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 资源ID:336216       资源大小:77.4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1、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法国史学家马克 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马克 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答案: C 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 “二次革命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 A由政党竞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 B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 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 D由权力之争到民主革命的变化 答案: C 论语 为政中记载

    2、:“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就是要归于正诚) !”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 统时代风貌 答案: B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 ”请问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A陆王学派 B程朱学派 C浙东学派 D洋务派 答案: A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

    3、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答案: B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 还要赔上 23000亿美元的嫁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 “世贸 ”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答案: C 表为各民族工业营业额(假定 1

    4、930年营业额为 100),造成表中数据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行业 1930 1933 棉纱(营业额) 1930 1933 针织(营业额) 100 25 面粉(营业额) 100 50 卷烟(营业额) 100 50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 C国共内战的爆发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B 宋人朱 摹镀贾蘅商浮肪 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 “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 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张乖崖的做法从本质上是为了 A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

    5、术 答案: A 耒耜经记载: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是下面的 答案: D 某年 12 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答案: C 1871年 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 “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者、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 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 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6、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 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所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答案: D 2011年河南省 “省管县 ”改革开始试点 ,兰考县成为首批试点县之一。回顾历史 ,阅读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该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答案: D 综合题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 “选举 ”与源自西方的、现在流行的 “选举 ”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摘自 英 戴维

    7、米勒等布来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最高层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现在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个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巨变。 摘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 释 材料三 美国建立宪政民主制度,经历了 共 180多年,才真正实现公民普选权不受种族、性别、财产、年龄限制。英国经历的时间更长一些,从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到取消选举权的男女不平等经历了 240年。 中国从第一部宪法颁布就

    8、规定,除依照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之外,我国 “年满 18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自陈红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共识和民主现代化的实现 请回答: ( 1) “源自西方 ”的 “选举 ”制度主要是指什么?( 2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 “选举 ”与源自西方的、现在流行的 “选举 ”之间的根本性的差别。( 4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 “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是指什么制度?( 2 分)西方这一制度与起源阶段的西方 “选举 ”有什么不同?(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百年历

    9、史中在 “选举 ”制度上是怎样 “完全更新 ”的?( 4分) ( 3)根据材料三,比较美国、英国的宪政民主制度中的选举制度与中国 1954年宪法中的选举制度的主要异同。( 6分) ( 4)根据所学知识 ,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 的主要成就( 4分) 答案:( 1)事件: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国家推行的直接民主制度。( 2分)差别:中国古代的 “选举 ”是指选拔官员的制度,范围基本限于奴隶主或地主阶级内部。( 2分)西方现代的 “选举 ”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 ”制度。( 2分) ( 2)制度:代议制。( 2分)不同:起源阶段的 “选举 ”是直接民主

    10、;现代西方的 “选举 ”是间接民主。( 2分)起源阶段的 “选举 ”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西方 “选举 ”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 2分)更新:维新变法期间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颁布临时约 法,赋予人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分) ( 3)异:西方民主制度中选举权的进步经历很长时间,但相对完善;中国民众的选举权规定起点较高,但基础较低。( 4 分)同:都是间接民主(代议制)。( 2分) ( 4)成就:修订 1982年宪法; 1997年确定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治国方略。 1999年写入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4分) ( 26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此前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是由转为大租佃主的各庄园主在各个村子进行的, 18世纪的圈地就带有集团性的有计划实施的性质。 1688 年政变后 代表新贵族利益的议会积极支持扩大本阶级的地产 通过立法形式采取的合法行动(进行圈地运动)。圈地从道德评判层面上讲,给小农带来深重灾难,使大批农民无家可归 材料二 1601年英王室通过了一个新法案:济贫法。其主要内容是:各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以此为来源给无力谋生的贫民发放救济。通过各教会的教区组织失业者从事劳动,安排未成年的孤儿学工。 材料三 1619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

    12、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 25 13 5 21 0 27 5 51 0 材料四 1802 1803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年均为 530 万英镑; 1813 年,增长到 860 万英镑; 1817 1818 年, 达到前所未有的 930万英镑;从 1802 年到 1833 年,济贫税增长了 62 %。 材料五 1802年,英国政府颁布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 ”, 1833年英国第一个有实效的工厂法问世, 1834年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 “新济贫法 ”。 新 “济贫法 ”首次强调了需要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实施社会救助是其应尽的

    13、义务 回答问题: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圈地运动在 18世纪之前和 18世纪之后有什么不同( 6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材料一,指出 1601济贫法出台的背景。( 2分) ( 2)材料三反映了英国近代什么社会现象( 2 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种现象发展的主要原因。( 4分) (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 1分)原因是什么?( 4分) ( 4)根据材料五指出英国政府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特点。( 1 分)综合以 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的原因。( 6分) 答案: (1)不同 :18世纪之前 ,圈地运动主要是民间自发的行为 ;18世纪之后 ,圈地运动是政府行为 ;

    14、圈地运动成为合法 (通过立法形式进行 )。 (6分 ) 背景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 ,无家可归 ,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2分 ) (2)反映了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现象 (2分 )。因圈地运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大批涌进城市 ;工业革命的兴起。 (4分 ) (3)反映的问题 :济贫税不断增长。 (1分 ) Ks5u 原因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所带来的贫困化加剧 ;政府用于贫民救济的财政支出数额增加。 (4分 ) (4)特点 :通过立法的形式。 (1分 ) Ks5u 原因 :近代工人的斗争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使国家财富增加 ,有能力把社会救济作为一项政府义务 ;英国历史有通过立法实施社会救助的传统 ,如1601年的通过济贫法 ;各种进步社会思潮的影响 ,如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答对 3点得 6分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但本小题得分不得超出 6分 )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