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 “北屋为尊,两厢次之 ”,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此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思想内容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叙述的是家族的尊卑关系,体现的是血缘的亲疏远近,所以是 A项宗法制的思想内容。分封制体现的是政治上的尊卑等级关系,所以排除 B项。 C项礼乐制是西周为了约束贵族日常行为的制度,与材料无
2、关。 D项是无关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秦始皇创立的政治制度与材料的家族等级关系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宗法制度 某中学史学社团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一位同学收集了以下图片素材撰写历史论文,请给这位同学的论文加上最贴切的主题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C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霸主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是世贸组织的标志,这个组织的实质是一个世界性的贸易大市场。 B项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标志,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合作组织。 C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宗旨是稳定各国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内,
3、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D项是世界银行,通过给成员国贷款,以促进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这些都与世界经济发展有关,都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特点,所以 B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 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组织 下表是 19501993 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贸易额的相关数据(单位:百万美元),此表中所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有 时间 1950年 1955年 1970年 1980年 1993年 中日 47 83 807 9201 39066 中美 238
4、 4813 27660 中苏 337 790 45 492 中国与日美苏三国的贸易额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中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影响中苏贸易 90年代中国与日美苏三国贸易额的变化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关 中国与美、日的贸易额在 80年代后增长迅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表格中 1955年与 1970年中美的贸易额为零,所以第一项的说法错误。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降至了最低点。中苏关系在上人世纪的 50年代末至 70年代末出现了问题,所以贸易额是下降的趋势,但此前的贸易额是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最高,这是因为新中国的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上个世纪 80年代后,中国与美
5、国、日本关系缓和,加上对外开放, 所以第四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美)小福尔索姆在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一书写到: “1932年当选总统的罗斯福,在执政期间遭逢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观点提供依据的有 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美元贬值,加强了与邻国危机 造成了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导致 19371938 失业率猛增 A B C D 答案: B 试
6、题分析:罗斯福新政中的救济措施与给农业的补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所以第一项正确。为了刺激出口而实行的美元贬值,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恶化了美国与邻国的关系,所以第二项正确。提高关税,甚至是形成了关税壁垒,使国际贸易起步萎缩。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的做法是增加了就业的,所以第四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选 B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消极影响 凤凰网记载 “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 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
7、开始扮演社会角色。 ”导致西方在 18世纪 “许多妇女走出家庭 ”的原因有 工业革命的开展 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加强 男女平等的实现 工人运动的兴起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是以轻工业为开端的,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使妇女的优势地位 在工业生产中显现出来,所以工业革命的开展正确。政治上的民主化加强,逐渐的给予妇女一些政治地位,在政府中可以担任一些职责,所以 项正确。男女平等的实现是妇女走出家庭后,通过自身在生产中的作用逐渐增强而实现的,所以男女平等的实现不是原因。工人运动的兴起是无关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8、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工业化模式,以下关于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国起步最早,日本起步相对较晚 B英国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苏联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C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阶段是轻重工业并举,但着重发展重工业 D以上各国工业化都是本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所以它起步最早,日本的近代化起步在明治维新后,所以进步较晚。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是在棉纺织工业兴起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为了巩固国防的需要,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上效仿苏联,但中国是有限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C项正确。日本垄
9、断企业是在国家的扶植下产生,所以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故 D项错误 ,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有人认为,英国国王从此开始被套上 “紧箍 ”。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当选后应宣誓或誓愿如下: “我郑重宣誓(或矢言)我必须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国会和联邦法院对总统负责 C英美两国的政体都是通过颁布宪法来确定的 D美国联邦共和
10、制比英国君主立宪制更为优越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的总统对宪法负责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国会和联邦法院对总统负责是错误,因为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体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者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制约到达了平衡的状态。英国的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但权利法案不是英国的宪法,所以 C项错误。政体的确立是由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民族特点、历史传统所决定的,政体间不存在优劣问题,只要符合国情,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即可,所以 D 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英国与美国政体的比较 2013年 6月 11日至 26
11、日,中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 15天,与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或载人交会对接,并首次开展了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201 3年 6月 17至 20日,蛟龙号在南海连续 4次下潜作业,分别搭载 3位科学家下潜,并取得大量样品。此材料反映了 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科技成就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 科技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 中国航天科技和深潜技术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出现与其他国家科技发展的成果时间的比较问题,所以不能反映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 “科技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 ”明显错误。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需要大量国家财政与科技人才的支持,
12、新中国在科技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就。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状况 某中学生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他在论述大批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时,总结归纳了以下四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 大量爱国人士迫于战争需要呼吁东部工厂内迁 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 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时间是 1927年至 1937年,而抗日战争发生在 1937年至 1945年,所以 项错误,不能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由于其自身
