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 2 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 2分) (2)政治文献:材料三 1689年权利法案;( 2分) 材料四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分) ( 3)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 2分) 异:英国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2分) 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2分)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2分) 德国统一后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分) 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较大,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

    18、政治的发展;( 2分) 德国皇权巨大,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 祸根。( 2分) 试题分析:( 1)异同依据材料一、二的信息对比归纳即可;相同点从 “主权属于国民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的信息可归纳出都体现主权在民;从“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 ”;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 “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和 “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的信息可归纳出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不同点从材料一中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19、”可得出法国 实行君主立宪制,从 “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 ”的信息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 ( 2)依据所学知识,从材料三中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可以看出这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因此应该出自 1689年的权利法案;从材料四中 “皇帝拥有巨大权力 ”等信息,可知其符合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因而出自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3)第一小问中相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英德两国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不同点结合材料三、四的信息可以看出两国君主的权力有很大差别,英国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而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第二小问原因可从两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途径手段

    20、上来分析,可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而德国统一后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第三小问影响结合英德两国历史的发展来分析,联系相关史实可归纳出英国议会权力较大,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德国皇权巨大,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大革命 1791年宪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宪法 ( 26分)什么是幸福?达到幸福的途径是什么?中西方思想家众说纷纭,形成了不同的幸福观。阅读材料 材料一:古代中西

    21、方的幸福观 孟子主张: “杀身成仁 ”、 “舍生取义 ”;荀子认为: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故言有召福也,行有召辱也, ”主张以修养德性来 “召福 ”;朱明理学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人们放弃私利。其中, “多 子多福 ”和家族 “香火 ”旺盛成为个人幸福观的显著标志和重要体现。 在西方,以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生幸福具备三个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而德行最根本。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性和美德,就决不会有幸福,幸福在于善行。 (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 4分) 材料二:近代中西方的幸福观 在近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日趋多样化,有人把国家的独立富

    22、强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些思想家以批判三纲、提倡自由、平等为前提,逐步形成了注重利群且倾向合 理利己的求乐免苦幸福观。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在欧洲,功利主义流行。 “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上所接纳和欢迎的幸福观。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快乐和幸福的重要内容就是获得和占有财产,在这种原则的驱使下,欧洲载着利炮的坚船驶向各个大洋,在大肆劫掠别人财富的同时,在世界各地升起了自己的旗帜。 (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23、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践行 “求乐免苦幸福观 ”和实现民生幸福方面 ,各提出了什么构想?( 8分)这些构想并没有真正实现民生幸福,根本原因是什么 ( 2分) (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概括近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 12分) 答案:(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重视道德修养。( 4分) ( 2)构想: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人人平等和绝对平均的理想天国;( 4分) 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4分) 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2分) ( 3)原因:近代中国: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24、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更多的人要求个性解放。( 6分)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建立;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 6分) 试题分析:( 1)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的相同点对比材料一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东方 “杀身成仁 ”、 “舍生取义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主张以修养德性来召福 ”和西方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性和美德,就决不会有幸福,幸福在于善行 ”的信息可概括出都注重精神满足、重视道德修养。 ( 2)第一小问中洪秀全的幸福观从洪秀全代表农民阶级的 角度来分析,联系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可归纳出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5、,建立人人平等和绝对平均的理想天国;孙中山的构想抓住题干要求 “实现民生幸福 ”,结合新旧三民主义的含义,可得出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第二小问根本原因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来分析,可得出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 3)幸福观属于社会意思的范畴,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思,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的原理,从近代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状况来分析近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即可, 如近代中国: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更多的人要求个性解放。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建立;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注意事项

    本文(2015届广东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三8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