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浙江湖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东汉思想家王充说): “始皇前叹韩非之书,后惑李斯之议,燔五经之文,设挟书之律。五经之儒,抱经隐匿;伏生之徒,窜藏土中。殄(灭绝)贤圣之文,厥辜深重,嗣不及孙。 ”这段论述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是 A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 B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C儒生消极避世的结果 D实行 “焚书令 ”和 “挟书律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秦始皇灭绝贤圣的经文,他的罪恶深重,帝位没有传到孙辈就灭亡了。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的政治制度 秦亡的原因 1
2、922年 12月,一部名为爱之光的剧本基本剧情是:一位科学博士以前认为,时间先生和空间小姐毫无联系、相对独立,所以在科学研究中遇到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一天,光之神给他带来了重要灵感。最后,科学博士摘下了他的 “有色眼镜 ”,明白了时间先生和空间小姐的本质联系。该剧情反映的科学成就 A说明了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 ,奠定近代光谱学的基础 B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C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可以解释潮汐现象 D是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
3、是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相对论的影响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探求二战起源时说: “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文中的 “恶人 ”是指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 “恶人 ”是指德国。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德国法西斯 钱乘旦认为: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
4、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 超越 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下列符合这 “两个方向 ”的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C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修补资本 主义 ”是指对资本主义进行调整,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修正民族国家 ”是指西欧的联合,主要是德法的联合。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西欧联合 右图是苏联漫画家创作的用膏药援救死者,
5、它反映的是 A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北约的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歇尔计划。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上的死者是指西欧,医生是指美国,膏药是指美元,所以其反映的政策是马歇尔计划。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全球通史中写到: “这些哲人 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 这里的 “自然规则 ”是指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 B “美德即知识 ” C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D “因信称义 ”
6、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 “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并结合所学 知识,这是 “自然规则 ”是指启蒙思想。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比较以下两幅贸易示意图,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 “三角贸易 ”示意图 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世界贸易活动范围扩大 世界贸易路线由陆路发展到海路 从公平的商贸活动到掠夺性贸易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有效获取能力。从两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 14世纪欧亚商路也有海录, 是错误的,排除。所以答案:选
7、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影响 “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决裂前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中苏两国之间形成同盟关系 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维护了东亚地区和平,有效地防止该地区战争爆发 体现了新中国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苏关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苏之间形成了同盟关系,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8、,体现了新中国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朝鲜战争是当时爆发的战争, 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中苏关系 “日本作战计划,系图强渡黄河,破退华军。此项计划,于今已告失败。中国方面为保卫大徐州所做的苦斗,显系此次中日战争中最大之会战。其结果,华方已获胜利, (日军)今兹遭逢惨败,应无颜再向国内民众如此矜夸。 ”(纽约先锋论坛报)该材 料评述的是 A喜峰口战役 B枣宜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 “中国方面为保卫大徐州所做的苦斗,显系此次中日战争中最大之会战 ”“华方已获胜
9、利 ”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次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台儿庄战役 我者与他者中写道: “明代的文化活动,扩大到民间,不再限于社会上层的精英。 综合言之,明代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既是从正统形式,开拓了自由,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反映了一般生活质量的提升。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代表作品片断的是 A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 “明代的文化活动 ”“扩大到民间,不
10、再限于社会上层的精英 ”可知,这是明朝文化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明朝施耐庵的水浒传; B项元朝马致远的; C项宋代柳永的; D项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时期小说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形容某一都城商业繁荣时有这样的描述: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 “吟叫百端 ”,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此都城是右图中的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北宋的东京,根据地图所示可知东京是 。所以答案:选B。
11、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业发展 伏尔泰说: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 A内外朝制、察举制 B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 内阁制、科举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 “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 ”可知这种制度是科举制,故 AB排除;再根据材料 “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 ”可知,这种制度是三省六部制。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
