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336322       资源大小:21.5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 ) A原始社会晚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井田制下私田的出现的历史现象。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这种历史现象应是在夏商周时期, B项正确; A项时期的土地制度应是氏族集体所有; C项时期应是井田制逐渐崩溃,土地私有制兴起;秦朝是封建王朝,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正确选项为 B项。 考点:土地所有制 点评:土地所有制是高考的考查的频点。注意考查的角度是

    2、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土地兼并及与赋税相结合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下图是乾隆二十五年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请判断它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 B便于对外商统一管理 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 D打击倭寇,保护边疆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图片反映的信息是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目的是限制国人的海外活,维护清朝统治, C项正确。注意题干的 “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信息,证明书的对象是中国商人,由此排除AB项,而 D项显然说明错误,但易误选,须仔细。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解答本题须注意证明书颁发的对象是中国商人。

    3、清朝乾隆时 “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其影响是 ( )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阻碍资 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清代富商世贾致富后把资金用于置办田地的历史现象。富商巨贾这一行为致使他们未能把资金用于扩大规模再生产中去,不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项正确;本题 AC 项由上述可以较容易的排除,但 B项很容易误选,注意 “手工业 ”。正确选项为 D项。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解答本题须知识题干现象的产生是重农抑商政策使然,其最大的危害则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 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 “重农抑商 ”政策始于 ( )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初税亩是税收制度改革,实际上承认私田的合法,但并不是重农抑商, A 项排除;商鞅变法过程中,奖励耕织,这是重农抑商的开始, B 项正确,由 “始于 ”可知, CD项时间都在战国之后,故排除 CD项。 B项正确。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解答一定要注意 “始于 ”二字。 覆园丛话 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封建地租重

    5、B政府实行 “重农抑商 ”政策 C商品经济繁荣 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置产业主要是以田地为主的史现象,分析其因是政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土地成为社会主要资源、财富,从 “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也说明了商业的地位,因此,实质问题是下放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正确。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本题是通过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来考查阐述历史现象的本质能力。解答注意题干的限制词:实质问题。 清朝后期, “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6、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出清朝后期国内关卡林立、税收众多和禁止沿海人民私自出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卡林立,反映的清代抑商政策,而禁止沿海人民私自出海则是海禁政策,故 B项正确。本题特别注意 C项,因为题干反映了抑商政策,易错选,这一选项不全面。正确选项为 B项。 考点:古代中国 经济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中国落后于西方,处于挨打的局面。此考查常与日本锁国政策、近代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对外开放政策相结合考查。 吕氏春秋: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 (财产轻便 ),

    7、其产约则轻 (容易 )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 A民贵君轻 B “重农抑商 ” C施行仁政 D “闭关锁国 ”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阐述了 “民舍本而事末 ”的危害,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本是指农业生产,末是指经商,因此,核心思想是重农抑商, B项正确。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重农抑商政策考点可以从原因、目的、表现和影响等角度考查,特别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 ( ) A各诸侯国实行税制改革 B各诸侯国实行变法运动 C私田的大量开垦 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

    8、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各国诸侯实行税制改革是途径之一,如鲁国的 “初税亩 ”制度, 实际上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但不是主要途径,税制改革是变法的内容之一,故A项排除, B项正确;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应是政治行为, CD项显然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故选 B。 考点:土地所有制 点评: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核心,此外还有封建土地国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是奴隶制时期的土地国有制,也即

    9、井田制,A 项正确;均田制是土地掌握在国家政府的前提才能够实施的封建土地国有制,注意题干中的 “孔子审订的诗经信息,也就是说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但时间上与题干不一致, B项排除; C项原始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排除 C项; D项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而时间上也是与题干不符。正确选项为 A项。 考点:土地所有制 点评:解答本题要抓住两个信息:一是时间信息,二是土地所有制特征。 清朝实行的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经

    10、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中国日益落后,而海禁政策阻断了中国与国外贸易,同样不利于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落后西方。因此, 为两者共同的影响, “加速 “说法错误,反而两者是保护了小农经济,故 C项正确。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比较异同点 点评:本题考查综合比较分析能力。重农抑商政策还可以西方经济政策进行比较异同,以及明代海禁政策还可以与清代闭关锁国政策比较异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11、 )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 “闭关锁国 ”政策 D避战自保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可谓中国不缺耶 ”、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分析可知,统治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与外国交易,海 防政策制定的目的是维护统治,因此,这一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 C 项正确。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闭关锁国政策常考其含义的正确理解及其最大的危害。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 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 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J力 (努力 )本业,耕织致 (交纳 )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 (懒惰 )而贫者

    12、举以为收孥 (官家奴婢 )。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 2: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 3: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 清 )雍正帝语 (1)材料 1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 (2)材料 2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 (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答案: (1)重农政策。 (2)认为工商皆本,反对抑商。 (3)“海禁 ”与 “闭关锁国 ”政

    13、策。危害: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由材料 1中的 “末事不禁、能事本而禁末者 ”等信息可判定为重农抑商政策。第( 2)问,考查明清启蒙思想,由材料 2中的 “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 ”、 “盖皆本也 ”分析可知。第( 3)问,由“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反映了雍正帝重农抑商的思想,因此,对外贸易上应是闭关锁国 ,其重大危害则是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

    14、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知识点。前两问的答案:都源自于材料,考查的是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而第三问须适当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公元前 594年,鲁国实行 “初税亩 ”。对此公羊传中的解释是: “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公元前 356年,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几年后秦国宣布 “为田开阡陌封疆 ”。 材料 2:三国志 武帝纪载: (曹操 )“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 材料 3:魏书 食货志记载 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

    15、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 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 ” 请回答: (1)材料 1反映了我国土地制度曾经发生过怎样的变革? (2)材料 2、 3分别反映了什么土地制度?二者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 (3)简述材料 3所反映土地制度的实行情 况,分析这一状况与材料 1反映的相关制度的联系。 答案: (1)井田制由瓦解到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 (2)屯田制和均田制。都是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 (3)均田制从北魏时期开始实行,隋朝和唐前期沿用并完善,唐朝中期以后均田制瓦解。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兼并是必然现象,均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的频繁。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土地制度的演变,题干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与秦国两个诸侯的变革,初税亩说明井田制逐渐崩溃,而商鞅变法则是废井田开阡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第( 2)问,封 建土地所有制内容考查,分析依据:募民屯田许下、均田令。第( 3)问,考查土地兼并知识点,由第( 2)问可知是均田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均田制实际情况,围绕土地兼并分析。 考点:土地制度的演变 点评:土地制度的演变 时期 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 氏族集体所有 奴隶制社会 井田制 封建社会 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