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反馈检测: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带解析).doc

    • 资源ID:340036       资源大小:1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反馈检测: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带解析).doc

    1、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 2反馈检测:第 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带解析) 选择题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花八门 (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答案: B 20世纪 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袋的军装备受青睐; 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最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 70 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以上关于我国人们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 B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C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

    2、念变化是一致的 D建国后,中国人在 “穿 ”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 答案: D 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礼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 )。 服饰的变化 发式的变化 礼仪的变化 缠足的变化 A B C D 答案: D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 “头上和脚上的变化 ”,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答案: B 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等,以下古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 ( )。 A

    3、“衣,依也 ” B “衣,隐也 ” C “衣服,所以表贵贱也 ” D “衣,身之章也 ” 答案: D “粉丝 ”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 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 )。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 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 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答案: B 20世纪 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答案: D 放足歌 “玉龄女子哭吞声,哭

    4、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 ”这种现象出现于 ( )。 A鸦片战争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答案: D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倡导服饰改革,但洋装并没有取代传统的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答案: B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

    5、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答案: C 综合题 材料一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 “遭雷殛 ”。 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 “赛月亮 ”, “颇便行人 ”;开始,市民 “谓(自来 )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 ”,后来则 “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 “不剪发不算革命 ”, “也不算时髦 ”。在服饰上, “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人们穿衣 “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

    6、一种完美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 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时社会观念的变化。 (4分 ) (2)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新气象,比较其形成的不同原因。 (6分 ) 答案: (1)从维持中国旧俗、恐惧排斥新事物,到认同西方先进文明、接受追求新潮。 (2)材料一:对待西方物质文明,通过实践体会其优越性,从而逐步认识接受。材料二:对清朝及传统旧俗的不满;在辛亥革命推动下民主共和、平等自由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


    注意事项

    本文(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反馈检测: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