12、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综合题 ( 26分)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近现代关税的变化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中任何一国出产的货物,凡依法可以转运的,得毫无差别地由任何一国的船只往来装运。如果进口货物在其他方面是合法的,任何一国均不得仅因其由另一国船只输入,而加征任何货物以特殊关税。 1824 年英普条约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签订英普条约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该条约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0分) 材料二 外国税华货进口,务从其重;中
13、国税洋货进口,务取其轻。华人商于西国者,按民纳税,岁有常规;洋人商于中国者,北突南奔,绝无所费。 郑观应盛世危言 交涉(上) ( 2)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 6分) 材料三 19261985 年英美进口关税税率( %)对比表 年份 国家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4 17 17 6 1 7 美国 20 53 9 6 7 3 5 摘编自(英)赫尔德等著全球大变革 (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美两国进口关税税率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综合本题所有信息,概括影响制定关税政策的
14、因素。( 10分) 答案:( 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使得实力增强,亟需拓展海外市场;重商主义政策和航海条例阻碍自由贸易的发展;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每点 2分。 6分) 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以英普条约等条约为基础,确立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2分)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2分) ( 2)区别:材料一:关税平等,( 1分)自由贸易。( 1分) 材料二:关税不平等,( 1分)列强对华贸易歧视(或不公平贸易)。( 1分) 影响: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分)近代民族工业逐渐兴起。( 1分) ( 3)趋势: 19261931 年美国和英国关税税率都 大幅上升。( 1分) 原因: 30年
15、代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或各国打关税战和贸易战。 2分。) 二战后英美关税税率不断降低。( 1分) 原因:关贸总协定签订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 2分) 因素:国家利益(或有利于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国内外经济环境;受经济思想影响;国家经济实力;对外政策;国家主权是否独立。( 4分,任答 4点给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 “1824年英普条约 ”“任何一国均不得仅因其由另一国船只输入,而加征任何货物以特殊关税 ”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英国签订英普条约的历史背景。该条约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以英普条
16、约等条约为基础,确立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能力。从材料一 “加征任何货物以特殊关税 ”和材料二 “外国税华货进口,务从其重;中国税洋货进口,务取其轻 ”可以得出材料一、二反映的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区别。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民族工业逐渐兴起。 (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 取能力。从表格中,可以分成1926年至 1931年和 1952年至 1985年两个阶段来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趋势: 19261931 年美国和英国关税税率都大幅上升。原因
17、: 30年代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二战后英美关税税率不断降低。原因:关贸总协定签订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因素:国家利益(或有利于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国内外经济环境;受经济思想影响;国家经济实力;对外政策;国家主权是否独立。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西欧的联合 ( 26分)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围绕着变与不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三代礼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不仅随时向人求教,而且先后到宋国、洛邑、杞国对殷礼、周礼和夏礼作实际考察。其考察与研究所得使他发现两点:一是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二 是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征而不知其详,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 张秉楠孔子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 “礼 ”的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孔子的 “礼 ”未被采纳的原因。( 8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
19、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在 “布新 ”上的主张。请谈谈这些 “布新 ”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 12分) 材料三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 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 钱穆民族与文化 ( 3)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例,谈谈你对进行社会变革的认识。( 6分) 答案:( 1)认识:礼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或后世的 “礼 ”比前世进步);( 2分)推崇周礼。( 2分。本问照抄原文不得分。) 原因:
2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剧烈变化。( 2分)孔子的 “礼 ”不符合各诸侯国君富国 强兵的需要。( 2分) ( 2)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或提倡西学)。(每点 2分,共 6分) 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2分,必答)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或民智未开)。( 4分,任写 2个得 4分) ( 3)认识(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不谈 “认识 ”不得分。就事论事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可酌情给分,但满分不超过 4分。)要点: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根据时代潮流和社会现实进行变革
21、);理性变革,尊重传统(不要偏激, 不要全盘否定,尊重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 “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 ”“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 ”可以概括出孔子对 “礼 ”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孔子的 “礼 ”未被采纳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剧烈变化,孔子的 “礼 ”不符合各诸侯国君富国强兵的需要。 (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维新变法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在“布新 ”上的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 主义;创办新式学校,培养
22、人才(或提倡西学)。 “布新 ”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或民智未开)。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从材料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 ”可以看出这个事件是新文化运动。答案:要点: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根据时代潮流和社会现实进行变革);理性变革,尊重传统(不要偏激,不要全盘否定,尊重传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