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4年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课时提能精练:我们的中华文化(带解析).doc

    • 资源ID:340224       资源大小:19.0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4年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课时提能精练:我们的中华文化(带解析).doc

    1、2014年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课时提能精练:我们的中华文化(带解析) 单选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 ) 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A B C D 答案: D 皮影戏又称 “灯影戏 ”,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 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于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活化石 ”。这表明(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

    2、中华文化的瑰宝 传统文艺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 B C D 答案: C “恰克恰克 ”是一种维吾尔族的极具特色的民族口头语言艺术形式。它是由两人或多人参与完成的互动性极强的对话性的表演活动,幽默、风趣,与相声颇为相似,具有极强的中国文化特色。这说明(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利于消除民族文化差异 C发展民族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民族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答案: D 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 “闽台缘博物馆 ”和 “湄洲妈祖 ”为题材,展现了 “闽台关系 ”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

    3、 ”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 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 B C D 答案: A 2012年 2月 22日至 26日,河南省 武陟县嘉应观举办大型庙会,民间艺人通过敲锣打鼓、扭秧歌、踩高跷、撑旱船、舞狮子、赶 “毛驴 ”等喜闻乐见的民俗表演来祭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治河功臣,祈求风调雨顺,万事平安。民族民俗文化展演让游玩的市民纷纷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 ) 园林设计 天文历法应用 汉字 史书典籍 A B C D 答案: D 2011年 10月 20日,第九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在王羲之故居盛大开幕。临沂市高度重

    4、视弘扬书法艺术 ,连续举办了九届书圣文化节 ,建设了一批书法主题文化设施 ,挂牌了一批书法学校 ,拥有各类书法团体和书法艺术教育机构千余家 ,在全国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临沂书法文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A B C D 答案: C 有人说: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对 “石破天惊 ”的准确解读是 ( )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答案: C 北京京剧

    5、,河南豫剧,山东吕剧,四川川剧,上海沪剧,浙江越剧等反映了( ) A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答案: C 2011年 10月 22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圆满闭幕。世园会的长安塔在设计上既保持了我国隋唐时期方形古塔的神韵,又显示出时尚现代的都市风貌,将成为提升西安城市建筑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这表明( ) 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最基本形式 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对社会 与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B C D 答案: D 2011年 10月 15日,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的文章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

    6、的精神旗帜。在五千年独一无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收获了灿烂辉煌的悠久文明,也留下了不同于任何民族的历史课题 古老文化如何中兴? ”在这里“五千年独一无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收获了灿烂辉煌的悠久文明 ”指的是中华文化的( ) 源远流长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博大精深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 B C D 答案: B 2011年 9月 28日上午, “2011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 ”在山东济宁曲阜孔庙大成殿隆重举行。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 “君子和而不同 ”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 ”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区

    7、域性 【小题 2】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体现的是其包容性。 【小题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选 C。 A、 B、 D不符合题意。 简答题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曲大风歌传唱了两千年,传颂出古老中国雄浑博大的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汉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汉代的文化、科技、天文、历算

    8、、发明创造等均创造了历史的高度。在制度、文化、治国理念,乃至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对今天都有着深远、重大的 影响。 沛县作为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闻名遐迩的古筝之乡,生产的古筝曾远销海内外,远远超过了文化色彩的影响。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 1)上述材料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大风歌传唱了两千年,在制度、文化、治国理念,乃至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对今天都有着深远、重大的影响,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同时也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汉代的文化、科技、天文、历算、发明创造等均创造了历史的高度,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

    9、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 ( 2)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加以弘扬和发展创新。若想使该地文化资源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就需要我们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 3)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辨析题 我们的春节,有着太丰富、太多样的传统与风俗,各地的百姓总是会把 “过年 ”这件最喜庆的事儿带上自己最浓郁的地方色彩。有人说: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 ” 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答案: (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因此,认为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认为各民族的文化一定不同则是错误的。


    注意事项

    本文(2014年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课时提能精练:我们的中华文化(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