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4高考名师推荐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带解析).doc

    • 资源ID:338736       资源大小:134.8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4高考名师推荐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带解析).doc

    1、2014高考名师推荐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带解析) 选择题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 “巧儿 ”365 人,内作使绫匠 83 人,掖庭绫匠 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 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 )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 C官营纺织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 答案: C 汉书 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 “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 J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 ”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

    2、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答案: A 天工开物记载: “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算计分寸秒忽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即结者不知成何花色,穿综带经,随其尺寸,度数提起衢脚,梭过之后居然花现,盖绫绢以浮经而现花,纱罗以纠纬而现花。绫绢一梭一提,纱罗来梭提,往梭不提。天孙机杼,人巧备矣。 ”这段材料说明明代手工业 ( ) A分工细,花钱多 B采用机器生产 C出现雇佣关系 D生产水平高 答案: D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 中地区辐射全国 C

    3、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答案: D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 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 )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答案: A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答案: C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 “即早辰桥、

    4、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 砖瓦泥匠随手即就。 ”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答案: D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 ) 司母戊大方鼎 甲骨文 唐三彩凤首壶 人面鱼纹盆 A 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 甲骨文中出现 ”蚕 ”和 ”丝 ”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 C 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 D

    5、 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术 答案: D 综合题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 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 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 /平方千米)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

    6、,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 “陆海 ”。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 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答案: ( 1)变化: 秦汉时代植桑、丝织技术开始向南、向北发展。 唐朝 中期以前,中国丝绸的产地主要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 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 北宋时,丝织业的中心已经在四川和东南沿海地区。 ( 2)原因: 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过度开垦。 历代帝王多在北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坏生态平衡。 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


    注意事项

    本文(2014高考名师推荐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