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练习: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带解析).doc

    • 资源ID:340106       资源大小:6.37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练习: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带解析).doc

    1、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练习: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带解析) 选择题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 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 ”材料主要论述 A大一统思想 B “天人感应 ”思想 C万物的本原是道 D “君权神授 ”理论 答案: B 朱熹强调 “格物致知 ”,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 “心即理 ”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答案: A 天地虽大,

    2、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观点为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知行合一 D进学则在致知 答案: B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对上述朱熹关于 “天理 ”与 “人欲 ”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把 “天理 ”和 “人欲 ”对立起来 “天理 ”和 “人欲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 B C D 答案: B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 ”对材料理

    3、解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此认知论的是朱熹 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C材料认为万物皆有理 D提出此主张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追求科学之真 答案: C 在旧唐书中, “三教 ”一词共出现 24次,比新唐书之外的其他二十二史中出现的次数加起来还多。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三教指的是儒、佛、道 B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位 C说明唐朝时三教已经融为一体 D唐时三教对立情况严重,冲突激烈 答案: A 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 “百家争鸣 ”到 “独尊儒术 ”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D 汉宣帝诏: “自今,子首

    4、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影响汉朝形成该刑法原则的主要因素是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答案: B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统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汉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上述材料说明 A汉武帝好大喜功 B儒家思想取代道家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C黄老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对立 D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是错误的 答案: B 传习录记载: “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 (维 )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 ”材料表述的是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发明本心 D知行合一 答案: D


    注意事项

    本文(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练习: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