13、战争的需要而对中国它的占领区 的经济进行大肆破坏,所以当时的一些爱国人士呼吁民族工业内迁,这是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经济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 18401956 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下列对此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曲线 反映的经济形态在我国近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曲线 反映的经济形态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C曲线 反映的经济形态最能代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流 D曲线 反映的经济形态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14、 B 试题分析:曲线 是指封建的自然经济,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所以并没有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所以 A项正确。曲线 指的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它与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外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力量十分的弱小,所占的比例也少,但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应该是资本主义经济。曲线 指的是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所以 D项的表述正确。曲线 是指洋务派的企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官办的军事企 业,它是封建性,民用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所以 B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比较
15、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 “历代专制之护符 ”。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的根源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康有为是君主立宪派的代表,他所处的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步发展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所以与中国的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得不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扬自己的变法。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领导人,新文化运动发生在 1915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
16、间,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封建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不良影响。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维新思想与新文化运动思想的比较 综合题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之中最重要的一条脉络,从先秦孔孟的创立形成到宋明朱王的继承发展再到
17、现当代中国新儒学的兴起,儒家思想一直都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起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思 想是西方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从古希腊文明到文艺复兴再到现当代西方各个思想流派,人文思想都是贯彻始终。 摘自文明之旅 ( 1)归纳材料一中两国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10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产生源头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差异?( 16分) 答案: ( 1)( 10分) 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分) 不同影响:法国的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并没有动摇封建统
18、治的理论基础,也没能引 发一场社会革命。( 8分) ( 2)( 16分) 产生源头不同:中国先秦儒家思想;西方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4分) 内容关注点不同: ( 1)人的属性。中国强调人是 “社会 ”的人;西方强调人是 “个体 ”的人。 (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中国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西方强调人的平等。 (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中国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性是探索宇宙自然奥秘的力量。( 1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 1)第一问中的相同点:明清时期中国的进步思想家们主要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的君主专制。专制主义十分 强大的法国,在启蒙运动时期进步思想的
19、斗争矛头也是直指专制君主。也可以通过材料中的相关内容来分析归纳。明清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君主是 “天下之大害 ”,卢梭认为人生而平等,也是反对专制主义倡导自由平等。不同影响可从当时两国的不同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来分析归纳。 ( 2)第二问,差异性也是主要从两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来分析。由两国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入手分析。中国是大河冲击平原文明,所以专制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的牢固决定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缓慢与微弱,从而也中国的进步思想所关注的内容也与西方 的不同。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的民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
20、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 3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纵观人类历史,海权对国家盛衰乃至文明兴替的重要影响,无论如何形容都是不过分的 整个一部近现代大国兴衰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海权更替史。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国,后驶至中国, 凡南洋之要 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 ”“夫制驭外夷者, 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护货者听。 ”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
21、认识到 “兴帮(邦)张海权 ”的道理,孙中山说: “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 ”“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 ”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 “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 亡。 ”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下卷) ( 1)请概括材料一中的核心观点,列举世界历史上至少两个史实来论证此观点。( 6分) ( 2)分别归纳材料二、三中魏源和孙中山的海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原因。( 16分) (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不能得到保障的原因,
22、并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8分) 答案: ( 1)( 6分) 观点:掌握海权对国家盛衰乃至文明兴替有着重要影响。( 2分) 史实论证:西、葡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海上强国; 17世纪荷兰掌握了海上霸权; 18 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 4 分,任意两点即可) ( 2)( 16分) 魏源观点: 创设一支强大的近代海军; 保护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4分) 原因:列强扩张加深中国的危机;工业文明冲击之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了解西方。( 4分) 孙中山观点: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要争取通往太平洋的通道(门户);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分,任意两点即可) 原因:民族
23、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学习西方的深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 4分,任意两点即可) ( 3)( 8分) 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旧中国政府的腐朽无能 ;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 6分) 认识:既要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又要和平利用海洋。( 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此问不难,白话文的材料,非常的容易理解,只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即可。材料中的 “整个一部近现代大国兴衰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海权更替史 ”表明了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掌握海权对国家盛衰乃至文明兴替有着重要影响,只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思想来回答即可。史实例证可从哪些国家掌握海权使国家昌盛的实
24、例即可。 ( 2)第二问,魏源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的 “当缮舟舰,练水师 ”归纳,可归纳成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材料中的 “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护货者听 ”表明他主张保护海上贸易发展。材料中的 “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 ”表明孙中山的观点是没有强大的海防国家不会有安宁的发展环境。其他的观点可从材料的原文抄录即可。原因的分析应从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入手,当时中国列强的半殖民,为了强国海防是必须要壮大的。 ( 3)近代中国海防不能得到保障的原因可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正是因为中国主观上的综合国力不够强大,正是由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了近代的屈辱,成为列强的半殖 民地,所以国家的部分主权包括海防被列强控制,列强了为自己的殖民利益不可能让中国的海防强大。现代中国强大了,海防当然也是强大的,但中国不能因为自己强大就去侵略其他的国家,我们既要维护好自己的海防,又不能侵略别国的利益。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魏源的海防思想;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海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